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研究

2022-07-18孙薇薇

高考·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摘 要: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教学中最直观、常用的教学手段。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习惯借助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和核心素养。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分析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就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通过地图的运用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图

地图是运用数学符号、文字、注记等反映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相互关系的图形或图像。地图是一种简洁又容易理解的语言,也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所表述的内容非常丰富,它的作用不容小觑。所以,对于高中地理老师来说,深入了解地图的作用,结合教学需求灵活应用地图去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高中地理知识不仅系统性较强,内容覆盖面广,包罗万象,而且许多知识,尤其是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都非常抽象,仅仅借助口头描述或者文字描述,无法讲述全部的内容,学生也很难理解和记忆知识。所以,许多教师一致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各种地图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很有必要。地图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的应用也非常灵活。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将地图运用到导入环节,以图引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借助生动具体、主题明确的地图去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展思维训练,让学生去归纳总结,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绪不断扩散,以促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如,在学习“生态环境保护”一课时,可以借助地图让学生分析隐含的知识点,记下自己所想所看到的问题,让学生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样不仅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机动灵活,还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

(二)深化学生的记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各科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具备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本領。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地理教学在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上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但是,高中地理学科的复杂性和难度是学生众所公认的。许多学生因为在地理学习方面不得其法,进步缓慢,对地理产生了恐惧、排斥心理。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地图非常多,除了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还有地质图、地理景观图等,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借助地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的认识和记忆,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逐步提升能力。此外,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图代文,借助地图让学生理解记忆对地理位置,以及各种地理因素的位置、周边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和空间感。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可以借助只写有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地图,让学生将新建铁路、主干线在图上的位置标出来,借助地图让学生识记地理知识。地理教材的篇幅有限,许多内容没有收录其中,需要在课堂上补充相关知识时,还可以图补文,借助地图印证教材说明,解释地理现象,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借助地图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耳,开展多感官活动,以深化学生认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运用地图教学的策略

(一)以图导课,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可以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方法非常多,用地图来导入,或利用地图让学生去回忆知识,或利用地图设计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关联记忆,可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结合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地图去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在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时,会讲到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这个重要的问题,鉴于我国面积幅员辽阔,自然灾害种类多,影响广,所以单纯的知识讲述、理论灌输,是无法讲清楚一些事的。而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地形、气候有关的各种地图种类越来越丰富,包括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图,地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图,春秋季节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图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许多地图都可以运用到教学中来。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展示彩色地图,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图,让学生对各地的地势、地形大致轮廓进行分析和判断,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我国地势、地形的知识。如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其中,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中间分布有丘陵和低山。在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地图提出问题: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势特点?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有哪些影响?在地图上,不同海拔高度的颜色是否有明显的变化?哪些地方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哪些地方是暴雨多发区?为什么这些地方经常会爆发自然灾害?这样结合地图让学生温习已学内容,引出新话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甚至在中学文科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经常会有急于求成的举动。如片面地关注理论知识、书本内容讲解,一味主张让学生通过背诵去理解和记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其实根本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地图不仅能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还可以揭示地理事物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态势。在地理教学中,借助地图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课堂的信息密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多方位判断图像的能力[1]。所以,以地图为知识的载体和教学的工具,拓展教学空间,促使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在学习气旋和反气旋这个重要的知识点时,我们知道,气旋和反气旋是地理常识中较为难理解、难掌握的一个方面,由于气旋和反气旋知识比较抽象、复杂,所以许多学生都容易混淆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无法辨认低压、高压天气的特点。因此,结合学情,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比较喜爱的多媒体技术和能生动呈现知识的地图来教学。如教师可以播放由卫星遥感技术助力绘制的珠峰登顶时监测到的气旋风暴高精度动态图,演示风云四号卫星于秋季监测到的北京沙尘暴天气时气旋云系的移动图,某地的气旋与反气旋形成过程示意图,将知识存储于地图这个磁介质上,并结合一些图片展示不同天气下的地理现象。这样借助地图简化地理知识,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和复杂的符号,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更高的层次,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然后,再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锋面气旋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风向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特点。这样将地图运用到教学中去,并且创新地图使用方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还可以让教学变得通俗易懂,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收获。

(三)归纳思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每一门学科不仅有自己的特点,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还有自己的语言和符号。如数学符号是几何图形,数学语言理性严谨。语文的符号是汉字,语文语言生动传神。地理的符号就是不用比例尺的地图,地图就是地理的语言。地图不仅可以在尺寸间阐述大量的地理信息,传递地理信息,还可以用来分析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辨证思维和科学判断的能力[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讲述知识,还可以用地图做测试,做练习,教学生读地图,填地图,画地图,让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如,在学习“中国的交通运输布局”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全国各地的美食地图、旅游地图,结合地图讲述地图的现实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先了解地图的不同分类、作用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看图,思考借助哪条交通线可以到达某地。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定教学情境:国庆期间,在大连读书的小明,和在苏州工作的外国人亨利准备抽出三天时间,去西安看兵馬俑,逛回民街,吃美食,请你帮助他们制订一份旅游攻略,看大连、苏州到西安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最经济实惠?走哪条线路最便利?并让学生以东道主的身份,介绍一下西安周围的景点、民俗风情,为小明、亨利推荐几处知名景点,让两人去西安附近的地区走走。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运用绘制地图所用到的地理符号,去绘制一份旅游地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图能力,为学生今后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是一门专业课程,地理学习能力和经验积累,是一个由浅到深、由谷底逐步到达塔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工具,至关重要。换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去灌输,去教育,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养成能力,提高素养。必须要将学习的权利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在地理教学中,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在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通过用地图做地图笔记,让学生加深记忆,培养能力。

如,在讲述欧洲西岸的暖流、风带、风向、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地图,在地图上添加符号、标准,或者圈点地理事物,在文字下面做下划线,落实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明确地理事物的方向、长度、范围、特点和影响等,让学生将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到的知识点、疑难点都记录下来,都体现在地图上。然后在课下复习时,让学生利用“地图笔记”进行课后复习,温习课堂所学内容。如让学生先描摹欧洲西部的地形轮廓,然后将该地“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的地形特点在地图上一一展现出来。或者根据其他的地图,照猫画虎,以地图为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绘制某一地区,某个国家的地形图、河流分布图、工业区分布格局等,并对地图进行文字性描述,结合相关的地图做练习,做测试。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事物,促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素养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五)借图释疑,解决重难点问题

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它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而且还具有综合性。所谓地图的综合性,指地图可以包含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还可以反映、揭示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从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和绘图能力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地图中包含的信息,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不同时期珠江三角洲不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难点是“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工业化形成原因”。鉴于工业布局与人口、铁路、地形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到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布局、工业化特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铁路线图、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并思考问题: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与地形有何关系?在珠江三角洲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以及一些重要的交通线起着什么作用?有哪些重要的交通线穿越该地区?中国的人口分布和流动,对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有何影响?这样让学生从大地理视角去思考工业发展与地形、交通线、人口的相互关系[3]。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变化示意图”,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如某区域出现某种工业聚集的原因,区域在工业化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发展的短板等。这样借助地图层层深入,让学生有效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图作为地理知识、信息的载体,它所表述的内容,以及它的作用和使用方式都是丰富多样的,运用地图来教学,可以使地理教学更加有效。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将教材分析,知识讲述,读、用地图,问题设计,做练习等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相互转换,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舒亚岚.探究高中地理课堂如何有效使用地图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

[2]杨张送.浅谈如何有效地在高中地理课堂使用地图教学[J].中国培训,2015(8):185.

[3]唐彪.关于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4):35-35.

作者简介:孙薇薇(1976—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南通中学,一级教师,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