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22-07-16姜桂花黄云达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库巴缬沙坦慢性病

姜桂花 黄云达(通信作者)

650000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云南昆明

慢性病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经过逐步发展而造成的最终结局,属于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临床综合征,具有病程长、病死率高等特点[1-2]。利尿、强心及扩血管药物是慢性病心力衰竭常用治疗药物,常规疗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效果并不明显[3-4]。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属于血管紧张素脑啡肽抑制剂,不仅具有血管紧张素抑制作用,还可发挥利尿、扩张血管及阻碍心肌重构等作用[5]。为明确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对本院94例慢性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9 例;年龄58~87 岁,平均(70.52±3.24)岁;病程2~16年,平均(7.15±1.64)年;心功能分级:Ⅱ级9 例,Ⅲ级25 例,Ⅳ级13 例;原发疾病:扩张型心肌病21 例,缺血性心肌病19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1 例;年龄59~86 岁,平均(70.48±3.27)岁;病程2~17年,平均(7.18±1.6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8 例,Ⅲ级24例,Ⅳ级15 例;原发疾病:扩张型心肌病22 例,缺血性心肌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病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6];②心功能分级处于Ⅱ、Ⅲ、Ⅳ级;③诊治资料齐全;④患者和家属了解、知情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①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②伴有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及其他危重病者;③收缩压≤90 mmHg,存在症状性低血压;④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 m2);⑤随机血清钾<5.4 mmol/L;⑥存在肾功能异常或严重病变者;⑦近期服用其他治疗药物者;⑧精神疾病者。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施以常规治疗干预,包括给予强心、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等,并控制盐摄取量,调整日常饮食、作息。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生产厂家: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772;规格:5 mg×28片/盒)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d,口服;后期,每隔2周增加1次剂量,1次/d,最大剂量不宜>16 mg,并嘱咐患者务必坚持服用。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生产厂家:Novartis Pharma Stein A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90002;规格:100 mg×14 片/盒)治疗:初始剂量50 mg/d,分2 次口服;后期每隔2 周调整1 次剂量,日最大剂量不宜>400 mg。两组用药时间均控制为1个月。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观察两组疗效、心肌损伤指标、心功能。①疗效评估标准:a.显效: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 级;b.好转: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c.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7]。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②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③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输血量(SV)。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服药前,两组cTnT、NT-ProBN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1 个月,观察组cTnT、NT-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s)

组别ncTnT(ng/mL)NT-ProBNP(pg/mL)服药前服药后1个月服药前服药后1个月对照组470.34±0.080.21±0.06697.85±53.79529.43±36.84观察组470.36±0.090.17±0.04698.62±54.86416.87±34.29 t 1.1393.8030.06915.333 P 0.1290.0000.4730.000

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心功能比较:服药前,两组LVEDD、LVPW、LVEF、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1 个月,观察组LVEDD、LVPW低于对照组,LVEF、SV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心功能比较(±s)

组别nLVEDD(mm)LVPW(mm)LVEF(%)SV(mL)服药前服药后1个月服药前服药后1个月 服药前服药后1个月服药前 服药后1个月对照组4761.94±3.8754.81±3.769.36±2.149.19±2.1336.11±4.95 43.92±5.3642.29±2.45 54.16±3.84观察组4762.11±4.0349.65±3.299.41±2.089.07±2.1236.07±4.82 47.28±5.1942.18±2.36 58.61±3.72 t 0.2097.0800.1150.2740.0403.0870.2225.706 P 0.4180.0000.4540.3920.4840.0010.4130.000

讨 论

目前,临床多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缓解慢性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8]。经临床长期实践发现,该疗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无法降低该病病死率。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到抑制作用,其内部的曲缬沙坦成分能促进血管扩张,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进而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减轻肺瘀血,防控心肌重塑[9]。该药含有的沙库巴可通过对脑啡肽酶的抑制,提升利钠肽含量,从而起到扩血管、利尿及排钠作用[10]。二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具有多系统双靶点调节作用,如可降低脑啡肽活性,提升血浆B型利钠肽、心房钠尿肽含量。欧洲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心脏病学会在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可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作为1 类推荐药物,国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中国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也予以了1 类推荐[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由缬沙坦和沙库巴曲按照摩尔比1∶1 组成的,两者共同作用可产生扩张血管、利尿、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与降低血压作用,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效益,强化临床治疗效果[12]。

cTnT、NT-ProBNP 是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评估指标,两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对患者远期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NT-ProBNP半衰期较长,不宜受到药物影响,可准确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危险等级及临床治疗质量,便于预后评估。因此,本研究将以上两种指标作为客观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效果参考依据。本研究中,服药后1 个月,观察组上述两项心肌损伤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中的沙库巴曲成分主要负责降解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钠肽等),进而减少BNP的降解,改善水钠潴留及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缬沙坦主要负责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促进患者远期预后改善。

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作用下,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减轻其心血管死亡风险及再住院风险,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其心肌损伤程度,促进其心肌细胞的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用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主要成分有缬沙坦钠、沙库巴曲,可对脑啡肽酶与交感神兴奋进行抑制,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下降,减缓心室重构,改善水钠代谢机制、心血管循环,促使患者心脏功能早期恢复。

综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于慢性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可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及心功能。

猜你喜欢

库巴缬沙坦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