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素养教育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2-07-18李玲爱

高考·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媒介素养是对传统听说读写素养的延伸,是人们在面对媒体和网络呈现的复杂信息时,應具备的选择、理解、辨别、质疑等能力,也包括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对未成年人开展媒介素质教育也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从媒介素养教育入手,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阅读教学;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大众媒介已经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成为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的学习中,认识媒体、选择媒体、解读媒体和利用媒体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媒体信息,合理使用媒体资源,提高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在多元的媒体环境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1]。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

媒介素养教育涉及的内容和学科比较广泛,包括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是对现代传播媒介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媒介;二是学习如何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认识媒介信息的意义;三是学习如何创造传播媒介信息,了解创造传播媒介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四是学习如何利用媒介信息,将媒介信息转化成为自己的学习工具,提高自身技能[2]。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由接受过媒介素质教育的教师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学生可以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形成属于自己的判断能力,借助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制作媒介产品等。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可以利用媒介素养信息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适应大众媒体发展新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分析、辨别阅读内容的能力。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媒介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如果认知能力不足,认识结构不完善,那么只能看到媒介信息中的表层信息,缺乏自己的判断和分辨能力,容易被表层媒介信息控制,同样的会被表层信息误导,看不到信息中的真实含义和内容表达,不利于人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也不利于人们形成独立获取和分辨信息的能力。相反,认知能力较强,认知结构完善的人在获取和阅读媒介信息的过程中看到的则是深层信息,也就是信息背后传递的真实内容和深层含义,并且能够独立筛选和分辨信息中的优劣内容,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认清媒介信息的动机和目的[3]。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媒体和新媒体成为高中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他们通过电脑、手机、电视、广播等,了解世界的变化,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时尚风格。报纸和书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另一个主要渠道,它们多数关注的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和社会新闻。学生借助互联网和媒体进行社交和娱乐,但是互联网和媒体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思想充斥,所以对高中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十分迫切和紧急。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各种信息和思想的分辨能力还不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借助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媒体信息,成为媒体信息的主动接受者和选择者,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媒体信息和知识技能,学会筛选媒体信息,将媒体信息转化为自己主动了解社会、促进学习和成长的工具。

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成为懂得欣赏又具有批判能力和分辨能力的读者和观众,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媒体的发展历程,学习和分辨媒体的主要功能和用途,辨析不同媒体使用的语言和技巧,了解与不同的媒体生产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学生在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能够对媒体信息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自主选择媒体信息并且表达自己的观点,反思媒体信息的意义并且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媒介素养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趋势

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未成年人,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使用的教育内容是不同的。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从青春期走向成人阶段,关注的焦点转变为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期待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和认识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改造世界。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关注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中的全球问题和公民意识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把握机会[4]。

媒介素养教育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借助观看电视节目、举行趣味游戏、组织社区活动等形式,将阅读教学的形式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的具体内容,整合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使学生具备对接触到的教材或者媒体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体语言表达的信息对阅读教材中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个人进行不同的解读。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视野延伸,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片段和阅读印刷材料的方式,使学生从视频和阅读材料中寻找内容并且对教师提供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提问,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从杂志、报纸或者网上寻找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并且具有争议性的媒体材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还可以寻找与阅读文章有关的短片、杂志图片或者小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化对阅读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办公软件或者网页将自己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做成报纸、广告、新闻、小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媒介信息的使用能力和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在媒介素养教育视域下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媒介素养,教学方式以对话为主

媒介素养教育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中的传授教学法转变为对话教学法。在媒介素养教育中,信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关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方式进行的,不是上下级关系的训话,而是对话双方主动参与,平等对话的形式进行。在新教育模式下,师生关系从权威型向对话型转变,教师和学生正在向合作、对话的教学方式转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致力于实现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借助媒介信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中,这篇文章选自《论语》。《论语》是中华文化中的宝贵遗产,记载了孔子对政治、哲学、教育、伦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观点,蕴含着广泛而深刻的智慧哲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创立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实现学生对文章具体内容的了解,更要借助《论语》中的优秀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比如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博学而笃志”,这个“志”指的是“目标”。从大的观点来说,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从小的观点来说,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孔子还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学习才能算是快乐地学习?学习究竟是不是快乐的?学生从孔子的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只有将自己变成学习的主人,主动投入学习中去,才能发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快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探索和感知,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除了借助课本研究孔子和《论语》,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在互动和媒介信息的帮助下学习语文课程。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遨游知识海洋、开阔知识视野、积累文化知识的渠道。学生在互联网上探究孔子对不同观点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学生在对曾经学习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行探讨时,首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孔子这句话的不同见解,然后从个人引申到世界。有的学生从个人出发:“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想要的事物,也要自觉分享给别人。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他人。每个人都要将心比心,这样能更好地相处。”有的学生从古代礼乐出发:“古代的‘礼’和‘乐’在社会功能上是为了大家保持愉悦和和谐,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自觉追求理想和人生价值。”

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根据这个阶段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的发展特点,引申到当今社会,引导学生对如今社会上人们的道德品质进行思考。有的学生针对国际局势和我国现在的发展进程提出:“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我们在向不同国家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向世界展示我国的良好精神面貌,让世界看到我们的热情和诚意。比如,在我国举办北京冬季奥运会过程中,各国运动员和媒体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的热情,在尊重他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同时,使他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公正公平的比赛中展现大国风范。”每个学生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儒家思想中的精神智慧,自觉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二)培养媒介素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拓宽渠道,教育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互交和互补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评价能力。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知识相结合的过程中,既要将课内知识延展到课外阅读中,还要将课外阅读迁移到课内知识上,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当今时代的阅读和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信息等丰富自己的阅读方式,优化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十五课《我与地坛》(节选)教学中,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和影视作品等多种途径了解史铁生的生平和他的思想,然后通过新闻播报、演讲或者媒体展示的形式分享并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有的学生说:“史铁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不能独立行走,他从自己的视角描写了地坛的环境,对生死问题做了思考,同时还对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最痛苦时候的焦心和无奈进行了回忆,并且告诉大家要及时看到母亲对自己的爱。”

比如,在人教版高三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阿Q正传》(节选)教学中,学生在了解了鲁迅的生平,对鲁迅的文章和文笔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通过演讲的方式为大家讲述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看法:“鲁迅的小说大部分反映的都是当时黑暗的社会,每个人都被黑暗、冷酷、麻木的社会笼罩着,不管是叫鲁迅老爷的闰土,还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又或者是精神胜利法的阿Q……都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愤懑,对国民麻木不仁的无奈。鲁迅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的作品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伟大精神遗产。”

高中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中,书籍、报刊、影视、戏剧甚至整个社会都是值得他们学习的教材和对象。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涉猎知识的空间和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辩论会、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时事报告、模拟法庭、文艺创作等形式的语文实践,提高学生对媒介信息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利用不同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成为信息的主人[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媒介素养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对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也是对学生语文阅读视野的拓宽。媒介素养教育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优化和拓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面对当前的媒体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辨别媒体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发挥媒介信息的正面作用,学生通过在广阔的语文阅读天地里学习,了解世界变化,思考人文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楊静茹.媒介素养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20.

[2]王春丽.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3]陈锋.媒介融合时代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初探[J].课外语文,2019(18):154-155.

[4]韩雪芹.媒介素养教育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19(17):92.

[5]刘路.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及其实施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李玲爱(1982— ),女,汉族,湖南郴州人,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中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SZJ20070(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