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

2022-07-14范正红谭军勇杨金荣

中国蜂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蜂适龄蜂王

范正红 谭军勇 杨金荣 │文

1 宝鸡市陈仓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721300;2 宝鸡市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3 陇县丰田蜂业专业合作社

中华蜜蜂特有的生物学习性,适宜于山区养殖,7℃以上的外界气温皆可活动,生产的土蜂蜜具有成熟度高、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品质优、保存期限长等优势。其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均高于西方蜜蜂所产的洋蜂蜜,被广大消费群体普遍认可。我国是中华蜜蜂的发源地,中华蜜蜂具有定地饲养、耐低温、抗病虫害、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体型小、飞行敏捷等诸多优点。它不仅是农作物传花授粉的主要虫媒,还能生产大量优质蜂产品,是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山区群众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产业。

我国秦岭以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中华蜜蜂生长随季节更替,周而复始。实现安全越冬是北方中华蜜蜂冬季管理的重要任务,科学确定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在蜂群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养蜂技术人员采取精准措施,在越冬准备阶段诱导蜂王大量产卵,鼓励蜂群培育足量的适龄越冬蜂,延长越冬蜜蜂个体寿命,提高其成活率,保护蜂群安全度过寒冷而漫长的冬季。

一、发育特点

1.发育周期

中华蜜蜂蜂子的发育周期是20天时间。1群蜂的蜂王将卵产在工蜂房后,经过3天卵期变为小幼虫,小幼虫历经3天时间,期间需6~12日龄的蜜蜂吐浆(分泌蜂王浆)哺育。之后小幼虫变为大幼虫,大幼虫也历经3天时间,但这期间不需工蜂吐浆哺育,大幼虫吃的是花粉与蜂蜜的混合物。再后蜂房封上蜡盖,大幼虫变为蛹,蛹期11天时间,最后变为幼蜂破房而出。

2.职责分工

中华蜜蜂工蜂的生命周期一般为35天时间。工蜂出生后,有较为明显的职责分工。随着生长发育,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6日龄以前的幼蜂担负调制日粮、清洁巢房的职责;6~12日龄的工蜂具有吐浆(分泌蜂王浆)、哺育小幼虫、饲喂蜂王的能力;12~18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育成熟,具有建造巢房的能力;18~30日龄的工蜂担负采蜜采粉的工作职责;30日龄以上的工蜂逐渐衰老,直至35日龄左右死亡。但出生后没有吐浆哺育过小幼虫,没有采蜜采粉的工蜂,会长期保持青年蜂体质状态,寿命会达3~5个月。

3.越冬状态

中华蜜蜂在冬季外界气温低于7℃时,蜂群会在蜂箱内结团,进入半蛰伏状态,减少进食减少活动,降低新陈代谢,以期延长寿命,越过3~5个月漫长的寒冷季节。待来年开春天气暖和后,蜂群散团开始活动,工蜂开始外出采蜜采粉,饲喂蜂王,蜂王产卵繁殖后代,扩大群势。

二、管理现状与要求

1.现状

中华蜜蜂的管理与西方蜜蜂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蜂农在养蜂生产培育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时,仅凭感觉和经验,主观随意性大,不能精准确定适龄越冬蜂培育的时间段,培育时间段不是过长就是太短。培育时间如若过长,早期出生的新蜂会吐浆哺育小幼虫,参加采蜜采粉活动,生命周期短。这些蜜蜂在初冬存活过程中会耗费大量饲料后死亡,无法越冬。培育时间过短,新蜂数量不足,轻则引起蜂群越冬后蜜蜂数量大幅度减少,难以复壮扩群。重则造成越冬蜂无法结团整群冻死,给蜂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要求

蜂群安全越冬的关键要有足量的适龄越冬蜂,一是越冬蜂数量要多,不能少于3脾蜂(约7500只),最好是5~6脾以上,否则难以结团存活;二是越冬蜂要适龄,体质要好,是出生后没有吐浆(分沁蜂王浆)哺育过小幼虫、没有采蜜采粉的蜜蜂。科学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采取相应措施大量培育适龄越冬蜂,是蜂群顺利越冬的关键技术。

三、方法与步骤

1.准备越冬蜂箱

越冬前要清除蜂箱内蜡屑和杂物,保持箱内清洁,消灭蜡螟及其虫卵,防范巢虫,并对越冬蜂箱逐个替换进行消毒灭菌。换箱后要保留足量巢脾,并留足蜜脾,贮备越冬饲料。要求1框蜂、1框蜜,1框蜜2kg以上为宜,给蜂群营造良好的生存育子环境是越冬准备工作的先决条件。

2.蜂群的准备

要对所有蜂群进行一次调整,淘汰老劣蜂王,选育产卵力强的蜂王。保证5~6脾蜂群势,不足3脾的可从强群抽蜂补充,保持脾要略多于蜂。同时每晚用糖浆奖励饲喂,提高工蜂造脾育虫的积极性,刺激蜂王多产卵,增强蜂群群势。

3.技术措施

(1)确定停飞日期

查阅当地多年气象记录资料,找出往年气温下降到7℃的日期,将找出的日期做以参考,并结合本地当年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预估当年外界气温可能在后期下降到7℃的日期。

(2)确定培育起始时间

将预估的当年外界气温在后期可能下降到7℃的日期,作为蜂群在后期停飞的时间点,由此向前推45天,确定此日期作为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起始时间点。

(3)促进蜂王产卵

自起始点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奖励饲喂,提高工蜂采蜜采粉、饲喂蜂王及育虫的积极性,诱导蜂王尽量多的在巢房内产卵,连续产卵20天后,将蜂王关进王笼,让蜂王停止产卵。

(4)哺育蜂子

在箱内采取保温措施,适当紧脾密集群势,提高蜂群哺育护脾力。让蜂群中现有的蜜蜂自产卵开始,用40天时间哺育近20天时间内蜂王所产的卵,使其陆续变成幼虫、蛹、幼蜂而全部出生,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的培育时间段到此结束。

4.适时停飞

适龄越冬蜂的培育时间结束后,再延续5天时间,让最后几天出生的新蜂,飞到蜂箱外面,排泄体内蓄粪,保持新培育的中华蜜蜂体质状态达到最佳。当外界气温降到7℃时,关小蜂箱巢门,阻止蜜蜂外飞,促使蜂群结团,进入半蛰伏越冬状态。

四、应用实例

实例一:2019年9月上旬,笔者选定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德丽蜂果专业合作社中华蜜蜂养殖场甲乙两个放蜂点进行对比试验,两个放蜂点相距2.3km,甲放蜂点作为实验组,有中蜂73箱。乙放蜂点作为对比组,有中蜂86箱。查看当地往年气象记录资料,往年外界气温降到7℃的日期在11月18日至22日之间,结合近几年当地出现暖冬的实际情况,确定2019年11月21日为甲放蜂点蜂群停飞日期,向前推45天,自10月8日开始采取措施,鼓励蜂王大量产卵。10月28日扣王(囚王),让蜂王停止产卵。在此阶段和后期我跟进其他措施,培育蜜蜂卵、幼虫、蛹,陆续有大量新蜂出生。至11月21日时外界气温己到6.5℃,已无蜜蜂出箱活动。随着气温更进一步下降,对蜂箱采取了保暖措施,至2020年2月中旬天气转暖,73个蜂箱都有蜜蜂出箱外飞,此放蜂点蜂群全部安全越冬,蜂群越冬成活率为100%。对照组乙放蜂点的管理人员,根据往年经验,自2019年10月15日开始繁育适龄越冬蜂,一直到2019年11月21日蜜蜂停止外飞,在越冬期间同样采取了保温措施,2020年2月中旬之后,却只有47个蜂箱有蜜蜂外出飞行,其余蜂箱中的蜜蜂全部死亡,成为空箱。此放蜂点蜂群越冬成活率仅为54.7%,大大低于甲放蜂点蜂群的越冬成活率。

实例二:2020年9月下旬,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丰田蜂业专业合作社选取甲乙丙3个放蜂点进行对比试验。3个放蜂点处在半径3km范围内,甲放蜂点有中蜂56箱,乙放蜂点有中蜂43箱,丙放蜂点有中蜂61箱。将甲乙两放蜂点作为实验组,丙放蜂点作为对比组,进行对比实验。根据当地往年气象记录,结合近几年暖冬现象,确定2019年11月16日为蜂群停飞日期,向前推45天,自10月2日对甲乙两放蜂点开始采取措施,鼓励蜂王大量产卵,10月22日扣王(囚王),让蜂王停止产卵。在此阶段和后期笔者跟进措施,培育蜜蜂卵、幼虫、蛹,陆续有大量新蜂出生。至11月16日时外界气温己到6.9℃,已无蜜蜂出箱活动。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对2个放蜂点采取相同措施进行保暖,至2020年2月下旬天气转暖,甲放蜂点56箱蜂和乙放蜂点43箱蜂全部有蜜蜂出箱外飞,安全越过冬季,蜂群越冬成活率为100%。对照组丙放蜂点的管理人员,根据往年经验凭感觉,自2019年9月22日开始繁育适龄越冬蜂,一直到2019年11月16日蜜蜂停止外飞,在越冬期间同样采取保温措施,2020年2月下旬之后,却只有38箱蜂有蜜蜂外出飞行,其余蜂箱中的蜜蜂全部死亡。此放蜂点蜂群越冬成活率仅为62.3%,越冬成活率明显低于甲乙放蜂点蜂群。

五、成效分析

养蜂技术人员在生产中精准运用这种确定中华蜜蜂(土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可以提前为适龄越冬蜂培育工作做好准备,精准确定培育时间段,并在有限的培育时间段内集中精力、物力开展培育工作,培育大量适龄越冬蜂,保持越冬蜂强壮的体质状态,提高整个蜂群的健康水平,延长蜂群寿命。同时优化了蜂群结构,保持适龄越冬蜂在整群蜂中数量比例最大化,使巢房中越冬饲料物尽其用,减少无效损耗,可以有效节约越冬饲料,提高越冬蜂群成活率,实现蜂群安全越冬的管理目标。

六、结论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养蜂技术人员在培育适龄越冬蜂时,要适时开始,合理确定培育时间段,不可过长或太短。培育时间过长,早期出生的适龄越冬蜂会参加吐浆哺育小幼虫、采蜜采粉活动,缩短寿命,并在初冬存活过程中会耗费大量饲料后死亡。培育时间太短,新蜂数量会不足,轻则造成越冬蜂群小,开春后难以复壮扩群;重则造成越冬蜂在越冬过程中不能很好结团蛰伏,抵抗寒冷,导致整群蜂冻死,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准确确定培育适龄越冬蜂的时间段,能培育出足量的没有参加采蜜采粉、吐浆饲喂幼虫活动的适龄越冬蜂。在同等条件下,可以提高越冬蜂群成活率35%以上,增加养殖效益,促进中蜂产业稳步发展。方法实用性强,操作方便,容易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工蜂适龄蜂王
造房前的准备
小保姆成长记
给单身者“算命”
权力至上的蜂王
勤劳的工蜂
电脑“工蜂”
蜂王入群
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态度的调查
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
2010—2020年辽宁省小学适龄人口走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