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口腔修复前实施牙周整复术的治疗效果

2022-07-16洪玉娥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7期
关键词:龈沟美观牙周

洪玉娥

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湖北荆门

口腔修复即指借助人工装置帮助患者修复颌面组织缺损、牙周病及各类缺失牙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口腔生理功能[1]。但口腔修复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同时修复患者牙周组织和牙齿形态,个别牙槽嵴形态异常、牙错位现象皆会影响最终修复效果,影响口腔美观性,难以全面满足患者需求。王军燕等[2]在研究中指出,口腔修复前,若预先进行牙周整复术,即可帮助患者有效解决个别牙槽嵴形态异常、牙错位的问题,充分发挥口腔修复美观性强、创伤小、痛苦少及疗效确切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本文随机选取71 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对患者口腔功能与外观的影响作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荆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1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选用电脑模拟抽签法,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2~56 岁,平均(33.17±3.25)岁;病例分类:牙列缺损14 例,前牙错位11 例,牙槽损伤10 例;病程3~32个月,平均(13.58±2.64)个月。研究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3~56岁,平均(33.25±3.17)岁;病例分类:牙列缺损14 例,前牙错位12 例,牙槽损伤10例;病程3~31个月,平均(13.13±2.55)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纳入标准:①血常规、X 线片检查无异常;②无手术禁忌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临床资料完整,需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

排除指标:①哺乳、妊娠期者;②有严重意识、认知方面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糖尿病、高血压或肝肾功能障碍者。

方法:详细询问两组患者病史,并指导其进行心电图、X 线、血常规及口腔检查,完善个人资料,确保患者无牙周整复术、口腔修复禁忌证。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择期直接实施口腔修复治疗,执行洗牙、补牙及拔牙操作,调磨剩余牙齿,依据患者具体需求制作修复体,并进行试戴。研究组则需在修复前接受牙周整复术:①局部麻醉并常规消毒,待麻醉起效,即可将染色剂涂抹至探针上,将需切除的牙龈部位标记出来。②仔细观察需切除牙龈的长度及形态,使用高频电刀将之切除,并使用涡轮钻精心修整牙颈缘和牙槽嵴,修整部位即为临时冠。③翻瓣切开后,调整金属烤瓷间距至3 mm左右,涡轮钻除牙槽嵴,并将根面修复平整,彻底将牙周膜纤维刮除干净,在此基础上,实行复位、冲洗及缝合操作。④完成缝合操作后,则需使用牙周塞治剂保护创面。此外,针对牙槽嵴缺损程度严重者,则需依据其具体情况,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将颏部骨移植至缺损部位,并填塞人工骨材料羟基磷灰石,实行切口缝合操作。⑤手术完成后,则需叮嘱患者漱口3次/d,并于1周后拆线,待患者牙龈颈缘愈合(约观察5周后),即可择期行牙冠修复术。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①功能、外观指标:使用自制功能、外观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牙齿功能恢复情况及美观度。牙齿功能包括舒适度、语言、咀嚼功能3项指标,牙齿外观包括社会功能、出血、龈缘协调、形态、颜色等5个评分项目,满分50分,患者牙齿功能、美观度越优,所得分值越高。满意度指标:以问卷调查法从牙齿美观度、咀嚼功能、形态、社会功能、咬、颜色等方面,邀请患者作出满意度评价。一般满意:75~90 分,非常满意:91~100 分,不满意:<75分。②疗效评定标准:a.无效:患者病情加重、牙龈萎缩,症状无改善;b.有效:口腔功能初步恢复,牙龈欠美观,无萎缩,牙周自然,修复体固体较好;c.显效:口腔功能恢复正常,牙龈无萎缩,牙周自然且美观,修复固体良好。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龈沟液炎症观察:以轻缓动作使用Whatman滤纸条插入患者牙周底袋,取得龈沟液样品,取样点包括受试牙中央、近中及远中3个区域的牙周袋最深处。在EP管中置入滤纸条,加入PBS溶液(剂量为500 μL),行离心处理操作,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C反应蛋白(CPR)指标水平。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口腔功能、口腔外观、满意度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口腔外观、口腔功能、满意度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口腔外观、口腔功能、满意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口腔功能、口腔外观、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口腔功能、口腔外观、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n功能评分外观评分满意度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523.69±5.3129.93±4.2620.19±3.6127.72±4.0380.63±4.5285.71±3.38研究组3623.59±5.2237.81±5.2120.13±3.5536.71±5.0681.13±4.3992.53±3.48 t 0.0806.9660.0718.2660.4738.374 P 0.9370.0000.9440.0000.6380.000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龈沟液炎症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龈沟液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龈沟液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龈沟液炎症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龈沟液炎症情况比较(±s)

组别nTNF-α(ng/mL)IL-6(ng/mL)MMP-8(pg/mL)CRP(n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55.68±1.354.19±1.164.39±1.033.59±0.73 724.22±55.16 531.64±45.82 9.42±1.31 7.58±1.19研究组365.62±1.463.14±0.544.43±1.042.24±0.60 723.52±59.41 367.33±48.75 7.73±1.42 5.27±1.13 t 0.1794.9120.1638.5230.05114.6255.2088.389 P 0.8580.0000.8710.0000.9590.0000.0000.000

讨 论

近年来,口腔修复技术愈加完善,人们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对牙齿美观、牙齿健康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3-4]。在牙周病、牙体缺损及牙列缺失等多种口腔疾病治疗中,口腔修复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具有维持牙体健康,促进口腔生理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但针对个别牙槽嵴形态异常、牙错位患者,直接行口腔修复术往往难以达成理想修复效果,无法满足患者对口腔美观性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患者满意度[5-6]。针对此类问题,刘娜等[7]通过研究发现:牙周疾病是影响口腔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口腔修复前,及时处理牙周疾病,实行牙周整复术可切实改善患者龈沟液炎症情况,提升口腔修复有效性,其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前牙周术组有效率96.43%比常规修复组有效率83.93%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口腔功能、外观、满意度评分及龈沟液炎症指标相近。经治疗,研究组满意度更高;口腔外观及功能水平皆比对照组恢复效果更优;TNF-α、IL-6、MMP-8 及CPR 等龈沟液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下降,且降幅比对照组大,总有效率、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可见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前实施能够更全面地满足患者需求,取得更理想的口腔修复疗效,究其缘由:临床口腔修复目前涵盖治疗恢复、功能修复及美学修复三项内容,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牙周美学,例如个体牙齿缺失使牙槽形状改变,牙齿脱位增加患者牙龈颈部不适感,仅修复治疗并不能使其得到全面改善,继而降低了患者满意度。而修复前牙周术即可弥补上述不足,有效改善并调整患者牙槽嵴、牙龈的协调性和形状,强化口腔修复有效性,增加美学效果。患者如今对长期修复效果、口腔功能、美观度恢复皆有较高要求,修复期间,牙槽嵴形态异常、个体牙齿脱位皆对修复后牙周外观造成了负面影响,与患者审美需求不符,而在此之前实施牙周整复术即可有效改善牙龈形态,提升口腔美学协调性与患者满意度。牙周整复术中,保持3 mm“生物学宽度”可使正常牙龈缘与修复后牙龈缘保持一致,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提升口腔整体协调性,避免牙龈退缩。

综上所述,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前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龈沟液炎症指标水平,改善其口腔功能,提升治疗有效性,可在达成修复治疗目标的同时,兼顾患者对口腔美观度的需求,切实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口腔修复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龈沟美观牙周
丙烯酸树脂基人造花岗石美观性提高的方法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IL-8的研究
牙周炎牙齿正畸加力前后龈沟液中RANKL和OPG的变化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微创拔牙结合牙龈成形术在义齿美观修复中的应用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