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膜技术处理铜氰废水的应用研究

2022-07-13刘冰冰季常青

现代矿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陶氏脱盐浸出液

刘冰冰 季常青

(1.新疆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2.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

氰化工艺是矿山黄金冶炼过程的常见工艺,特别是在单体金矿资源日益枯竭、难处理伴生混合矿物的开发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在铜金混合矿物氰化浸出过程中,铜也会以Cu-CN络合物的形态被浸出,不仅增加了氰化钠的消耗,而且对后期载金碳对金的吸附容量和吸附效率影响很大[1]。

目前,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主要有氧化法和树脂吸附法[2-3],其中氧化法存在处理成本高、氰化物无法回收的问题,树脂吸附工艺的选择性较差、流程复杂,解吸成本高。膜处理技术在矿山废水资源化利用方面日趋受到关注[4]。

针对某金铜矿浸出液铜金比过高,载金碳金吸附容量降低的问题,本研究提出“膜处理+酸化吹脱+碱吸附+氰化物回用”组合工艺处理铜氰废水,试验取得了较理想指标,研究结果为铜氰废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1 原料性质

某矿区现场氰化浸出液的主要成分见表1。

由表1可知,该浸出液的Cu与Au含量比超过1 800倍,由于采用石灰调酸碱度,溶液中Ca2+浓度高达192.4 mg/L,硬度较高,需要预处理除钙。

2 试验方法

浸出液的总氰含量较高,若采用常规氧化工艺处理,水中的CN-无法回收再利用;若采用直接酸化法,经济性欠佳。综合考虑,采用“膜处理+酸化吹脱+碱吸附+回用”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该工艺的原水预处理除钙后,采用RO膜对预处理后的铜、金浸出液进行浓缩,膜产水活性炭吸附后返回到浸金工段,浓水进行酸化(AVR)处理回收铜和氰化钠;酸化后液调碱后进行深度除铜和金回收。

精密过滤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浸没式过滤膜,膜孔径0.5μm、面积0.2 m2;反渗透(RO)膜采用型号为2540低压GE反渗透膜;酸化用硫酸为浓度96%的工业硫酸;调碱用化学纯氧化钙;椰壳活性炭粒度300~3 000μm,碘值>900 mg/g,强度>88%,容重4.41~5.39 N/dm3。

采用岛津AA-7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化学成分,pHS-3C型pH计监测溶液pH值。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Na2CO3预处理试验

Na2CO3用量(mg/L,下同)对滤液成分的影响试验固定搅拌反应时间0.5 h、出钙完成后使用快速滤纸(孔径20~25μm)过滤,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Na2CO3用量为600 mg/L时,Ca2+浓度可降到10 mg/L以下,其他相关成分浓度也都有一定程度降低,基本可以确保反渗透系统在浓缩5~10倍条件下不结垢。后期还会在反渗透入水端加入3~5 mg/L的阻垢剂,进一步预防结垢,因此,确定预处理Na2CO3用量为600 mg/L。

3.2 RO膜处理试验

3.2.1 RO膜筛选试验

开展陶氏、GE、海德能及世韩低压反渗透膜(型号均为2540)脱盐筛选评估试验。试验固定水温为20~25℃、压力为1.2 MPa、过滤时间为0.5 h,反应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在相同给水压力条件下,陶氏反渗透膜的产水Cu2+含量最低,为0.91 mg/L,且在电导率和膜通量方面均比其他膜有优势。综合评估,后续试验将选用陶氏RO膜。

3.2.2 陶氏RO膜运行压力试验

通量代表膜的产水能力,膜的运行压力决定了膜的处理能力。不同渗透压力下,陶氏RO膜的产水通量与运行压力的关系见图2。

由图2可知,膜的产水通量与运行压力基本成线性关系,压力从0.5 MPa提高到2.0 MPa,产水通量从10 L/h增加到约35 L/h;低压反渗透一般运行压力为1.0~2.0 MPa,考虑运行的经济性,试验运行压力确定为1.5 MPa。

3.2.3 陶氏RO膜的回收率与脱盐率

陶氏RO膜的产水回收率为

式中,R1为回收率,%;F1为渗透液流量,L/h;F为进水流量,L/h。

陶氏RO膜的脱盐率为

式中,R2为脱盐率,%;C1为渗透液浓度,mg/L;C为进水浓度,mg/L。

由于进水水质成分复杂,通过检测进水和产水中的盐分浓度衡量脱盐效果难以实施,以进水、渗透液的电导率来衡量脱盐效果,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陶氏RO膜对低浓度的金几乎没有拦截作用,可用活性炭对陶氏RO膜的产水进行深度吸附以回收金;膜产水游离氰浓度为10~30 mg/L,游离氰脱除率达80%~90%,产水活性炭吸附后直接回用到提金工段;陶氏RO膜对铜的截留效果很好,在产水回收率80%的情况下,产水铜含量为2.86 mg/L,因此,可以以回收率80%作为该膜的设计参数。

反渗透水压力本身不会影响盐透过量,但是进水压力的升高驱动反渗透的净压力升高,使得产水量加大,同时盐透过量几乎不变,增加的产水量稀释了透过膜的盐分,降低了透盐率,提高了脱盐率。当进水压力超过一定值时,过高的回收率加大了浓差极化,又导致透过量增加,抵消了增加的产水量,使得脱盐率不再增加。

铜的脱除率较高,可能与膜处理过程控制有关,因为Cu-CN体系存在以下动态平衡:

随着膜浓缩作用的发挥,浓水中的CN-、[Cu(CN)2]-、[Cu(CN)3]2-、[Cu(CN)4]3-浓度都会增加,那么在增加相同倍数的情况下,平衡式左侧的浓度乘积分别大于右侧的,致使平衡向右侧移动,生成更多的二价态和三价态的络合离子,提高了陶氏RO膜的脱盐效果。因此,在反渗透产水回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辅助添加部分氰化钠的方法,提高高价态铜络合离子的比例,从而提高铜的富集和分离效果。

3.3 酸化吹脱试验

用硫酸控制溶液的pH=2~3,水浴控制酸化液温度为30℃,气液体积比为500∶1,吹脱的HCN气体用浓度30%的氢氧化钠吸收,不同吹脱时间的试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吹脱0.5 h,98%以上的铜得到回收(以氰化亚铜(CuCN)的形式),铜回收比较彻底;吹脱时间长短基本不造成金的损失。因此,适宜的吹脱时间为0.5 h。

上述吹脱后液用石灰调节pH值至10左右,加入浓度30%的一定量的双氧水进行深度除铜,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双氧水用量为1 000 mg/L时,溶液残留铜浓度低于1.0 mg/L,对金浓度基本没有影响。因此,确定浓度30%的双氧水投加量为1 000 mg/L。渣铜回收后,滤液活性炭吸附提金后返回浸出工段。

4 结 论

(1)某矿区现场氰化浸出液的Cu与Au含量比超过1 800倍,由于采用石灰调酸碱度,溶液中Ca2+浓度高达192.4 mg/L,硬度较高。

(2)采用“膜处理+酸化吹脱+碱吸附+氰化物回用”工艺处理铜金氰化贫液,铜总体回收率大于90%,氰根回收率大于80%,金回收率大于85%,表明该工艺不仅可行,而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环境友好、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回收的氰化钠回用于前端的提金工艺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陶氏脱盐浸出液
二醋酸纤维素脱盐膜制备及耐污染性能研究
一套常减压1号电脱盐变压器增加自动调压装置技术改造
垃圾浸出液对填埋场周围水环境的研究
化工巨头陶氏全球即将裁员
“南澳Ⅰ号”出水陶瓷器脱盐技术对比研究
关于土工试验中易溶盐试验问题的分析
不同比例蚯蚓粪浸出液替代化肥施用对甜椒生长的影响
pH传感器在测定石蕊和紫甘蓝浸出液酸碱度中的应用
陶氏化学在上海车展展示了智能解决方案
酸溶性三文鱼皮胶原蛋白超滤脱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