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虚实融合消费场景的搭建路径探析

2022-07-18乔驿然胡桉澍刘遹菡陶怡睿

艺术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化基因少数民族文化元宇宙

乔驿然 胡桉澍 刘遹菡 陶怡睿

摘要:元宇宙的进程即将引领人类踏入下一代互联网的“美丽新世界”,当下,文化数字化上升至战略层面,文章依托元宇宙创造的技术赋能、价值共创、万物互联融合生态,通过“一个核心—双重维度—三位一体”探寻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体的虚实融合场景构建路径,或为新时代数字文化消费场景构建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元宇宙;数字消费新场景;少数民族文化;文化基因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03

0 引言

2022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重点部署了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8项任务[1],提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目标。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云存储、大数据、5G等新型技术的更新迭代,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走向数字化转型之路,民族特色文化消费也在新媒体技术的催化下加速演进,目前主要集中于民族文化产品开发、旅游文化消费等方面[2]。但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数字消费场景新基建尚未涉及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的研究,作为连通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引擎,元宇宙强大的生命力将为少数民族文化注入全新的动能。

在文旅融合不断迭代更新的数字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可乘元宇宙之风实现全域性、数字化转型,新一代数字消费场景可搭上元宇宙发展快车实现用户本位转向。在元宇宙、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的支撑下,文章通过“一个核心—双重维度—三位一体”探寻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体的虚实融合场景构建路径,或为新时代数字化文化消费场景构建提供创新思路。

1 虚实融合消费场景的搭建逻辑

元宇宙的实现内核是虚实相融、虚拟共生[3]。而少数民族文化因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人文精神、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是中国亚文化圈层中又一特殊的文化形态,要从圈居边缘的亚文化向主流文化传播,依旧存在着技术与受众兼容关系的不对称性。

“文化基因”一词可以追溯至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所提到的“模因(meme)”,他将文化基因表述为一个表达文化传播的单位,或一个复制的单位,通过非遗传方式,特别是模仿得到传承[4]。现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根据种类和特色可以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等。其中主体基因能够对其地域文化起主导性和特殊识别性作用,同时也是最为大众所熟悉的特色部分。随着信息时代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大众在接收海量信息的同时,却也深受其扰,大众对少数民族特色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对其主体基因的“浅尝辄止”,如藏族的康巴汉子、回族的《古兰经》、维吾尔族的歌舞和傣族的泼水节,这种因首因效应所形成的普遍认知盲区,使得少数民族的主体基因被大众单一化、固态化[5],而“以偏概全”的认知基础,成为用户受泛娱乐化、消费主义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污名化、标签化传播的温床,互联网用户在残缺的“信息茧房”中获取、生产并传播消息。尤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这一亚文化而言,突出表现为少数民族文化自建的脆弱性和封闭性,在互联网用户盲目跟风、鼓吹消费主义、低俗共振大肆横行的境况下难逃厄运,网民的催化很有可能嚴重伤害民族感情,若引发互联网不当言论,无疑会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造成严重的阻碍,甚至导致民族矛盾激化等严重社会问题。

依托元宇宙“游戏牵头—教育紧跟—文博随后”的发展路径,有望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通过游戏化方式引起年轻用户兴趣,引发其主动学习的行为动机,进而连通文博机构实现文化保护和传承,从广度、深度着手打通传播渠道,在加深受众对主体基因印象的同时,连通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的扩散传播,为受众展现内容更丰富、覆盖面更广的特色民族文化。

1.1 游戏化锚定主体基因

在当前泛娱乐化社会背景下,游戏正逐渐走向主流,尤其在年轻群体的社交生活中,游戏已成为其认识世界、连接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手段[6]。承接元宇宙的发展轨道,保护特色民族文化的主体基因,以年轻群体的视角将富含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主体基因嵌入游戏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实现主体文化的输出和保护。这种基于视觉冲击的主体基因在发挥其首因效应的同时,以游戏化方式进行呈现,催化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1.2 教育交互连通附着基因

附着基因通常伴随在主体基因周围,是能够高效反应以及加强文化特征与属性的基因符号。附着基因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更加全面广泛,具有很强的加深印象的效果。以藏文化为例,其主体基因通常包括游牧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是普罗大众了解藏文化的敲门砖,而附着基因则包括建筑、民俗、节日、社会生活等领域,辐射藏族人民的宗教观、科学观、政治观和世界观,是大众进一步了解藏文化的关键。

在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以年轻用户为主体的数字用户发生了由交流到交互的体验转向,通过AR、VR、MR、3D裸眼、全息投影等方式,让受众能身临其境般观赏特色民族建筑风景,俯瞰特色民族发展脉络,零距离接触当地“非遗”文化,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更广泛地了解、学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挥关键效用。

1.3 文旅融合创新混合基因

元宇宙所牵引的Web3.0时代,以信息寻找用户为特征,其实质就是深挖数字用户的兴趣偏好并将其融入文化之中[7]。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创新混合基因的生产而言,重点是将少数民族文化的主体基因和附着基因与中华文化、受众偏好等因素进行融合,依托现有的技术支撑和受众固有的本土化文化基础,塑造以独特新颖呈现方式为亮点的混合基因,迎合国潮之风,唤醒受众追求中华文化精神内核,以立体、多元的民族特色人物IP,打造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混合体,打造更高维度的全域文化创新,在实现深度文旅融合的同时,强化受众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认知记忆。

2 少数民族文化虚实融合场景重造

文化数字化战略正搭乘技术之风踏浪前行,数字文化体验中心(馆)也成为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工程落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最佳途径。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无疑是深度挖掘民族特色、串联文化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跟随元宇宙沿革路径,融合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通过“一个核心—双重维度—三位一体”打造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体的虚实融合场景构建路径。

2.1 一个核心:数字藏品开启元宇宙乐园的大门

2.1.1 用户穿梭双重世界的指纹密钥

依托区块链、计算机智能合约等技术,数字藏品成为文化消费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转型驱动力。数字藏品的特征是独一无二、不可分割,与互联网数字用户的身份认证需求完美贴合。对于年轻消费群体而言,这种集艺术品的收藏属性和身份的价值属性为一体的新型数字藏品,成为其在互联网虚拟世界社交互动、实现价值的首要前提。数字藏品依托区块链技术为现实艺术品的数字化形态穿上“金钟罩”,而用户将具身化的身体作为连接枢纽,进而连通虚拟、现实两个世界。可以说,数字藏品的出现不仅创造了年轻群体与稀缺藏品之间的多重连接,同时也实现了其在多维场景中的价值连通。

2.1.2 特色民族显性基因的技术保障

数字藏品具有丰富多样的创新形态,而且也具有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保障。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争相扎进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而掌握加密技术的数字藏品能够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以藏文化中有“百科全书”之称的唐卡为例,创造限量版唐卡数字藏品和唐卡元素数字藏品,通过其强大的视觉传达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和兴趣,引领用户由浅入深踏入独具藏族特色风情的元宇宙世界,而用户所持有的唐卡数字藏品在元宇宙世界中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虚拟形象渲染、人物动效合成等技术实现“灵魂”注入,甚至可通过人工智能幻化为独具特色的虚拟导游,在无限贴近真实的虚拟场景中,逐渐由显性基因表达转向隐性基因渗透,连通数字孪生用户在虚实场景中的“心世界”。

2.2 双重维度:头显设备构建平行时空的移动虫洞

元宇宙来源于真实世界,却因其强大的技术效能发展为与现实世界时而重叠交错,时而光怪陆离的平行时空。在元宇宙搭建的众多技术中,最直接与用户产生关联的就是VR、AR、MR、XR等技术。如今,诸如XR之类的视觉媒介,让用户沉浸在海量信息内容中,真正成为人体的“孪生”。

以搭建在元宇宙中的少数民族智慧博物馆为例,用户通过数字藏品扫描进入元宇宙博物馆乐园,俯瞰立体地图标记想要浏览的景点,负责导览介绍的虚拟形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佩戴头显设备的景区导游,也有可能是元宇宙世界的人工智能导游。此外,用户还能够融入少数民族特定风俗节日中,深度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说,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人—人”“人—机”交互方式,与现实世界单一维度的体验相比,最大限度实现了高灵活性、高即时性和高自由度的虚实融合体验场景,虚拟时空无限放大作为“人”的感官体验,即时反馈的触觉、全域浏览的视觉同时被调用,人体摆脱地域的束缚,实现更高维度的“精神旅途”。

2.3 三位一体:“身份协同—社交补偿—价值共创”

元宇宙的终极目标是构建“虚实共生”的体验新场景,打造深度卷入、连通人与人情感、精神交往的“心世界”,通过兴趣引领用户主动探求,进而引发数字用户对未知文化全面、立体且深刻的认知,有望从认知深度解决数字用户对少数民族文化“认知失调”导致的错传、误传、乱传等问题。

由模型可知,依托元宇宙技术迭代的发展沿革,结合用户沉浸体验的卷入程度,通过“吸引—激发—依赖”的三圈强化模型,构成以用户为核心的“身份协同—社交补偿—价值共创”元宇宙面向网络。以藏文化元宇宙智慧展馆“元佛风暴”为例,搭建极具现代科技风格和藏文化艺术特色的虚实融合展馆(见图1)。

用户进入展馆首先需要虚拟数字藏品的认证,通过后即可佩戴头显设备进入元宇宙展馆大厅一层,这一层是集合各种玩家、虚拟人、数字人和专业导览人士的社交场所,用户可以在这一公共场所进行基本的社交活动,如与标有相似数字藏品的玩家交友、组队,也可以寻找专业人士初步了解展馆信息;大厅还会联合官方机构定期举办大型民族歌舞节、多人在线民族歌手演唱会等虚拟演艺活动,用户可以在一层社交广场尽情享受连通虚拟世界的无限乐趣;展馆第二层是稀有数字藏品、珍贵民族文物虚拟展厅,在这一层用户可以零距离接触跨越时空的国宝级珍品,也可以体验特色民族文化与现实风潮的碰撞,通过一键跳转穿梭于各种特色建筑、风景样貌中,体验特色民族城市“一镜到底”的浏览快感;天台是整个展馆高级玩法的娱乐空间,这一层将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与虚实融合的场景应用到极致,用户可以通过虚拟镜像选择心仪的少数民族文创产品,此外,用户甚至可以通过虚拟操作台的DIY工坊,创作个性化的特色民族创意产品,并由平台中心专业人员利用后期AI建模、CG渲染、3D打印等技术落成实体后交付至用户的现实生活中。

可以看到,以用户为核心的虚实融合文化体验馆,在实现“身份协同—社交补偿—价值共创”的同时,满足用户零距离接触特色民族文化的需求,极具个性化、创意性的文化元素寻找特定的用户,为用户打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净土,在未来必将引爆社群,成为少数民族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基建。

3 结语

元宇宙连通虚拟与现实,连接人与人的精神世界,为未来提供了整合模式。依托元宇宙这一底层逻辑,少数民族文化蕴含的丰富内容足以搭乘元宇宙技术的快车,发挥民族特色优势,为全新互联网时代的数字用户构建具有强大效能的新型消(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费场景,由此破除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道路上的阻碍,进一步实现文化数字化战略进阶升级的宏伟愿景。

参考文献:

[1] 郑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列出8项重点任务[N].北京商报,2022-05-23.

[2] 唐琳.文旅新基建中少数民族文化消费数字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5):74-79.

[3] 喻国明.元宇宙:以人为本、虚实相融的未来双栖社会生态[J].上海管理科学,2022,44(1):24-29.

[4] 李明,么加利.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危机与应对:基于文化基因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8(7):67-71.

[5] 陈峻俊.民族文化传播:概念、指向、方法及展望:基于相关研究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4):128-138.

[6] 胡昌平,石宇,查梦娟.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聚合与可视化展现[J].图书馆论坛,2017,37(4): 32-39.

[7] 肖珺.元宇宙:虚实融合的传播生态探索[J].人民论坛,2022(7):40-44.

作者简介:乔驿然(1998—),女,青海西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数字传播。

胡桉澍(1989—),女,湖北黄冈人,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科技融合技术。

刘遹菡(1989—),女,四川简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特色民族文化数字化。

陶怡睿(2003—),女,甘肃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文化基因少数民族文化元宇宙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德国“国富民强”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