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肝脏及血脂变化情况分析

2022-07-14郑炜孙艳芝

智慧健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脂肪肝精神病

郑炜,孙艳芝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潍坊 261000)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已成为现阶段公共卫生管理实践探索与思考的重要焦点之一。它的患病率很高,在所有精神和神精疾病中排名第一,占严重疾病总负担的10%。相关药物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选择,并已得到相当大的临床关注。但是,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血脂和肝脏功能异常,随着中国社会需要的快速发展,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神分裂症造成了患者家庭巨大的经济负担,而精神疾病也可能伴有其他的疾病。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的突出特点是其病程较长且相对不稳定,因此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本研究对肝脏B超和血脂的显著变化进行了科学研究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了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5月份收治到的120例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服用抗精神病药时间在五年以上的有75例为观察组,而服用抗精神药物在五年以下的45例患者分成了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6例,女39例,年龄26~7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4~70岁。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通过B超检查发现了一部分脂肪肝。所有测试均由同一位医生在同一类型的机器上执行。准确检测身体部位的左右,俯卧姿势。几乎所有受试者在采集血样前12h都禁食。为了避免极大地影响测试的最终结果,应及时分离并收集血液,并应使用生化病毒分析仪(cx5pio)测量血清甘油三酯。

1.3 观察指标

肝脏试验强阳性率、脂肪肝患病率、重度脂肪肝患病率、血脂升高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到了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P<0.05具有了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肝脏试验强阳性率、脂肪肝患病率、重度脂肪肝患病率、血脂升高复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肝脏及血脂情况分析[n(%)]

3 讨论

由于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具体患病情况有所不同,实际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内容也存在诸多差异。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治疗环节之中,医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患病情况,综合调整实际应标策略以及用药方法,结合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问题,及时安抚患者激动情绪以及交到情绪,引导患者按时服药、按需服药,避免患者在服药环节之中出现内分泌紊乱情况以及精神错乱问题。患者在日常服药环节之中,可能会由于药物自身因素或者是患者身体疾病因素,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分泌紊乱问题,患者身体各项生命体征有可能会出现细节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脏功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当前情况下,大多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具体药物均具备一定的副作用,无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何时服用药物、服用何种药物,均会逐渐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脏以及胃肠道遭受损害。此类药物虽然具备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实际上,如果患者可以按时服药,谨遵医嘱合理调整用药时间以及用药次数,则可以有效规避一部分副作用,也可以逐步调整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机能,避免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度出现免疫系统疾病,或者是内分泌系统紊乱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出现药源性损伤,可能会对患者身体机能以及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尤其是一部分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的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其他身体疾病,可能会诱发肝脏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内分泌紊乱以及新陈代谢等身体诸多方面的异常,尤其是肝功能异常。对最终数据的深入研究表明,70%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此类药物以保持其精神状况的可控性。相关药物的毒副作用实际上很小,但是会在用药期间影响肝脏功能。对肝脏功能恢复的过程造成一些干扰,尤其是脂质代谢异常。大量的变性肝细胞和细脂肪颗粒的积累会在体内引起脂肪肝疾病。李双琼等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它可引起小胆总管结石和胆汁性肝硬化。如何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及如何利用诸如医疗等资源的效率已经成为一个在国内医疗领域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问题[1-2]。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断发展,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思维典型症状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水平。

在精神疾病患者中,他们的功能受损,无法实现真正的康复。一部分患病情况较为特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可能在未解决自身精神疾病的同时,伴随出现其他疾病,尤其是肝脏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医护工作人员在正式开展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以及精神分裂症疾病治疗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精神疾病治疗环节的利弊。由于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精神疾病,只能采取西医治疗形式以及相关药物治疗形式,不能采取较为温和的疾病治疗对策。由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不能具备独立意识以及自主思维能力。因此,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在服药环节之中过量服用药物,或者是拒绝服用相应药物,可能逐渐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实际病情,也有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上其他类型的各种疾病。对于如何综合评估治疗的理想效果,这是当前精神疾病治疗的难点。根据最近公布的流行病学数据,全世界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高达1%,而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是7%,而且存在一定的比例可能终身患病。它仍然是临床上最严重的慢性精神病。它不仅损害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久而久之,可能导致一部分重症患者逐渐失去自主活动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它是目前主要的临床医生保健服务疾病之一。由于社会多方面的问题因素无法获得,精神疾病的反馈机制尚不明确。

抗精神病药物代谢过程中主要脏器是肝脏。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肝脏长时间负责相关药物的分解和代谢,过度疲劳后会干扰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导致大量过量的脂肪颗粒出现在肝细胞中。如果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患病情况比较特殊,患者自身肝脏功能已经存在诸多欠缺,则有可能会逐渐加重患者肝脏负担,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更加复杂的肝脏疾病问题。由于不同患者患病情况有所不同,不同患者的肝脏代谢能力以及消化道代谢能力均存在诸多差异,如果过量脂肪以及其他药物分子堆积于患者消化道之中,再加之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则可能会加重胃肠道消化负担,导致患者出现身体不适,也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胃肠道出现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无法继续吸收药物分子,无法快速治疗自身精神分裂症,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肝脏以及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精神分裂症化主要是胃肠道之中的大量脂肪无法被完全吸收,有可能直接进入到血液之中,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指标逐渐提高,过多的脂肪沉积在肝脏中,并且其物质含量高于正常范围,从而导致高脂血症。此外,抗精神病药会非常大的影响患者的内分泌和代谢过程,从而引起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肝。如果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共同服用的形式,或者是交叉用药形式,有可能会进一步延缓药效,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肾脏器官以及胃肠道器官承受过大负担,严重威胁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健康。B超检查可用于临床诊断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性肝损害并提供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损害加重的依据。B超检查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的肝脏不同部位显示信息,清晰直观地查看肝脏功能的形状和大小,肝脏中血管的运动和方向,并进行观察和分析肝功能区的B超异常变化。检查中的变化,例如不规则的增厚,回声增强以及高密度光斑的增强和减弱,可以准确地诊断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与患者治疗性毒素的营养物质结合形成特异性抗体。这些抗原被疾病免疫组织细胞迅速识别,导致肝脏中细胞坏死和变性。该现象将引起肝脏的声阻抗及其密度的显著变化,从而为诊断人类肝脏疾病提供全面的基础。精神疾病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患有慢性精神疾病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多。精神障碍更为常见。为了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潜在风险,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水平,衷心希望了解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血糖和血脂的关系尽快改善临床疗效。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期间,可以与患者血液中的糖紧密结合并产生特定抗原。耐药组织细胞可以识别肝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变性[3-4]。相应的深入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患者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很多代谢紊乱,比如血糖和血压,都是不正常的。此外,持续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会对患者造成更多不良反应,因血脂异常、脂肪肝过度综合征增多。本研究旨在详细分析抗精神分裂症相关药物对肝损害及甘油三酯产生的影响[5]。然而,肝脏是与人体生理有关的药物代谢组织和器官。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增加肝脏的生命负担,而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在这项研究的结果中,口服抗精神病药的以及服用药物后至少5年的肝功能检查的发生率为37.33%,显著高于健康人,表明治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影响较大,并且体内脂肪肝的发病率会增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超过5年的患者肝功能检查极度阴性(37.33%),低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5年。高发生率(26.27%)进一步增加,从另一方面充分表明了药物对人肝的副作用。这些药物产生影响肝脏损害的正常基本功能,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这表明该药物对患者的激素分泌和代谢有很大影响[6-7]。随着患者生理年龄的增长,人肝的某些功能逐渐下降,这也增加了脂肪肝的总体发病率。B超进一步增加了具有相同B横截面的二维代码,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最直观,最清晰的数据,以显示肝脏病变的形态,并为患者的病情提供了最终的诊断和治疗计划。血清素中的血脂是最重要的部分合成因子。5-羟色胺不仅是血管中的关键活性物质,而且还是神经递质。它在人类食物摄入,情绪间接表达以及肾上腺皮质神经丝雌激素的分泌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项深入的研究中,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可以增加患者的血脂水平。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肝脏试验强阳性率、脂肪肝患病率、重度脂肪肝患病率、血脂升高复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表明,持续使用抗精神病药对患者的血脂影响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对血脂有很大影响,使用抗精神病药会增加脂肪肝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血脂治疗需求的整体水平。因此,有必要对长期服用口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患者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8]。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引导精神分裂症患者正确用药,避免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失去自控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出现较为复杂的用药问题,每日进入患者病房,严格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在进行详细记录与研究之后,合理调整精神分裂症患者后续疾病治疗对策以及用药形式,以保障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安全为根本治疗目标,以提升精神分裂症疾病治愈率为主要工作目标。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脂肪肝精神病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金钱龟脂肪肝病继发感染症的诊治报告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都有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