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1例

2022-07-13金美华曾思恩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乳头状亚型免疫组化

穆 腾,金美华,2,曾思恩,2

(1.桂林医学院;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541000)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肾细胞癌)是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crop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MiT)家族之一的TFE3与不同的伙伴基因发生融合的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患儿,该病罕见,且患儿病理活检具有典型的组织形态学和分子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童,6岁8个月,因“发现血尿9月,再发半月”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尿困难等不适症状。专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查上下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提示:右侧肾盂肾盏-输尿管上段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肾母细胞瘤(图1)。术后病理大体特征:(右肾)肾中极肾盂处可见一灰白肿物,大小7 cm × 5.5 cm × 5 cm,切面灰白实性质软,大部分组织坏死。镜下特征:低倍镜下肿瘤主要由典型的乳头状生长的上皮样透明细胞和大量的砂砾体构成;高倍镜下肿瘤细胞胞浆透明或嗜酸性,核大,核仁明显,可见较多脉管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图2)。免疫组化结果:Pax-8(+)、CD10(+)、CAIX(灶+)、EMA(-)、CK7(-)、TFE3(+)、Melan-A(+)、HMB45(-)、Ki67(+,1%)。分子病理结果:TFE3(FISH)(+),提示TFE3位点(Xp11.2)基因重排阳性(图3)。患者术后病情稳定,诊断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出院后至今随访3次:患儿身体状况良好,生活正常。

图1 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

图2 患者的术后标本HE镜下图

图3 患者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

2 讨论

Xp11.2易位肾细胞癌最初是由Argani小组提出[2],2004年被列入WHO肾细胞癌的一个亚型。2016年WHO将MiT家族易位肾细胞癌单独作为肾细胞癌的一个亚型,包括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和t(6,11)/TFEB-MALAT1融合易位肾细胞癌[3]。Xp11和t(6,11)肾细胞癌的特征是MiT转录因子TFE3和TFEB的重排。Xp11易位肾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一种独特亚型,其特点是涉及染色体Xp11.2的几种不同易位,导致TFE3转录因子基因融合[4],主要包括ASPL、PRCC、NONO和CLTC等。

Xp11.2易位肾细胞癌由典型的乳头状上皮样细胞构成的肿瘤,有砂砾体,核级高等特征。在组织学形态上与一些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有重叠,免疫组化是重要辅助手段[5]。Xp11.2易位肾细胞癌弥漫阳性表达于肾源性标志物Pax-8、CD10、小眼畸形转录因子TFE3、Melan-A及HMB45可有表达,一般不表达上皮标志(如EMA、CK7等)[6-7]。典型组织形态学改变、相关免疫组化的表达及分子检测TFE3基因的重排可以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

Xp11.2易位肾细胞癌占儿童肾细胞癌的50%和成人的1%~4%[8],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5∶1),发病年龄一般比其他肾细胞癌亚型早(即30~50岁)[9]。Xp11.2易位肾细胞癌常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乳头状肾细胞癌差,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预后相似,研究表明儿童患者的预后较成年人好,但是该疾病有远期复发的可能性。

目前,临床仍然以外科手术为主,对症治疗为辅。近些年有研究发现[10],血管内皮因子、蛋白激酶K、酪氨酸激酶以及PDL-1的靶点的检测均可能成为潜在有效治疗的药物。对于术后采用任何靶向药物治疗和化疗方案,目前意见尚未统一。

猜你喜欢

乳头状亚型免疫组化
2020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概况及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2012—2018年长春市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A组71型肠道病毒V P1基因特征分析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中老年人更需警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病理结合Galectin-3、CK19、HBME-1、AAT及CD56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意义
849例妇产科患者HPV基因分型检验及结果分析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报告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