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城区小学生近视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2-07-15许行艳刘晓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桂林市视力问卷

许行艳 刘晓辉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桂林 541199

近视在青少年、儿童中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虽然教育部门及家长对小学生近视防治较以往更为重视,但是不断新增的小学生近视仍然是关注度很高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防控需要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并找寻相关影响因素,国家于2018年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时特别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1],开展科学的近视流行病学调查并掌握本地区近视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找出其发生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小学生近视的发生至关重要[2]。为了解和掌握桂林市小学生近视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预防控制学生近视的发生与发展,2021年5月对桂林市城区3所小学开展学生视力不良及影响因素专项调查。

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对2021年5月在桂林市城区3所小学在校1~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总共60个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3 578名在校学生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对患有器质性眼部疾病及有眼部炎症、外伤史及检查中不配合的学生均排除在本次调查之外。调查前均取得所有家长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方法

2.1、组织实施 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使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学生双眼裸眼视力,用电脑验光仪进行电脑验光,每位学生测量3次,取均值。记录时S为球镜值、C为柱镜值。SE代表等效球镜度(SE=S+1/2C)。提前与学校进行沟通并做好解释工作,进入学校开展学生视力不良及影响因素专项问卷调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采用统一标准到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学生将问卷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填好后次日交收。

2.2、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为提前设定的自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读写姿势、娱乐及户外时间量、护眼知识知晓等。对学生以一人一表格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均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解释和回收。此次共发出调查问卷3 602份,回收问卷3 578份,回收率为99.3%。

2.3、质量控制 整个调查质量由1名副主任医师专职负责。在正式调查前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正问卷及流程。所有参与者进行调查前培训,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标准,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K值,达到预期后开始现场工作。

2.4、眼科检查 裸眼视力、日常生活视力检查采用E型国际视力表检查视力;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日本拓普康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受检者的结膜、角膜、前房深度、虹膜、晶状体浑浊度等;采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研究对象的玻璃体、眼底,由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专家进行读片确立眼病诊断。

3、近视判断标准

(1)诊断标准[3]。近视:SE≤-0.50 D;正视:SE-0.50~+0.50 D;远视:SE≥+0.50 D。(2)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进行赋值录入。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对相关因素的显著性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调查桂林市在校小学生共3 578名,其中男1 837名(51.3%),女1 741名(48.7%),年龄6~13(9.91±1.66)岁;视力低下学生为38.23%(1 368/3 578),其中一年级为20.90%(125/598),之后视力低下检出率随年级数增加而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20,P=0.003)。见表1。

表1 3 578名在校小学生不同年级近视患病率

2、对近视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学习时间>8 h、看书40 min后不休息、看电子产品距离<30 cm、每天户外运动<2 h是小学生近视发生的高危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 3 578名在校小学生近视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近视学生与课余看电视时间的关系

调查问卷显示课余看电视时间越长,近视发生的概率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0,P=0.002),见表3。

表3 3 578名在校小学生近视与课余看电视时间的关系[人(%)]

4、各年级视力低下学生屈光不正矫正情况

对于屈光不正所致视力低下学生,正确矫正视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正确的视力矫正仍需引起必要重视,见表4。

表4 各年级在校视力低下小学生屈光不正矫正情况[人(%)]

讨 论

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较高,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4]。由于现阶段小学生学业负担任然较重,且随着电子产品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上学生不卫生的用眼习惯、户外活动量不足等因素影响,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低龄化日趋明显,近视问题已成为当前困扰学校、家庭、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5]。中小学生是近视发病的高危人群,成为影响青少年视力发育的最主要疾病。相关研究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6],同时不同地域间学生近视率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别。

本次调查显示桂林市城区小学生近视率38.23%,这与2010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近视发生率40.89%[7]相近。提示该地区中小学生总体视力状况不佳,近视防控还需要加以重视,应加强卫生与教育等多部门密切协作,建立健全监测与干预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干预模式的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强化创造和维护健康社会环境,总结推广经验,推动桂林市以近视为重点的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控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

当前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较为常见。一年级小学生近视率为20.90%,之后随年龄逐步上升,到六年级近视率高达55.54%,随着年级越高近视发病率相应增多。分析其影响因素可能与低年级学生课业负担轻、用眼负荷小有关,随后年级提高后学习压力相应增大,用眼时间变长,用眼强度提高。通过对近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环境对近视影响大于遗传[8],我们调查后发现,用眼过久不休息、在观看带屏幕产品时距离太近、户外运动时间不够等是近视发生的高危原因。与另一学者研究发现近视组学生的读写距离明显偏近、时间偏长[9]相似。他们也认为用眼过久和距离太近会发生近视。朱颖淑等[10]认为小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时间过长、是否有不良读书习惯与学生近视相关联,这和我们结论是一致的。足够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对视力是有保护作用的,这可能与户外活动时视网膜内多巴胺分泌增加有关[11]。徐珊珊等[12]认为父母近视情况、户外运动时长短、用眼距离远近、用眼时间长短等都是青少年近视发生的影响原因。唐文婷等[13]通过在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后对小学生适量调查后发现近视进展明显加快。

家庭因素对学生近视有重要影响[14],冯佳茜和沈明珠[15]认为可以从遗传角度出发,筛选高危人群。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发生近视的原因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孩子发生视力差后也很想接受正规的治疗。但在给孩子佩戴眼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适当矫正,在高年级学生中偏多。孩子在佩戴眼镜后需要定期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复查眼睛,如眼镜度数已不合适了就及时更换。有学者认为佩戴眼镜能够矫正屈光不正,但是很难防控近视度数的加深[16]。我们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一些问题,很多学校在校内向学生开展了护眼知识讲座及视力普查,发现有近视后通知家长到正规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近视得到了及时治疗。但小学生低龄,在言语上及知晓上有欠缺,有部分人已发生很严重近视了,也不主动告知老师及家长,在很多小学生首诊时已经延误了最佳的视力矫正时机。所以在小学就开展视力普查,密切关注孩子视力并及时沟通还是十分重要。另外,规范建立儿童个人屈光发育档案对近视防控也有一定作用[17]。

目前对青少年近视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不良阅读习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是认可度较高的危险因素[18]。用眼环境对近视的影响大于遗传因素[19]。调查发现,桂林市城区中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较多,应依据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学生实施综合干预。家长和学校都要督促小学生的健康用眼习惯,积极参加野外锻炼并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劳逸结合。每天能有3.5 h户外活动时间可延缓和降低学生近视的发生[20]。在看书学习或观看视频时,过近的用眼距离或在灯光照明较暗时不开灯,甚至长时间用眼不休息,均会导致视力损害。小学生处于身体成长的特殊阶段,各系统正逐步发育成熟,学生自制力不强,易受日常生活中电子产品、强光等因素影响视力。因此建议小学生看书用眼时间不要超过4 h,连续用眼50~60 min休息并眺望远方,可以做眼保健操缓解用眼疲劳。小学生使用黄色练习簿对近视的预防也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21]。

综上所述,近视的发展现状十分堪忧。全社会、每个家庭都要了解一些健康护眼知识,近视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防控是一个综合工程,应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近视防治知识的宣传,家校配合,限制青少年儿童长时间管控屏幕类产品,监督他们健康用眼和加强户外活动。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干预,有效落实综合防控措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桂林市视力问卷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保护视力等
视力不好的犀牛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我的空调伞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