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安便民桥助力白河农村“归雁经济”(外一篇)

2022-07-15李焕龙

慈善 2022年4期
关键词:便民敬老院慈善

李焕龙

家住白河县茅坪镇的青年农民凡兵,终于结束了漂泊20年的打工生涯,返乡发展种养产业。

凡兵从16岁就告别家乡、走出大山,在江浙、上海一带打工为生。当结婚生子、父母年迈之后,他十分渴望回乡发展,但封闭落后的山区条件,一次次逼迫他回来又走。前年,县慈善协会牵头,扶贫办支持,在金刚村的进沟路口修了一座“慈安便民桥”,很快引来了通村道路,紧接着又引来了脱贫攻坚项目“产业路”和几户村民自发兴修的到户路。“公路通,百业兴。”看到发展前景的凡兵,立即带着多年的积蓄返回家乡,投资兴办了一个饲养量达1150头的养猪场,并联合本村65户村民,成立了“金龙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

2021年秋季,市县慈善协会顺应他和村民要求,在第五村民小组的火石沟架起一座8米长、4米宽、4.5米高的“慈安便民桥”,不仅方便了附近35户村民的出行,而且为山地开发提供了运输保障。凡兵立即向镇、村两级申请,在当地干部群众支持下,流转土地700亩,种植魔芋300亩,改良土地种植粮油400亩。他说:“我要用自己产下的无公害粮油告诉乡亲们,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照样能致富!”

和凡兵同时回来务农的青年农民阮兵,家住茅坪镇大山村四组,因为独沟口的一座“慈安便民桥”让他受了益。2021年,他流轉土地,发展茶叶250亩、魔芋200亩。2022年,和凡兵一样兴办无公害农业,种植优质粮油作物200亩,用“公司+农户”的方式,成了该村的致富带头人。

在卡子镇的凤凰村、仓房村,这样的“归雁经济”带头人,只因“慈安便民桥”通了,两年时间就涌现出6人。随行的县慈善协会副会长张家明介绍:全县农村的“归雁经济”能人已有上百人,其产业带动村民三千多户、一万多人,充分说明“慈安便民桥”是山区农民的致富桥,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桥!

安康恒口:一桥两利的“便民桥”

安康市慈善协会在恒惠渠上架起一座小桥,为小垱村群众带来了“一桥两利”“一院两制”的良好效益。村委会副主任熊祖安高兴地说:“慈安便民桥,真是很便利!”

恒口镇小垱村三组位于恒惠渠上游,渠北边的台地上建有一个大型院落,东边为山地移民搬迁小区,安置迁移式扶贫群众156户;西边是恒口镇中心敬老院,养护院民146人。由于当初只在敬老院门口建设一条跨越恒惠渠的公路桥,移民小区的群众就只能与敬老院共用一座大门、一条道路出进。

这样的布局,既不利封闭式管理,又不利疫情防控,给敬老院带来了安全隐患和诸多不便。由于临渠是20多米的高坎、房后是50多米的壁陡护坡,周边都打了高大的围墙,移民小区的居民、车辆,除了从敬老院出入则别无他路。

恒口示范区慈善分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做勘测、造预算、拍图片,向安康市慈善协会申报“慈安便民桥”项目,得到批准。随即,他们又赢得社会援助、村民支持,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就在移民小区的东侧建成了一座横跨恒惠渠的长7.56米、宽4.5米、高4.5米,造价18.6万元的砼平板公路桥,并兴建了小区东门、打通了引线公路,方便了人车出入。

恒口示范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吴长奎介绍:桥一修通,我们就封堵了敬老院和移民小区之间的通道,让敬老院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由此,这座便民桥的兴建,既让渠北的大院分而治之,实现了“一院两制”的管理模式;又给移民小区群众创造了生产、生活两大便利,让“慈安便民桥”充分发挥了惠民效益。◎

猜你喜欢

便民敬老院慈善
基于移动终端的便民数据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合并“便民热线”
便民公告栏
敬老院的微笑
火场救人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