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

2022-07-14田大成

歌唱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鲁艺白毛女延安

田大成

鲁迅艺术学院是1938年4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倡议下,是党中央在延安创立的第一所艺术院校。当时许多艺术家和文艺青年向往延安,克服各种困难,千里迢迢来到“鲁艺”任教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8年他受聘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3月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必胜信念,鼓舞着无数抗日勇士奔赴前线奋勇杀敌,为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鲁艺”建院初期最杰出的音乐作品。但当时延安文艺界也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以鲁迅艺术学院为例,其办学方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从1939年强调“正规”和“提高”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关门提高”的倾向发展起来,大戏、洋戏充满了舞台。

1942年5月2日、16日和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党中央驻地)分三次召开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包括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百余人(其中“鲁艺”的代表有50余位)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参会人员围绕着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毛泽东分别在5月2日和23日两次全体大会上讲话。会后,毛泽东将两次讲话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毛主席联系“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列主义的高度,系统地回答了文艺运动中有争议的问题,强调了党的文艺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立场、态度问题,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一周之后毛主席还专门到“鲁艺”给师生们宣讲座谈会的精神,他号召“鲁艺”师生走出小鲁艺,走进“大鲁艺”的火热生活里,去创作出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在毛泽东“5.23讲话”指引下,延安鲁艺的师生全心投入到抗战创作中,诞生了新的诗歌、木刻、美术、戏剧、音乐、报告文学、小说等,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当中有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南泥湾》、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等。尤其是集全院之力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成为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党的文艺路线,指明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是延安鲁艺文艺精神的核心和纲领。

一、新时期传承延安鲁艺文艺精神的重要意义

1. 学习延安鲁艺红色经典作品,进而传承延安鲁艺文艺精神是深刻学习领会“5.23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10.15讲话”的最佳实训教育

鲁迅艺术学院旧址

回忆起歌剧《白毛女》,执笔者之一、诗人贺敬之归功于延安文艺座谈会:“这部歌剧是为人民写,写人民,请人民评判。这是《讲话》教导我们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期间,产生了一批旨在为工农兵服务、群众喜闻乐见、具有现实主义题材特征的艺术作品,并流传至今成为经典反复上演。其代表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延安颂》《夫妻识字》《兄妹开荒》《南泥湾》《白毛女》等,已然成为延安文艺、延安鲁艺文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把“人民性”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再度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2. 延安鲁艺红色经典作品依然是凝聚全世界华夏子孙,增进民族大团结,激励当代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弘扬中国精神”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10.15讲话”中最为核心的观点之一。在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进程中,延安时期可谓是在理论上的准备期,政治上的奠基期。《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救亡作品,以及歌剧《白毛女》等红色经典为凝聚华夏子孙的爱国热情,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习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延安红色经典作品,以它熟悉动人的旋律更能温润人心、激励当代青年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壮美图景。

3. 开展延安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是拓展公共艺术教育实践路径的重要举措

延安鲁艺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的摇篮”,因此延安鲁艺音乐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要挖掘延安鲁艺文艺精神的精髓,在人才培养中形成公共艺术传播和民族美育精神教化的范例,打造具有鲁艺民族精神情怀和鲁艺红色艺术、中华美育精神教育特质的音乐人才共同体。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延安红色经典就是铸魂励志的有效载体。让革命文艺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推动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二、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当代使命——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

1943年,党中央决定将鲁迅艺术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师生分赴东北、华北、华南等地区继续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数次院系调整,无论是校名还是专业建制,“鲁迅艺术学院”这一教学实体已消失,但与鲁迅艺术学院有着血脉相连的传承单位多达几十个。如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院、国家话剧院、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延安大学等院校团体。

2000年5月20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和延安大学共同举办了“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恢复成立座谈会。在延安鲁艺的老领导赵毅敏(原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庚(原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吕冀(原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等同志的见证下,正式宣布于5月23日(“5.23讲话”纪念日)恢复成立延安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恢复建院以来,学院始终以传承和弘扬延安红色革命文化和陕北文化为己任,探索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子。学院现有音乐、舞蹈、美术、设计四个系,以及鲁艺合唱团、鲁艺学刊、鲁艺歌剧中心、延安鲁艺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和团体。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610人,研究生98人,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70人。2011年,音乐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红色经典艺术教育领域),同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获陕西省中华优秀传承基地——延安红色经典歌曲和陕北民歌传承基地。学院在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确立了基于“传承延安鲁艺文艺精神”的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2018年10月贺敬之先生特为我院题词:“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这是老一辈延安鲁艺人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重任,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学院的办学方向,成为我们工作的指针。

三、学院的办学思路和举措

1.发挥延安鲁艺的传承单位优势以及地处延安的地缘优势;以培养“传承延安鲁艺文艺精神特质”的艺术人才为办学特色和目标

把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例如,制定本科特色教学实施细则,重构教学课程体系,对如何融进红色元素做了详细的规定。在大学四年里,学生从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直到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始终贯穿延安红色文化与陕北民俗文化的表演、创作力的学习培养。例如,音乐系规定了红色歌曲曲目单,大一、大二的期末考试必选其中一首。舞蹈系规定学生必修陕北民间舞课。美术系、设计系的老师指导6名毕业生创作,三分之二的学生创作主题要与延安红色文化和陕北民俗文化结合等。

建立“以剧促教”“以展促教”培养模式,强化艺术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排演歌剧《白毛女》《黄河大合唱》等思想性、艺术性强的大型剧目,有效地提升了师生的综合表演能力。老教师王惠忠副教授20多年没有上台表演,在歌剧《白毛女》中成功饰演赵大叔角色,受到观众赞扬。学院声乐教师共计11名,其中9名参演。师生互动激发了师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相长”的作用非常明显,32名参演师生撰写了心得体会。饰演喜儿的大四学生任婷说:“在这里,我有了许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演歌剧、第一次跟老师们同台演出……参演歌剧《白毛女》,我觉得是我可以骄傲一辈子的事情。”

为了促进学生在思想文化层面上的提高和创作表现力,学院积极策划具有主题性、系统性、文化思想性的画展活动,如全院举办了“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鲁迅艺术学院师生美术设计上海展”“永远跟党走 庆祝建党100周年——首届鲁艺艺术节”“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画学术邀请展”等。2019年与上海云间美术馆合作举办“鲁艺师生上海美术设计展”,这是鲁艺学院恢复建院20多年来,首次走出延安办画展。著名书画家陈佩秋先生高度评价道:“师生们以饱蘸陕北元素的画笔,以延安鲁艺、延安红色革命与陕北风情为主题,描绘了那片热土所独有的历史担当、人文传统和自然风貌,凸显了黄土高原刚毅、坚强和正直的品格。”

贺敬之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题词

2. 引进一流院团的优良资源,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

2018年,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公演歌剧《白毛女》项目,中央院委派优秀指挥、导演指导我院师生排练,并获中央音乐学院的资金支持。演出完后,留给学院所有服装道具。本次演出我院师生担任所有角色,中央音乐学院负责承担指挥、导演、乐团伴奏。这是自《白毛女》诞生以来,相隔73年首次由延安当地青年艺术家们再次唱响。2019年,学院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公演《黄河大合唱》项目,乐团委派优秀指挥、钢琴家义务来学院指导。舞台上所有演员均为学院师生,深圳交响乐团派遣指挥指导及乐团伴奏,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傅庚辰称赞为“是此次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纪念活动中水平最高的一次”。2021年7月,我院还与上海音乐学院在延安共同演出新时代版《长征组歌》。

通过与一流院团的合作项目,获得了优良师资和经费等实质性的帮扶,成为推动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范例。目前,学院已能独立排演歌剧《白毛女》《黄河大合唱》,每年例行排演。2020年底,延安大学师生独立完成了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的舞台剧——音乐舞蹈史诗《延安》的编创和演出活动,并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演出,深受好评。

四、今后的规划与目标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内涵提升,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第一,与延安鲁艺校友会、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等延安市革命纪念场馆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创建“鲁艺学”研究平台。同时面向西北乃至全国,开展红色经典艺术的普及教育。第二,发扬延安鲁艺挖掘整理陕北民歌的光荣传统,传承振兴陕北民歌。完成《陕北民歌》自编教材,开拓校企合作路径,利用社会财力物力,共同推动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创作。第三,大力引进海内外优良教育资源,推动国际化建设。在深化与国内一流院校、兄弟院校的合作关系基础上,同时开展与国外先进艺术院校的合作项目,提升师生的专业水平,开阔国际视野,逐步实现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促进延安鲁艺经典作品、陕北民歌的海内外传播。

注 释

①忽培元《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中国艺术报》2012年7月6日版。

②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辞典》,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

③马海莹《走进“大鲁艺”艺术为人民》,“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座谈会”上的发言稿,2022年3月15日。马海莹,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音乐家马可之女。

④《文化“为人民”的历史跨越: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十七届六中全会》,《人民日报》2012年5月22日版。

⑤任晓伟《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百年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⑥《延安鲁艺恢复建立》,《光明日报》2000年5月20日版。

猜你喜欢

鲁艺白毛女延安
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
回望鲁艺初心共谋鲁艺学科发展新向度
“白毛女”姐姐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鲁艺与文化强国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旧报纸的童梦
论延安“鲁艺”音乐的“红色经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