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2022-07-13刘明智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管理系统

刘明智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千差万别,防汛抗旱工作难以达到统一,再加上不同地区水利建设管理系统也存在着差异,以至于信息交流存在困难。因此,研究防汛抗旱中水利的信息化应用十分必要。基于此,阐述防汛抗旱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意义,并分析了其应用现状,提出了抗灾防汛中水利信息化的具体应用措施。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防汛抗旱;管理系统

引言:我国有着辽阔的国土面积,并且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地形也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相对干旱,部分地区洪涝频繁。防汛抗旱工作统一化进行较难,并且不同地区的水利建设管理系统存在差异,信息交流困难。因此,研究防汛抗旱中水利的信息化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水利信息化概述

水利信息化主要是基于水文信息,将信息化管理引入其中,高效获取水文数据。我国大部分水利项目的实施过程都借助信息化技术完成管理,包括计算机、遥感、通讯各类技术,可提高水利防汛和抗旱环节工作的效率,发挥信息化管理价值。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水文信息变化复杂,其管理关乎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安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水利建设过程重点管理技术,可借助电磁信号测定水位,保证对水利项目的全面管理。我国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均,水利部门展开防汛抗旱的工作重点为监测水文信息,保障人们安全。利用水利信息化,便于各部门高效开展水文监测,为防汛防洪各部门掌握水文信息提供依据。

2水利信息化在应用过程的现状

2.1信息化覆盖不足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水利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因为水利部门的工作环节相对比较繁琐,并且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水平比较高,从而导致水利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足,在现阶段只形成了初期的网络覆盖,在信息收集以及信息传输等方面明显不足。现阶段的信息化只能够对河流的某些方面进行监控,没有办法做到全面的收集工作,同时该部分的标准规范也没有进行统一,从而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处理。除此以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信息化平台对数据的处理也很难保证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影响了工作效果。

2.2信息化软硬件投入及应用不足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干旱与洪涝灾害地区跨度较大,并且我国各省市经济基础与信息化发展不均衡,造成信息化软硬件投入及应用存在较大差异,防汛抗旱信息传递速度及质量不高,甚至出现滞后现象,严重影响预警与后期抗灾多重信息需求。由于水利信息数据的基础数据较多、范围广且数据类型较为丰富,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信息处理能力软硬件支持,进行雨水信息、河道情况、旱情监测以及抗灾物资需求等众多数据的分析运用,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造成防汛抗旱信息交流不通,影响防汛抗旱决策信息的上传下达,造成抗灾工作滞后。

2.3管理系统化程度不足

在防汛抗洪時,相关单位的许多部门都有信息化系统,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工作领域不同,在处理信息时有些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处理独立进行,无法做到信息共享。并且没有进行实时更新,依然选择旧有的管理模式,使得各部门的数据处理无法统一,从而影响了防汛抗旱工作效果。管理系统程度不足会使得项目的运行不能够进行统一的安排、信息处理重复、工作时间漫长以及覆盖面积狭小,从而影响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整体效果。

3防汛抗旱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措施

3.1加大投入建设系统软硬件

水利信息化应用过程,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十分重要,可通过分布式架构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满足水利信息多、数据量大等运行要求。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基础信息量较大,同时还包括图片、视频等数据形式,能够汇总地质信息、水文信息、气象信息、水流信息,并将上述数据分类,为防汛抗旱提供更多价值信息,将防汛抗旱具体管理工作加以完善。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引进大数据技术。同时,水利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可利用云计算模拟天气变化和河水循环,借助其强大的计算能力,保证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效率,完成数据交换以及管理,并对基础设施展开自动化管理,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互融合,可促使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提升系统对防汛抗旱信息预警能力,以较强的应急能力,为各管理部门收集、上传数据,完成数据共享。在数据汇总、分析之后,为各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可靠性。综上分析,政府部门需要在此项工作中增加投入,引进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运用的硬件与软件,确保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防汛抗旱环节数据获取时效性方面需求,以网络和硬件等基础投入,进一步提高抗旱防汛效率。

3.2完善工作系统性

水利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决策支持以及信息查询等内容,上述系统相对完善,可打造标准化的抗灾防汛管理系统,不断提升系统技术标准的应用,以保证管理过程对防洪抗灾的处理能力。关注历史信息收集,及时采集数据,重点应用于山洪灾害、河流等非工程类防汛抗旱项目。针对重点区域,可对防汛抗旱数据集中化采集,还可结合监测时期,使用实时采集数据方式,确保汛期各项采集信息精准,信息收集具备全面性,能够实现实时分析、预测各项需求。同时,结合信息采集结果,采取抗灾、防灾各项措施,保障人们的安全。通过顶层设计,将规划建设相统一,控制非必要资源浪费问题,面对数据采集点逐渐增加这一现状,管理系统可对相关数据深入挖掘,在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科学预测降水量、河流量以及土壤含水量等信息,辅助防汛抗旱决策制定,保证获取数据精准。通过将水利信息化系统加以完善,提升管理系统指挥能力,能够统筹安排,整合多部门业务量,完成信息之间相互交流,降低冗余、重复大数据信息,不断扩大系统覆盖面,保证信息化应用符合防汛抗旱具体工作要求。

3.3建立水利行业规范

在防汛抗灾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部门具有较多的基础信息,并且内容复杂,在历史信息方面数据量大。因此,需要将水利大数据作为建设核心,并建立标准化的制度规范等,明确技术要求,建立信息化系统业务、基础设施、人员管理与数据资源完整框架。可参考国家级水利标准,结合不同地区建设需求,保证规范标准的制定具备可扩展性,能够为系统技术升级以及技术运用预留空间。使用标准化规范与技术,可将水利资源作为管理基础,不断优化配置各项资源,高效利用系统建设成本。具体可按照中心水利数据标准体系,完成规范编码以及信息分类,将数据交换、数据质量、空间资源、应用服务、中心管理各项规范等建设加以整合,不断促使系统标准化运行。

结束语

在现阶段,信息化已经被引用到了各行各业,在水利系统中加入信息化也成为了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在建设时并不十分完善,信息化系统设备的不足、管理模式的僵硬以及行业标准的不统一都给防汛抗旱工作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加大投入、规范标准以及改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警和防治能力,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汪志雄.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9,46(11):42-43,45.

[2]米玛桑珠,张文.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陕西水利,2019(3):147-148.

[3]赵志文,陈鹏.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7,3(4):191.

猜你喜欢

管理系统
基于单片机MCU的IPMI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汽车电子测试问题管理系统设计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试验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水冷PEMFC热管理系统建模和控制
基于物联网的IT运维可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档案管理系统的选择与分析
基于分布式数据库Cedar的高效工单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SP的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初探勘察测绘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车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