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字经》中的家庭德育观

2022-07-17陈彬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三字经方法论

陈彬

摘要:《三字经》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很少有家长会领悟到其中的家教智慧。为引领家长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立德树人,本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三字经》的家庭德育观。

关键词:家庭德育观、德育基础、原则论、主体论、方法论、次第论

《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句话道出中国古代德育观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说的是教育孩子就要从小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孩子有善心、善行、善德。《三字经》也不例外,它主要从家庭的德育基础、家庭德育的原则论、家庭德育的主体论、家庭德育的方法论、家庭德育的次第论这五个方面来阐释家庭德育观的。

一、家庭德育基础。“人之初,性本善”:作者认为人性是本善的。历史也有人人性是恶的观点。如果人性是本善的,首先我們必须要承认人是可以教的好。它的本质是好的,哪怕暂时有点坏,哪怕坏的很彻底,只是误入歧途。我们要把他引上正道,回归本质就可以了。我们中国选择儒家,等于选择教育的路径。如果相信人性是本恶的,教育就要打折扣,因为他最初的原点还是恶的,怎么教都没用。他相信教育有作用,但更相信法制的作用。以上我们所讲的是家庭德育的基础论,人性的善恶是核心。

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是好的,可仍有坏人,坏人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差异产生的。人性有天性(本善)和秉性(本恶)两部分,第三个部分叫习性。习性是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所习得的一些教育元素。如果习性靠近天性,人性向善良的方向发展。如果习性靠近秉性,人性向恶的方向发展,习性起决定作用。所以教育环境起到关键的作用。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如果你不进行教育,天性都会发生变化。应对变化,要通过教育来进行。要专注于善心的培育。

二、家庭德育的原则论。昔孟母择邻处:说明孟母很注重选择学习环境,但不能说环境就意味着学区房这种环境。环境分成三层,第一层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不一样,对孩子绝对有影响的。第二层是家庭环境,在外部环境都相同的情况下,家庭环境起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家庭的夫妻关系不和谐,教育很多事情无从谈起。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幸福,但家长自己天天过得不幸福,孩子怎么能感受幸福呢?所以夫妻关系胜于亲子关系。第三层是家长环境。像一条河流,孩子在下游。我们看到下游受污染,一定是中游或上游出问题。中游是家庭的关系。那么更高的上游是家长环境,包括家长自身的心理状态、各种素养智慧、道德文明等。家长只有自身成长之外,经营好夫妻关系,进而去影响孩子的成长。

子不学断机杼:孟柯逃学,在织布的妈妈把布给剪断了。妈妈说你逃学就像我织布一样日积月累,中断了就不能成为一匹布。你学习学到一半中断就不能成才,赶紧回学校去。孟轲一看很震惊,非常受教育,就回到学校去。做家长教育孩子把握时机很重要。许慎说,慎于幼、慎于初、慎于始。所以在处理孩子早期事情,有些事情可以被满足的,有些事情是不能被满足的。关键是家长要知道怎么做。凡事我们要冷静,要智慧,温和而坚定。所以“断机杼”所呈现的教育原则就是要把握好时机。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这个人非常具有代表性。一开始他不是好人,后来弃恶从善。再次验证了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观点。人可以做恶,但是误入歧途他可以回到原点,回到那本善那里去。更重要一点,他的五个儿子一出生后看到窦燕山是与人彬彬有礼、乐善好施的窦燕山,无形中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如果说窦燕山还是为富不仁,那他五个孩子还会名俱杨吗?不会。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非常重要。正所谓上所施,下所效,谓之教。

三、家庭德育的主体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里共有三个教育主体,家长、老师、孩子。家长是第一主体,为什么?据统计,一个人出生后,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中,无时不刻接受着父母的教育。此外孩子培养得好,父母亲是最高兴的。那培养不好的,最难受的有谁?最终结果的承担者是孩子本身及其父母。

学校主要负责知识的传授。但更多的知识传授之外的教育元素,由谁来负责?有的父母认为我要做的就是盯着孩子学习就好了。做为父母,要关注到孩子的全面成长。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所以培养孩子有好的人品,独立生活的能力,终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抗挫力,与人相处交流的能力,自我激励不断坚持的能力,感受和追求温暖幸福的能力等等才更重要。因此家长要明白孩子教育应该怎么进行?这是关键点。

四、教育的方法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国古代玉石的生产,分为切、磋、琢、磨四个步骤。中国教育的逻辑也是如此,根据特性特质,要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路线。一个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与生俱来特质能否充分发挥,会在很大程度决定教育成效和最后的结果本身。用孔子的话来讲叫做因材施教。我们的家长往往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考试考好,然后考个好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就可以了。很多孩子到高考填志愿时很麻木。结果毕业后把不喜欢的专业丢到一边。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所以家长要探究孩子的天赋在哪?霍华德教授说人有八个不同的智能,只是有的智能特别突出。所以家长找到孩子的天赋所在,家长要去理解他不断重复不断强调,并且根据他的优势去创设适合他的教育环境,这个孩子就会在随着这个路径有个很好的发展。

五、家庭德育次第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指教育有先后的顺序。孩子教育最黄金的时期恰恰是在孩子的早期,因此提倡关注早期教育。亲师友指孩子学习第一主体是家人,第二主体是老师,第三主体是朋友。学习要先从学礼仪开始。《论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是孔子关于教育的最基本的核心路线图。做人首先孝顺父母,要友爱兄弟姐妹,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前面都是讲人格的教育,这人格教育好了,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再学点文化知识是可以的。按照孔子的逻辑,如果人做不好不要学知识。可是我国有很多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不重视人格教育,培养出很多眼中没有父母,没有情感,只有自己的孩子。这是我们中国现代教育最大的危机之一。

综上所诉,《三字经》告诉我们“成才是先成人后成才”。关键点在于人格的培养。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们很努力的想把树种好,就要在根上下功夫。这才是负责任的教育。

(本文系宁德市“十四五”(第二期)基础教育科研课题“以国学经典为抓手构建小学生家长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2922JJK04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卢晴、李松梅《‹三字经›里的家教智慧》

(2)音频:林高龙《‹三字经›中的家教智慧》

猜你喜欢

三字经方法论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浅谈《三字经》的教育价值
朗朗韵味话经典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