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粳稻新品种信粳638的选育过程及配套栽培技术

2022-07-18存马晓春飞刘宏宇张俊江范凌高前宝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播种面积粳稻大田

刘 存马晓春*李 飞刘宏宇张俊江范 凌高前宝

(1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2合肥信达高科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88)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1606.4万hm2,粮食总产量66 384.3万t。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2 969.4万hm2,水稻产量20 961.4万t,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25.6%和31.6%。安徽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2019年安徽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28.7万hm2,粮食总产量为4 054.0万t。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250.9万hm2,水稻产量为1 630.0万t,分别约占全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4.4%和粮食总产量的40.2%[1]。从水稻生产结构情况来看,安徽省水稻播种面积的70%以上是籼稻,粳稻在30%以内,粳稻播种面积接近70万hm2,总产约500万t[2]。粳稻作为安徽省水稻生产的重要水稻种植类型之一,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是不可或缺的。近些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稻增产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导致水稻种植面积萎缩和从事水稻生产的优质劳动力缺失。另外,水稻单产提高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要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积极推进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和轻简化,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激发水稻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水稻单产的关键还是良种[3]。因此,应强化科技支撑,增加对育种研发的投入。目前,轻简化栽培种植模式正在广泛推广,常规粳稻麦后直播即为轻简化种植模式之一。应麦后直播模式需求,从近2年多点示范种植综合表现看,信粳638具有生育期较短、后期灌浆落黄快、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有效穗数较多、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等特点,丰产性好,且易于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种植。

1 选育经过

信粳638是合肥信达高科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金谷荃银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选用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粳稻品种嘉65与江苏(武进)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武粳15号杂交,经7代系谱选择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安徽省中粳早熟组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安徽省中粳早熟组生产试验,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稻20211092。信粳638的具体选育过程见图1。

2 产量表现

2018年参加安徽省中粳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418.95 kg/hm2,较对照品种武运粳27增产5.84%;2019年续试,平均产量为10 204.65 kg/hm2,较对照武运粳27增产5.94%。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115.05 kg/hm2,较对照品种武运粳27增产 4.78%(表 1)。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信粳638是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安徽省中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41.5 d,较对照武运粳27早熟3.5 d。株高93.5 cm,穗长16.2 cm,穗总粒数136.6粒,有效穗数333.0万穗/hm2,结实率91.6%,千粒重达26.6 g(表 1)。

表1 信粳638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

3.2 抗性

2018—2019年信粳638参加安徽省中粳早熟组区域试验,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性鉴定,2018年中感稻瘟病(综合指数5.25),中抗稻曲病(病穗率5.0%),中感白叶枯病;2019年中感稻瘟病(综合指数4.5),抗稻曲病(病穗率2.5%),中感白叶枯病(表2)。

表2 信粳638的抗性表现

3.3 品质

2018—2019年参加安徽省中粳早熟组区域试验,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2018年、2019年米质均为部标普通级(表3)。

表3 信粳638的米质表现

4 配套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在安徽省中粳稻区种植,麦后直播,可在5月中下旬进行,大田撒种量为75~150 kg/hm2,小麦收割后直接翻耕耙平大田,药剂拌种后撒种,撒种要均匀。如采取育秧移栽方式,可在5月上旬播种,秧田播种量为 225~300 kg/hm2,大田用种量 22.5~30.0 kg/hm2。播前进行晒种,用药剂浸种,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出苗率,防治恶苗病、苗叶瘟等。秧田应施足基肥,施复合肥(15-15-15)450 kg/hm2;播种后 7 d,保持浅水层,追施断奶肥尿素150 kg/hm2;移栽前3 d上深水,施送嫁肥尿素75 kg/hm2。秧苗期间注意防治稻蓟马、恶苗病、苗叶瘟等[4]。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育苗移栽秧龄宜控制为30~35 d,一般在6月中旬移栽。移栽前大田机耙2次,深耙翻耕放水浸泡,让麦茬压底腐烂,喷好封闭药,防止杂草丛生。栽插规格16.6 cm×20.0 cm,每穴插2~3株苗,保证基本苗60万~90万株/hm2,搭好苗架,保障有效穗。

4.3 科学管理肥水

麦后直播,大田翻耕平整前1~2 d,施复合肥(15-15-15)300 kg/hm2;翻耕平整后撒种,待秧苗3 叶 1 心左右,再施用复合肥(15-15-15)150 kg/hm2、尿素150 kg/hm2和钾肥75 kg/hm2;幼穗分化期,再追施尿素150 kg/hm2和钾肥112.5 kg/hm2[5]。大田翻耕平整期间不要上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即可;秧苗3叶1心左右,施肥前上浅水,以促进分蘖;分蘖盛期前,排干田间水控制无效分蘖,晒田促根抗倒;进入幼穗分化期,施肥前再次上水,此时应上深水保持水层,防止脱水影响水稻抽穗;抽穗后田间干湿交替,直到收获;收获前排干水,以利于机械收割。

如采取育秧移栽方式,移栽前1~2 d施用基肥,施复合肥(15-15-15)450 kg/hm2,保持浅水层,准备移栽。移栽后保持浅水活苗,待活苗返青后(移栽后5~7 d),追施分蘖肥,追施尿素 150 kg/hm2,继续保持浅水,促使分蘖长苗。分蘖后期放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有效穗形成,晒到田间表面土层湿润干裂,再复水灌深水,追施拔节肥,施尿素150 kg/hm2、钾肥75 kg/hm2,保证幼穗分化阶段不脱水脱肥,有效促进穗数、粒数形成,保障产量。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间浅水,灌浆期至成熟期田间干湿交替,成熟收割前10 d左右停止灌水、放水自然晾干,方便收获[6]。

4.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麦后直播,前期应加强草害防治,提前喷好封闭药,播种后出苗前追施尿素225 kg/hm2,促进秧苗生长,抑制草害发生。整个大田期间,麦后直播要重点防除草害,除撒种前喷好封闭药外,在秧苗前期还要采取喷药除草措施,在分蘖后期如还有草害,还要采取人工除草措施。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前均要喷药防治,重点防治苗期发生的苗叶瘟、稻蓟马、二化螟等,分蘖期易发生的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破口抽穗前易发生的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其他时期也要时刻关注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预报,根据预报和田间情况进行着重有效防治。

5 应用前景

安徽省是南方粳稻适宜种植生态区,也是重点扩大粳稻种植区域之一[7]。目前,安徽省生产上推广的常规粳稻品种大多是从江苏、浙江等地引进的,安徽省自主选育的常规粳稻品种较少。有研究显示,2008—2019年,安徽省通过审定的常规粳稻品种仅有57个,占水稻品种审定数的18.2%,且审定的常规粳稻品种中大部分引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等[8]。由此可见,安徽省在常规粳稻选育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反映到市场上和生产上,安徽的常规粳稻品种繁多且乱,缺乏主导的主流品种,从外省引种的品种本身又潜在缺乏适宜性,且没有适合当地粳稻种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9]。因此,在大力提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大常规粳稻选育力度。作为安徽省本地研究院所和种业企业,自主选育适宜本省推广种植的常规粳稻品种是当下重要工作。信粳638是合肥信达高科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金谷荃银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其全生育期141.5 d,较武运粳27早熟3.5 d,生育期较短,适宜在安徽作早熟中粳推广种植。利用其生育期较短、丰产性较好的优势,可将其应用于稻麦轮作模式中,作麦茬稻直播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粳稻大田
近10 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