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致密砂岩气田采气工艺实践与效果

2022-07-15郭新江张国东

关键词:气藏气井川西

杜 洋,郭新江,刘 通,张国东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 德阳618000

引言

川西致密砂岩气田是中国第一个探明地质储量1 000×108m3级的大型致密砂岩气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川西侏罗系气藏开发储层纵向上由浅层蓬莱镇组至中深层沙溪庙组;平面区域上从主力岩性构造气藏新场、洛带气田逐步扩边至中江、高庙气田;时间横向上经历了规模建产(1994--1998 年)、开发调整稳产(1998--2000 年)和整体递减(2001 年至今)3个阶段,存在纵向上气层分布多、平面区域范围广、开发时间跨度大的特点[2]。目前,气田共有生产井1 535 口,日产气。

由于致密砂岩气藏含水饱和度高、气井产水普遍、生产后期井筒积液明显、稳产难度大,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是致密砂岩气田稳产的重要保障[4]。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排水采气工艺包括优选管柱、泡排、气举、柱塞气举、电潜泵、机抽及射流泵等[5],结合川西致密砂岩储层压力递减快、低压低产阶段长、产水量小的生产特征,通过掌握气井积液规律,提高井下工况诊断精度,优选出经济性好、适用周期长的泡排、气举等排水采气工艺,并依托信息化技术发展,逐渐形成了精细化排水采气工艺体系,对支撑致密砂岩气藏稳产、提高气田整体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气藏开发概况

1.1 储层地质特征

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地层压力系数为1.30~1.92,基质孔隙度为3.7%~13.0%,平均有效渗透率大多小于0.1 mD,气藏类型为孔隙型近致密--致密高压岩性圈闭气藏[6],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平均含水饱和度55%,含气性差异大,储量丰度(2~3)×108m3/km2。

1.2 生产特征

(1)气井需经过加砂压裂才能正常生产,并且气井投产后产气量较低,大部分井为中低产井,少部分生产井为高产井。

由于川西侏罗系气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喉连通性差,进而导致储层渗透率较低。气藏地层压力低,储层渗透性差,地层能量低等原因,气藏在进行开发投产时,其中90% 的气井压前产能低于0.2×104m3/d,因此,都需要进行加砂压裂[7],压后单井产能(0.4~53.0)×104m3/d。

(2)气井的油压、套压、产气量等下降速度快,稳产期短,长时间处于低压低产生产阶段。

气井投产初期压力产量递减较快,在进入低压低产阶段之间的平均采出程度只有50%,如表1 所示,平稳稳产时间在2.5 a 左右,部分气井甚至没有稳产期[8]。统计发现,气井在高压阶段的生产时间仅为低压低产阶段的1/3。目前,气井油压和套压平均差为1.4 MPa,约有84.6%的气井井口压力低于2.0 MPa,75.8% 的气井产气量小于0.5×104m3/d,因此,维持气井后期正常生产是提高气藏采收率的关键[9]。

表1 不同生产阶段采出程度统计Tab.1 Recovery degree at different production stages

(3)生产井普遍产水,以束缚水、凝析水为主,产水量小,井筒流态不稳定,小水量排水采气是中后期稳产的重点。

川西侏罗系气藏气井的各个储层均产水,产出水的类型以层间束缚水、凝析水为主,不同气井之间产水量的差异较大,日产水0~17.00 m3,单井平均日产水0.48 m3,水气比0.69×10-4m3/m3。其中,沙溪庙组气藏产水量较蓬莱镇组大[10]。沙溪庙组气藏气井在不同生产阶段所呈现的井筒流态差异较大:①投产初期,气井压力高、产量大,携液能力强,井筒流态单一,持液率呈线性分布,见图1a;②随着压力和产量快速递减,当产气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时,气井无法实现连续携液时,井筒内滑脱严重,持液率呈两段式滑脱型,如图1b 所示;③开采后期随着地层能量进一步衰竭,井筒内积液严重,井筒持液率曲线呈折线分布,如图1c 所示。

图1 气井井筒持液率特征曲线图Fig.1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wellbore liquid holding rate

新场沙溪庙组气藏直井中80%无法连续携液,大多数井筒压力梯度为1 000~4 000 Pa/m,以“滑脱型”轻度积液井为主,排液的重点是降低滑脱压降,提高流态稳定性[10]。

2 气井排水采气工艺实践

川西致密砂岩气田排水采气技术自1995 年引入泡排工艺以来,历经了4 个发展阶段,实现了差异化泡排及互补型气举工艺技术体系,完善了连续油管和柱塞气举工艺技术,研制了智能化排采配套装置,各阶段研究情况为:(1)第一阶段(1995--2004年),引进了常规泡排工艺,经过10 a 的探索与试验,建立了包括药剂选型、加注方式优选、施工参数优化、辅助排液方式优选等配套的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体系,泡排工艺得到推广应用[11]。(2)第二阶段(2005--2009 年),针对深层沙溪庙组高含凝析油井、丛式大斜度井、高产液井(高液气比井)排采工艺效果差的难题,攻关形成了抗凝析油乳化、大斜度井泡排加注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了泡排工艺[12]。(3)第三阶段(2010--2016年),针对低压低产井增多、水平井规模开发、工艺井数增多、气井差异化特征明显特点,形成了多元化井下工况诊断技术,建立了差异化泡排工艺及互补型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体系,试验并推广了速度管柱排采工艺[13]。(4)第四阶段(2017 年至今),随着排采维护工作量增加,传统人工排采模式效率低、响应慢的问题凸显,为此,依托信息化技术及智能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在线实时井下工况监测技术,研发了丛式井组多分支智能注剂装置及智能柱塞气举配套装置,技术发展路线见图2。

图2 川西致密砂岩气田排采技术发展路线Fig.2 Development route of deliquification technology in Western Sichuan

通过20 多年持续攻关发展,已针对川西致密砂岩气藏排水采气工艺形成了主要对策:早中期充分利用依靠气井自身能量的排水采气工艺,以成本较低的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为主,对于产液量较大的气井,开展柱塞气举及速度管柱排水采气工艺为补充,在气井的低压低产阶段,开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辅助排液。

2.1 多元化井下工况诊断技术

积液诊断是掌握气井积液时机、判断积液程度、制定排液采气措施的基础,也是评价排液采气措施效果的有效手段[14]。它包括矿场经验法、物理测试法和模型分析法3 大类。

矿场经验法是通过观察波纹卡片波动、产量递减速度、油套压差大小来初步判断气井是否积液;物理测试法是通过井筒压力测试、回声液位测试等物理手段直接测试气井积液;模型分析法是利用携液模型、压力对比法等数值模拟方法来判断气井积液,如表2 所示。多元化的井下工况诊断技术可根据气井井身结构、压力、产量及现场操作的需求,选择适宜的井工况诊断技术,从而准确判断井筒滑脱、积液位置,预测积液时机并及时开展排水采气工艺优选、参数优化[15]。目前,井下工况诊断技术在川西致密砂岩气田广泛推广应用,通过每年1 000余井次的现场应用,为排采工艺参数设计的针对性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工艺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表2 积液诊断技术对比表Tab.2 Liquid loading diagnostic technology comparison

2.2 差异化泡沫排水采气技术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排水采气工艺,通过向井内注入表面活性剂,在气流的搅动作用下产生大量泡沫,降低积液密度与液体滑脱,从而将积液排出井口[16]。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是川西致密砂岩气田应用最广泛的排液采气工艺。经过20 a 的发展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泡排药剂系列化、加注工艺多元化、排液方式多样化、泡排管理精细化。

2.2.1 药剂系列化

气田产出水水型以CaCl2为主,矿化度12 000~30 000 mg/L,单井平均产水量不足1 m3/d,单井平均油气比在0.04×10-4m3/m3。根据气井产量、压力、流体性质等差异化特征,除了优选并引入常规泡排药剂以外,近年来还针对低压低产井、高含油井及多层合采井,研制了特色泡排药剂,见表3。

表3 川西致密砂岩气田泡排剂类型Tab.3 Foaming type of gas field in Western Sichuan

其中,研制的低密度、低表面张力泡排剂,药剂表面张力可由常规泡排剂降低18.75%,泡沫密度降低33%,临界携液流量降低0.1×104m3/d(井口压力1.5 MPa 时),工艺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研制的自增能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利用两种药剂在井底混合后,瞬时生成大量的热量和气体,引起井底气液扰动,解决了多层合采低压气井下部水淹层的排液难题[17];研制的抗油泡排剂和破乳复泡剂,提高凝析油中起泡性,控制井下药剂浓度,防止乳化污染,解决了部分凝析油含量超过30%的气井常规泡排药剂起泡性差、乳化污染等难题[18]。

2.2.2 加注方式多样化

不同类型、不同产量气井对泡排药剂加注位置、加注量都存在一定差异,通过第一、二阶段的实施,逐步形成了泡排车注、撬装泵注、平衡罐、投药筒投注、毛细管定点加注等加注方式,见图3。

图3 泡排剂加注方式Fig.3 Injection methods of foaming lift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以及丛式井组泡排作业需求的增加,发展形成了集平台整体、自主决策、远程智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泡排技术,该装置利用一台泵对所有气井智能轮注泡排剂,实现井工厂整体泡排;同时通过积液模型判断气井积液状态,智能启动加药;再集自动注剂、自动泄压、自动报警切断功能于一体,满足全自动安全运行要求;最终实现丛式井网远程智能泡排加注,如表4 所示。该技术在川西气田成功应用28 口井,产气量比前期人工泡排增加约14.77%,年减少人工泡排10 260 井次,平均年节约人工泡排作业费615.6 万元,设备成本50.0 万元。

表4 泡排剂加注方式特点及应用范围Tab.4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 and applied range of foaming lift

2.2.3 辅助排液方式

针对单一泡排工艺在低产气井中应用效果变差的问题,通过计算井底积液速度及积液周期,在矿场实践中形成了提产带液、站内过分离器放喷排液、井口移动罐(固定污水罐)放喷等辅助排液措施,如表5 所示,目前气田内超过80%的气井开展辅助排液措施,作业后产液能够增加3~5 倍。

表5 不同排液方式及应用范围Tab.5 Different drainage ways and applied range

2.2.4 泡排管理精细化

根据每口井生产变化特征,优化设计药剂类型、药水比例、加药制度、加注方式、排液时机和方式等参数,制定了“一井一制”泡排方案,保证了泡排施工参数与气井生产特征的动态吻合。

2.3 互补型气举排水采气技术

气举排水采气是通过向井内注入高压气体,提高气体流速,将积液携带出地面的一种排液采气工艺,适用于油套连通的重度积液井、压窜井、水淹停产井,弥补了泡排工艺无法用于水淹井强排液的缺陷[19]。

根据气井自身能量特点及站场条件,如图4 所示,川西致密砂岩气田已形成了车载压缩天然气气举、CNG 槽车气举、柱塞气举和井间气举的互补型气举排水采气模式,如表6 所示,研制了柱塞气举工具系列(棒式、弹块式、分体式、测温测压式及井下限位装置)、智能井口控制装置、以及不关井柱塞气举、柱塞+井间气举复合举升等特色工艺技术,满足不同类型气井的排液需求[20]。川西致密砂岩气田每年气举作业500 余井次,累计增产天然气达1.7×108m3。

图4 气举排液采气作业图Fig.4 Gas lift operation chart

表6 不同气举模式特点与应用范围Tab.6 Different gas lift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ed range

2.4 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

针对投产初期产液量高、连续产液的水平井,引进并推广了速度管柱排水采气工艺。在不动原有井下生产管柱的情况下,将速度管柱从原管柱内下入产层中部,减小流通面积,提高气流速度,增加气井携液能力,从而实现排液采气[21]。该工艺可下入倾斜段甚至水平段,解决水平井倾斜段携液困难问题,并且施工过程不需要压井,保护储层。

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工艺介入时机优化、关键参数设计、配套硬件优化等配套技术,如图5 所示。

图5 新型速度管井口装置Fig.5 Well head equipment of velocity strings

川西致密砂岩气田针对井口压力高于10 MPa,产气量(0.5~4.0)×104m3/d,产液量大于2.0 m3/d 的气井,开展了45 口现场试验,气井综合月递减率降低1.87%,增产1 770.86×104m3。根据应用实践,对产液量较高的气井,早期介入后降低携液临界流量值越大,气井可利用自身能量越多,稳产时间越长。研究认为下入时井口压力高于6 MPa 的气井,作业后产量更稳定,降低产量递减率7.26%,而低压阶段介入的气井降低产量递减率仅3.0%,气井成本回收周期平均12 个月;低压阶段该工艺稳产能力有限,需及时开展泡排等配合排液,若介入时机晚,会导致速度管柱难以启动或因能量弱而被水淹,气井成本回收周期则超36 个月。

2.5 排水采气工艺应用效果

对排水采气工艺进行总结,将主要排液采气工艺选井原则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创建了川西致密砂岩气田排液采气工艺优选决策直读式图版(图6)。

图6 排水采气工艺的选择直读图版Fig.6 Direct select chart of deliquification methods

根据图7,实现了投产井快速分类、采气工艺高效决策,指导了1 200 余口气井排水采气工艺实施,并通过现场实施,有效促进川西致密砂岩气田稳产,老井年措施增产量由0.79×108m3增加至0.82×108m3,如图7 所示。

图7 近3 年施工井数及措施增产量关系图Fig.7 Number and incremental production of the wells im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deliquification in the technologies last 3 years

3 结论

(1)川西致密砂岩气田气井低压低产阶段长,单井产水量较小,井筒流态主要为滑脱型,多数气井无法连续携液,排水采气工艺的介入时机及针对性,是保障气井稳定生产,提高气藏最终采收率的关键。

(2)形成了基于压力梯度、液面监测、模型预测及矿场经验法等多元化的井下工况诊断技术,能满足井筒积液位置判断和积液时机预测,确保了川西致密砂岩气田排水采气工艺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建立了以差异化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为主导,互补型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为辅助,速度管柱排水采气工艺为补充的川西致密砂岩气田排水采气技术体系,并配套研制了智能化排采装置,绘制了排采工艺决策图版,有效提高了川西气田气井排液稳产效果,降低了老井综合递减率。

猜你喜欢

气藏气井川西
川南页岩气井控压生产制度优化方法研究
苏里格气田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
岁月尽川西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港北潜山奥陶系气藏增储建产研究实践
正宫 塞鸿秋 川西毕棚沟 秋日览奇(外一首)
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工程技术研究
忘川,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