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绿阔叶树种的生态栽培技术(四)

2022-07-14袁位高王斌

浙江林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间伐松土规格

袁位高 王斌

舟山新木姜子

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Bl.)Koidz.]为樟科新木姜子属常绿乔木,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分布在海岛和沿海地区。树冠端正,枝叶茂盛,生长中等,为优良观叶观果树种。春天幼嫩枝叶密被金黄色绢状柔毛,在阳光照耀及微风的吹动下闪闪发光,俗称“佛光树”;冬天红果满枝,与绿叶相映,十分艳丽,为观叶兼观果树种,是珍贵的庭园观赏树及行道树。树干通直,出材率高,材质优良,结构细致,纹理通直,富有香气,属名贵硬木,是建筑、家具、船舶等的上等用材。

立地选择:造林地区以浙东沿海地区为主,可推广辐射到浙南和内陆地区,宜选择土壤较厚、少石砾且海风影响较小的山坡中、下坡,应用于落叶灌丛和残次落叶阔叶林改造或落叶阔叶林补植。

栽培模式:采用舟山新木姜子单一优势或舟山新木姜子占优势,与普陀樟、红楠等2—3种树种混交的配置模式。

种苗规格:造林苗木采用2—3年生容器苗,规格以苗高30—50厘米、地径6—7毫米为宜。

种植技术:山地造林需清理杂灌,采用带状或块状清理,种植穴规格以30厘米×30厘米×30厘米或40厘米×40厘米×35厘米为宜。造林一般选择春季2—3月阴天或细雨天,苗木栽植前施入基肥,适当回土覆盖基肥,一般采用复合肥,有条件的可采用腐熟的有机肥或缓释肥。土壤覆草保墒、施用保水剂和覆草+保水剂等蓄水保墒措施都能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对于降水量少的海岛尤为重要。保水剂与回填土壤拌匀后填入,后覆盖松土分层回填踩实,再根据设计需要覆草。保水剂用量20克/株左右,覆草材料就地取材,用铡刀将五节芒茎叶切成长1—2厘米的小段后覆盖在苗木周围。有条件的苗木在定植后及时浇水。

抚育管理:造林后抚育3年以上,每年在5月下旬、10月上旬松土除草抚育2次,全面割除林带内杂草、灌木,浅松土,结合扶苗、除蘖、修枝等。同时结合松土扩穴,适当追施复合肥,有条件的尽量追施有机肥,施肥在5月前完成。割下的杂草、灌木覆盖在苗木基部保墒。

赤皮青冈

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Blume)Oerst]为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植物,是壳斗科(Fagaceae)常绿乔木,别名红椆、赤皮椆或红楮,为江南四大名木之一。自然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贵州和台湾等地以及日本。它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树种,是优良的珍贵硬木,是该属树木中材质最为优异的一种,且生长较快,适应性强,树干通直高大,心材暗红褐色,其木材重硬,纹理直,结构粗而均匀,径切面有美丽的射线斑纹,油漆性及胶黏性良好,握钉力强,是家具、地板、装饰、工艺、纺织器材、体育器材和建筑用材等上等用材。

品种选择:赤皮青冈不同产地和优树家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可选用福建建瓯种源等造林。浙江丽水市庆元县实验林场选用福建建瓯和浙江宁波产的优树家系建立赤皮青冈实生种子园,第6年就已开花,第8年大量结实,已认定为浙江省级林木良种,可供生产应用。

立地选择:赤皮青冈中等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是中速生长树种,适应性强,比较耐干旱瘠薄,在花岗岩、板页岩、石灰岩、沙砾岩、红色黏土及河湖冲积物发育的红壤、山地黄壤及潮土上都能生长,但培育珍贵用材林则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山谷、山洼和河边台地种植。

栽培模式:可营造赤皮青冈纯林,但因其分枝较多,宜采用与杉木、松树等混交造林,或结合次生松林改培在其稀疏的林冠下套种,以促进赤皮青冈的自然整枝和通直的树干生长,营造混交林时,可采用赤皮青冈∶杉木为3∶1的杉行间混交模式。在杉木萌芽林中补种赤皮青冈时,大体形成1∶1的混交模式。

种苗规格:宜选用2年生容器苗造林,要求苗高超过55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如选用1年生容器苗,要求苗高超过20厘米、地径0.3厘米以上。

种植技术:造林以春季2—3月为宜,容器苗可适当延后。最好选择阴天、多云天或雨后土壤湿润时栽植。全面清理造林地中的杂灌,挖除茅秆根。块状整地,种植穴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40厘米,挖穴时将表层土和下层土分别堆放,造林前或造林时先往穴内回填一半表土,回填心土至平穴备栽。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施基肥,每穴均匀施入钙镁磷肥200—250克。栽植应一回表土,二栽苗,三覆土,四培土,培土高度以高于容器苗袋3厘米左右为宜。

抚育管理:造林后第1—3年,每年4—5月和8—9月各抚育1次。4—5月以全面锄草和劈除杂灌为主,8—9月以全面锄草结合扩穴培土,培土高度为5—10厘米。造林后第4—5年,每年4—5月全面锄草、培土1次,至林分郁闭。纯林、混交林均需进行疏伐管理,伐去伴生树种及被压木等,第1次间伐一般在13—15年生时进行,间伐强度为30%左右,第2次间伐在20—25年,间伐后,赤皮青冈最终保留密度为50—60株/亩,以培育大径材。

槠栲类树种

以壳斗科(Fagaceae)栲属(Castanopsis)种类为建群种组成的森林通称为槠栲林,是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低山丘陵,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下,不超过1500米,少数类型可分布达海拔2600米,代表性树种有苦槠[C. sclerophylla(Lindl.)Schott.]、甜槠[C. eyrei(Champ.) Tutch.]和红锥(C. hystrix Miq.)等。红锥材质优良,木材坚硬耐腐,是高级家具、造船、车辆、工艺雕刻、建筑装修等优质用材树种。红锥尽可能选在海拔高度500米以下、日照时间较短、湿度大、土层厚的阴坡或半阴坡下部,如果条件允许,也可选在山冲山谷、丘陵中下部或疏林地当中,浙江宜在温州地区种植。苦槠为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同时也是很好的防火和生态修复树种,其木材淡棕黄色,属白锥类,较密致,坚韧,富于弹性,种仁(子叶)是制粉条和豆腐的原料,制成的豆腐称为苦槠豆腐。甜槠木材淡棕黄色或黄白色,属黄锥类,种子味甜,生熟食均可,并可磨粉或供酿酒。

品种选择:当植物壳斗成熟时,在20—40年生的健壮母树上采收籽粒大、种仁饱满、种壳光亮、无病虫害的坚果留作种子。

立地选择:槠栲林是丘陵至亚高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林型之一。苦槠喜阳光充足,耐旱,以海拔1000米以下的深厚、湿润的中性和酸性土壤为宜。甜槠幼年耐阴,成年则需一定的光照条件,适生于气候温暖多雨地区的肥沃、湿润的酸性土上,在瘠薄的石礫地上也能生长,适应性较强。

栽培模式:槠栲类树种可营造纯林,也可混交造林。红椎、苦槠、甜槠均适宜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混交造林时槠栲类树种占比30%—50%。

种苗规格:容器苗苗高25厘米以上,地径0.2厘米以上,顶芽完好、根系发达、无病害,即可出圃造林。苦槠和甜槠等用于生态修复或补植时,最好选用2年生大规格容器苗造林。

种植技术:造林前2—3个月完成清山,栽植前2个月采用带垦或穴垦整地,种植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每穴施N、P、K比例为15∶15∶15的复混肥0.2—0.3千克作基肥;容器苗造林以2—4月为宜,雨后林地土壤湿润时栽植。初植密度稍大,中等立地条件150—200株/亩,较好立地条件110—150株/亩。红锥适当深栽。

抚育管理:槠栲造林后前3年,每年铲草、扩穴、松土2次;第1年每株施N、P、K复混肥100克/亩,第2年至第4年每年施N、P、K比例为15∶15∶15的复混肥200克/亩,在幼林郁闭度达0.8时进行人工修枝,修枝高度为树高的五分之一;8年生进行第1次间伐,每亩保留50—60株;培育大径材,15年生进行第2次间伐,每亩保留40株左右;危害幼林或成林的卷叶螟、竹节虫,用90%的敌百虫1500—2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苦槠和甜槠造林后3—4年内每年锄草并松土2次,第1次抚育在5—6月,第2次抚育在8—9月,施肥可结合第2次抚育进行。郁闭后陆续分次疏伐。

猜你喜欢

间伐松土规格
C龙
悯农
大权在握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林木速生丰产抚育性间伐技术的作用及应用要点探讨
清晨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林分的抚育间伐间隔期分析
温室栽培黄瓜的土、肥、水管理技术
在庄稼地里松土时我发现一小节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