APP下载

淠史杭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

2022-07-18鲍云飞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精神工程

鲍云飞

(皖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P39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形成和积累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精神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治淮安民和抗旱惠民,党领导江淮人民在经济极端困难、物资极度匮乏、技术设备十分简陋等条件下,历经14年,建成了新中国的最大灌区——淠史杭灌区,孕育出伟大的淠史杭精神。淠史杭精神是江淮儿女在进行淠史杭灌区建设的艰苦创业中迸发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又具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执政理念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科学创新的精神品格。淠史杭精神是中国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具体精神形态,既蕴含中国精神之共性,又有自身之个性,是江淮地区乃至全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淠史杭精神的生成逻辑

“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它必然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精神与文化,并吸收和借鉴时代精神的精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孕育形成。”[2](P5)淠史杭精神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其形成有着一定的文化之根、实践之源和理论之基。

(一)优秀历史文化是淠史杭精神的文化根基

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P9)淠史杭精神产生依托于特定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在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中求得生存。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西面高山层叠,中间岗峦起伏,向东缓慢低垂。大别山是淮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特殊地形和南北气候过渡的气象条件,使西南部大别山区,地势高耕地少而雨水特多;西北部广阔的丘陵和沿淮地带,地势低耕地多而雨水又极稀少,再加上自宋以后黄河夺淮长期发生,造成这一区域洪涝干旱频发。恶劣的地理环境塑造了该地域的儿女自强不息、坚韧奋斗、勇敢创造的性格。世世代代既在顺应自然环境中与水依存,又不屈不挠地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早在春秋时期就修建了芍陂(今名安丰塘)、大业陂(又称水门塘),汉初兴建七门堰等著名的水利工程,这些设施有的经历代修治至今仍发挥作用。在几千年的治水历史实践中, 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治水文化,蕴含着躬行笃实、公而忘私、久久为攻的治水精神。淠史杭精神是对中国治水文化的精神汲取和升华。

江淮大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浸润着淠史杭精神。江淮大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厚重。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于此。江淮地区最古老的土著为“淮夷”,创造了极高的地方文化,到了战国时期江淮文化和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完成了融合[4],使该地域有着兼容并蓄、外柔内刚、开拓进取等内涵的文化底蕴。江淮地区同时受南北两大势力夹击,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再加上灾害多发,造就了本地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求新、主动求变的特质[5],也让古代圣贤士人(如皋陶、管仲等)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注重经世致用。从而使以民为本、经世致用的思想在该地域具有深厚传统和坚实基础,塑造了民众“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品格。淠史杭精神是对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大别山红色文化滋养着淠史杭精神。淠史杭灌区不仅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灌区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大别山是革命的山,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革命精神书写了“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创造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大别山红色文化,形成了宝贵的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是大别山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延续和发展。

淠史杭灌区人民继承了历代先人的优秀精神品格,赓续着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担重任,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科学创新,创造了人间天河淠史杭的水利奇迹,用淠史杭精神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传承了红色血脉,继承弘扬了江淮地区的优秀的文化。

(二)防洪抗旱的治水之路是淠史杭精神的实践之源

伟大实践造就伟大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都是与这个时代的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是这个时期的时代要求和实践基础所决定的[6](P90)。

1950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饱受淮河水患之苦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治淮热潮。防洪是治淮的首要任务,治淮初期在大别山皖西地区修建4大水库,有效抵御多次大型洪水,为该区域农业恢复和经济基础打下坚实基础,对发展江淮丘陵地带的灌溉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水库原规划设计的灌溉面积有限,人民仍受旱灾之苦。1958年安徽旱情严重,群众迫切要求解决严重缺水问题。当年中共安徽省委根据广大群众的期望,以及治淮委员会对淠河、史河、杭埠河工程的规划设计,决定兴建淠史杭灌区工程。

任何精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都是具体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反映。淠史杭工程兴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那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社会主义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胜利的旗帜。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劳动者之间新型平等关系的确立,让在旧社会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广泛树立,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江淮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苦、奉献担当,投身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以大型水库为主水源,开山劈岭,修建渡槽、堤坝,挖涵洞、渠道和塘堰等,用双手和智慧建成了蓄水于高峡、行走于岗脊的“人间天河”淠史杭工程,扭转江淮流域洪涝干旱所致的落后面貌,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和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孕育出伟大的淠史杭精神。

(三)马克思主义是淠史杭精神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集中体现。求真务实,即正确把握规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在淠史杭灌区修建的过程中,从方案提出、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淠史杭是难以建成的。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群众是利益共同体,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P42)因此,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转化为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汇聚起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中国共产党坚持为民治水兴水,积极思考并主动探索人与水、人与自然相处之道。当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党排除万难决定修建淠史杭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个理由让淠史杭工程深得民心,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史的奇迹。

二、淠史杭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淠史杭精神鲜明地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

1.一心为民

图1 进军淠史杭图片来源: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人间奇迹淠史杭》

淠史杭灌区建设是治理淮河的一个组成部分。“治淮是一件天大的大事,也是一件天大的难事。”[8]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治理淮河,可淮河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症结在治水“为了谁”“依靠谁”这个出发点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淮河水患,民不聊生,面对严重灾情,毛泽东看到安徽省委的灾情报告,潸然泪下,说“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当即作出批示,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毛泽东主席围绕淮河的救灾和治理工作64天4次批示,党中央高度重视,把治理水患作为头等大事来办,治水纳入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8],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党中央要求各部门、各地区在落实决定的过程中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战斗的姿态,不讲条件的落实。1957年、1958年安徽连年干旱,群众迫切要求解决严重缺水问题。摆脱旱涝之苦、实现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也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兴建淠史杭灌区工程的力量源泉。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从一穷二白、积弱积贫、满目疮痍起步,为了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党秉着一心为民的担当精神,勇于攻克难题和危局,带领江淮儿女修水库建灌区。

2.依靠人民

治水为民,才能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中共中央根治淮河的决定和信心,反映了世世代代饱受淮河水患之苦的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的劳动人民,治理淮河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人,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初步奠定了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

当初修建淠史杭工程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求生存、盼温饱的需要。饱受旱涝之苦的江淮儿女积极响应,“条条大路上,一队队打着红旗,敲着锣鼓,扛着锹、镐,背着行李,推车挑担,运粮送草的队伍,络绎不绝。”[9](P5)(如图1)。淠史杭工程建设有近百万人参与,平均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累计4亿工日的“人民战争”,完成了近6亿立方米的土石方施工任务。当代文豪郭沫若参观淠史杭工程后,发出“人民力量不寻常”的由衷赞美。建成后的淠史杭工程创造性地协调了人水关系,充分发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让荒田变沃野薄岭成粮仓,还使贫瘠之地成为绿色生态福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淠史杭建设为了人民、淠史杭建设依靠人民、淠史杭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淠史杭工程深刻回答了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淠史杭工程的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治水为民、治水惠民的人民情怀,用实践谱写出为民的宏伟篇章。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价值追求,是淠史杭精神的思想圭臬。

(二)淠史杭精神充分地彰显了水利人的科学奉献的优秀品质

1.科学创新

“科学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水利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治水要有科学的态度。”[10]水利建设科学规划是基础,尊重规律是关键。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淠史杭灌区得以顺利建成的基本原因之一。淠史杭灌区的规划设计是在充分利用一切水源,蓄引提并举,扩大灌溉面积建立一个渠、库、塘、站联合运用以及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的灌溉系统,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灌区建设布局的指导思想下,以赵子厚为首的工程建设指挥者和以黄昌栋为代表工程技术人员,经多年努力,在广泛而深入地调查,听取群众意见,反复论证不断总结修正的基础上产生的。淠史杭灌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成为水利工程的典范。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淠史杭工程总体设计为首届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2 淠史杭灌区工程示意图图片来源: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情系淠史杭》

淠史杭建设是对灌区区域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的实践,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兴利与除害相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要协调发展,因此在技术措施上须符合客观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可能。从方案提出、勘探测量、规划设计、建设续建到管理经营,水利人既讲人定胜天,也讲人水和谐,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科学审慎论证方案,征求协调各方意见,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如总干渠、干渠的布置和选线,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斜坡度,打破传统比降,选用自流灌溉面积最大,工程量又节省的沿高线布置渠道方案。建成后的淠史杭灌区实现了80%以上的自流灌溉,成为丘陵易旱地区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一个成功典范。现在的淠史杭灌区以大别山区六大水库①为主要水源,由3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组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工程体系(如图2),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产养殖和水利旅游等功能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11],被誉为水利工程的超级博物馆。2011年,淠史杭工程被中国土木协会评为“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充分肯定了淠史杭工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淠史杭工程建设实践厚植了水利行业“科学、求实、创新”的价值取向。

2.敬业奉献

任何科学创新都是人们在实践的艰难险阻中不懈探索和奋斗奉献才能实现的。古往今来,治水兴水艰苦卓绝,不仅要有科学的态度,还要具备敬业奉献的精神。敬业奉献是从业者尊重劳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图回报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为了选取少占良田、节水节能、实现了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最佳布渠路线,老一辈水利人抛家离子,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徒步实地查勘上万平方公里地域,不为名利只为民。为了增强灌溉科技含量,优化配水和节水改造,技术人员无论酷暑严冬,从水源到田间,从土壤到农作物,及时、认真、细致采集数据,亲手农事操作,潜心灌溉试验研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兴水。他们中有呕心沥血、舍小家为大家的赵子厚;有恪尽职守、淡泊名利的郑象生;有积劳成疾、无私无畏的黄昌栋[9](P364-369);等等。淠史杭工程建设彰显了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的可贵品质,用科学奉献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科学奉献是水利人的生命底色,是淠史杭精神的鲜明特质。

(三)淠史杭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的精神标识

1.艰苦奋斗

“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12](P52)艰苦奋斗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国家发展进步、政党兴旺发达的支撑。艰苦反映的是客观环境和条件的状况,奋斗是人们在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格[6](P9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最为鲜明的写照。

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一千多万亩,渠道要经过山岗高岭、沟壑洼地和自然河流等,施工任务艰巨,需要的经费、物资数量等都很庞大。国家虽然支持淠史杭工程建设,但财力、物力有限,淠史杭工程所需设备和钢材、木材、水泥、炸药等材料极为缺乏。面对困难,党和人民没有畏缩不前,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淠史杭工程指挥部党委明确提出“社队自办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工程建设强调“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勤俭治水”。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自带工具,自备口粮,踊跃参加工程建设。工程技术人员不足,以工地为课堂,边干边学,就地培养技术员。没有机械设备,就土法上马,肩挑手推,进行工具改良、技术革新,制造各种工具20多万件,用“洞室爆破法”“劈土法”“倒拉器”等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难题。材料短缺,就自行筹备研制,自建水泥厂,自制炸药,自筹石材木料。从1958年工程开工到1972年干渠基本建成时,淠史杭工程共投资5.9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72亿元,群众(包括社、队)投资3.2亿元[9](P8)。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建不成淠史杭工程的。

2.团结一心

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团结是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同心同德、顾全大局、互助合作,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深层内核与精髓。

淠史杭灌区地跨皖豫两省四市17个县区,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建设工程规模庞大、涉及因素众多,需要各方协作合力。为了建成淠史杭工程,改变江淮大地的贫瘠面貌,干部群众服从党的指挥,以大局利益为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淠史杭工程的设计是在治淮委员会、安徽省水电(水利)厅、六安专署等的通力合作下,经多年调查研究和反复比较才得以完成的。淠史杭工程是省与省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社会各界之间、干群之间团结治水的结晶。如位于安徽省肥西县的大潜山干渠在修建期间就得到肥东县6万人、山东省1万人的支援;为引水,下游群众就自带干粮、工具,长途跋涉到上游艰巨的关键部位施工,上游地区受益后,也年复一年地继续出工,拓宽渠道,以利向下游供水[9](P8);在农村经济特别困难需休养阶段,学校师生、工厂商店职工、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城镇居民等踊跃参加灌区建设。为工程顺利进行,仅淠、史两灌区就有三万多人让土地,迁家园,其中库区共淹没良田、林场各30万亩,拆迁房屋12.4万间,库区移民42.8万人,加上淠河渠首横排头淹没区移民7万人,总计49.8万人[13](P223),为了灌区的大利益,人民群众牺牲局部和个人利益。

越是需要人亲自去做、直接去做的事情,就越能体现人本身的力量和精神[14]。淠史杭灌区从蓝图变为现实,凝聚着决策者和众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汇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伟大的团结奋斗精神,生动印证了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淠史杭精神的实践品格。

三、淠史杭精神的价值意蕴

淠史杭精神深植于中国优秀文化,孕育于淠史杭灌区建设中,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鲜明的品格“人民性”;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淠史杭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丰富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样态,增强老区振兴发展的实践动力,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

(一)丰富中国革命精神具体表现样态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过程中铸就了一系列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一个整体,它由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革命精神形态组成[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因其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有其明确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革命精神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样态。

淠史杭精神孕育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治淮实践中,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展现了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念、斗争意志、英雄气概和奉献品格的大别山精神相比,更多的则是大别山儿女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创业中而迸发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团结奋斗、科学创新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延续与创新。

淠史杭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为指导,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既具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又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征。淠史杭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展现出人民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契合了水利工作者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实践品格。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让灌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从1958年动工兴建至1972年骨干工程基本建成,历经14年的艰苦岁月,以每亩不足40元的国家投资,完成了近6亿立方米的土方工程,创造出新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使昔日“十年九旱”的贫瘠之地变成了当今旱涝保收的“大粮仓”,书写出新中国治水的壮丽华章。

淠史杭精神作为一种具体的革命精神样态,得到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防洪抗旱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凝聚起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巨大力量,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淠史杭精神发挥出精神力量的积极作用,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因,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革命精神具体表现样态。

(二)增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践动力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5](P11)。人类精神世界的全部内容是物质世界的反映,精神的力量能够反作用于物质,精神可以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帮助人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意义重大。老区振兴发展目前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要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仍任重道远。

实现老区振兴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需要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力量。建成的淠史杭灌区润泽江淮、惠及皖豫。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切实实感受到共产党人的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和担当,感党恩,传承“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汇聚起实现老区振兴的磅礴力量。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老区振兴发展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好“火车头”作用,当好人民群众的领路人。淠史杭精神生动诠释了前辈们的一心为民、担当实干、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科学创新、敬业奉献的优秀品格和精神面貌,是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党员干部沿着前辈们的步伐,把淠史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练就勇于创新的睿智和胆略,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带领大别山人民奋力闯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老区振兴发展之路。

(三)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习近平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6]激励青年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淠史杭宏伟的工程建筑、震撼的今昔对比,感人的真实故事,能让广大青年生动理解、认同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人民的热爱。深切感受“中国水利奇迹”,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胸怀“国之大者”,追求远大的人生志向。淠史杭工程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的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用他们的道德精神影响青年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让青年感受、信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高尚品格。淠史杭工程的巨大效益,让青年饮水思源,心怀感恩,激发青年的担当意识,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守正创新,练就高强的本领才干,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新的赶考之路仍然存在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17]站在新的征程起点上,我们要大力弘扬淠史杭精神,凝聚起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注释:

① 大别山区六大水库是指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龙河口水库、白莲崖水库。除白莲崖水库在2014年完成竣工,其余均在1972年淠史杭灌区主体工程建成时已为灌区提供水源。

猜你喜欢

精神工程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