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主产区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分析
——以邓州市农村为例

2022-07-12白景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邓州市区位闲置

白景锋, 高 坤, 韩 琳

(1.南阳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2.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省环境激光遥感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 南阳 473061)

农村宅基地是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在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提高和居住改善需求的引导下,农村人口持续流出,村民居住用地出现有而无用的情况,农村宅基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村庄景观破败现象屡见不鲜[1,2].政府虽然制定了宅基地流转和复耕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对于农村宅基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研究,侧重于退出意愿、影响因素和行为选择;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侧重于激励与约束机制、收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的研究;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侧重于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研究;宅基地退出模式研究[3-8].闲置宅基地的产生、补偿和退出模式与其所在的空间区位,应该有很大关系[9-13].目前从区位角度研究粮食主产区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较少,本文以邓州市农区耕地集中的不同区位的三个村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粮食主产区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

1 研究区概况和宅基地闲置现状

邓州市位于南阳盆地,地势平坦,2019年总人口180万,耕地面积16.27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09 hm2.全年粮食总产12.2亿kg,占河南省2%,单位面积产量7529.2 kg/hm2,人均粮食产量680.5 kg,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随着城镇化推进,邓州市闲置宅基地增多,闲置宅基地的退出再利用,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村村容村貌建设.闲置宅基地的退出意愿、退出补偿方式和再利用模式,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和资源利用率.选取远离邓州市市区,耕地面积比较集中的区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高庄村、元庄村和高营村作调查样本(图1).

罗庄镇高庄村位于邓州市北42 km处,总耕地面积353.7 hm2,3条通村公路,辖7个自然村,共有848户居民,总人口2680人.闲置宅基地在样本中占4.6%.

汲滩镇元庄村,位于邓州市东北20 km处,辖2个自然村,456户,总人口1866人,总耕地面积170.67 hm2.闲置宅基地在样本中占17.3%.

彭桥镇高营村,位于邓州市西33 km处,辖7个自然村,503户,总人口2100人,总耕地面积307.33 hm2.闲置宅基地在样本中所占比例为8.3%.

图1 调查村庄分布图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采用访谈法对每个居民点随机抽取18个长期住户访谈,同时对有闲置宅基地的居民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07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

3 影响闲置宅基地数量的因素分析

3.1 自然因素

罗庄镇高庄村位于邓州市北42 km处,村中有一条小溪流经,土地平坦.汲滩镇元庄村距离邓州市东北20 km,地形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深厚,村边有小河.彭桥镇高营村距邓州市约33 km,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三个村庄都处于平原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地理条件优越.从耕地面积看,高庄村耕地面积最多,其次是高营村,元庄村最少.从居住人口数量来看高庄村户数最多,其次是高营村,而元庄村少.据表1可见,自然因素对村庄的空闲宅基地的数量影响不大.

表1 抽样村庄基本情况表

3.2 交通区位

高庄村有水泥硬化道路三条,到罗庄镇约3 km,距十林镇约4.4 km,大部分空闲宅基地位于距离主干道较远的偏僻地方.元庄村距离白牛镇约5.6 km,距汲滩镇约10 km,有主干道有两条,形成十字路交叉,有公交车可实现村村通、路路通.高营村距最近的彭桥镇有约7 km,仅有村村通道路.

据表2可见,集镇数量和距离集镇的距离对闲置宅基地数量影响较大.距离区域中心城市越近闲置宅基地越少.闲置宅基地数量随村庄周围的集镇数量增多而增多.

3.3 农民收入水平

高庄村村民经济状况较好,因为人均耕地将近0.13 hm2,靠种地每年能收入大概4000元,村中有许多养殖大户,有鞋厂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村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约5万~6万元.高营村经济状况较差,收入以粮食种植为主,村民平均家庭年收入2万~3万元.元庄村经济状况最差.除个别靠近公路主干道的村民从事个体经营,多数村民仅靠种田为生,以花生、玉米、烟叶以及棉花为主要作物,发展种植业.村民平均家庭年收入1万~3万元.因此,大批村民外出务工,这也是元庄村出现空置宅基地较多现象的原因.

表2 闲置“宅基地”数量的影响因素

据表2可见,村庄经济水平越高,外出务工者越少,闲置宅基地越少,农户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闲置宅基地数量没有大的影响.高庄村经济状况好,人们在村中的收入即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所以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少,宅基地空闲的比例较低.而元庄村经济状况最差,外出务工数量多,空闲宅基地的比例就比较高.

4 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分析

4.1 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

根据调查,高庄村退出意愿最高达到69%,不愿意退出闲置宅基地的占30.5%.元庄村31.6%的被调查者愿意退出闲置宅基地.高营村退出意愿不强烈,只有10%的村民愿意退出(图2).

不愿意退出的村民其主要原因有:63%的人打算自留,认为宅基地是预留的生活保障,20%的人认为闲置的宅基地要作为遗产留给子女,15%的人在期待闲置宅基地升值,还有2%的人不愿退出,认为退出补偿不合理(图3).

图2 各村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百分比

图3 村民不愿退出的原因

愿意退出的村民其主要原因有:44%的愿退出者考虑到新居住点生活设施更完善,生活更方便;42%的愿退出者是想让子女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9%的愿退出者是出于改善居住条件的原因退出闲置宅基地(图4).总之,村庄距离城镇远近、村民收入水平和村庄产业类型对居民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很大.距离城镇越近、人均收入越高、非农经济越发达,村民退出闲置宅基地的意愿越强.距离城镇近、收入高的村庄人们更关注生活条件的改善,距离城镇远、收入低的村庄更关注宅基地的继承,且对退出闲置宅基地补偿的期望值较高.高庄村村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比较强烈,因为宅基地闲置的村民多数在城镇工作,收入较高,不在乎宅基地退出的补偿多少,愿意退出.元庄村和高营村多数选择了不愿意退出,因为这两个村的人均收入都不高,而宅基地是其为数不多的不动产,大多不愿意退出,在等待合理的退出补偿.

图4 村民愿意退出的原因

图5 闲置宅基地退出模式选择百分比

4.2 闲置宅基地退出模式分析

对退出模式的选择影响大的要素主要是村庄的产业类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多选择退宅进社区建新宅,以非农产业为主的村庄居民多选择退宅进镇(城)建房(购房).高庄村选择退宅进镇(城)建房(购房)占多数.高庄村虽然离县城较远,但距离两个集镇近,在城镇中具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而元庄村和高营村大都选择退宅进社区建新宅,选择农村社区型,在镇中建造房屋既满足了交通的需要,而且离耕地更近.从经济地理区位来看,由于两村村内公共设施不发达,选择农村社区集聚型可以享受更加便利的公共设施,镇中的工厂也可以满足就业的需要.其次这两个村的经济收入都不高,主要产业是农业,经济来源主要是耕地,选择退宅进社区建新宅,更符合实际需求(图5).

4.3 闲置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分析

图6 闲置宅基地退出补偿 方式选择百分比

在退出补偿方式中(图6),有55%的高庄村居民选择了按照合理补偿标准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去购买商品房,有34%的村民选择通过置换政府在城镇规划区统一建设的安置房.元庄村64%的村民选择宅基地实物补偿,自主建房,有31%选择现金补偿.高营村有75%的村民选择实物补偿,在中心村或集镇重新安排宅基地,异地重建,只有21%的村民选择住房现金补偿,在中心村统一规划新住房,以旧房换新房[14].

村庄产业类型和城镇距离村庄的距离是影响补偿方式的主要因素.以非农产业为主,靠近城镇的村庄多选择现金补偿;以农业为主,离城镇较远的村庄多选择宅基地实物补偿.高庄村选择城镇型退出模式的村民更希望政府提供购房补贴,自购商品房.元庄村和高营村选择退宅进社区建新宅,选择实物补偿,自己建房.自主建房让村民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交通区位和更好的公共设施区位,还可以节省建设成本.无论选择哪种退出模式,村民更关心是否可以自主建房或者购房,以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15].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在粮食主产区,村庄的宏观区位,村庄周围6 km内集镇个数,交通便捷度,村民经济收入是影响宅基地空闲率的重要因素.经济收入,距就业地的距离是退出意愿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这直接关系到村民是否会外出打工而使宅基地空闲.村庄周围6 km内集镇个数越多,公共设施越完善,距离公共设施越近空闲宅基地比例小.村庄的自然因素,对空闲宅基地数量影响不大.

产业类型和交通区位是影响居民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退出模式和补偿方式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村庄的产业类型是决定性因素,这直接关系到村民的人均收入高低.其次是交通区位.以非农业为主的村庄,宅基地闲置率低,退出意愿高,多选择退宅进镇(城)建房(购房)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宅基地闲置率高,退出意愿低,多选择退宅进社区建新宅(图7).

5.2 建议

对靠近城镇的村庄,政府应直接回收闲置宅基地,同时给予合理的现金补偿,采取退宅进城购新房的模式.远离城镇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应采取退宅进社区去建新宅或者退宅进镇建新宅为主要模式.具体的退出模式应通过村委会调查村民意愿,选择支持率高的一种模式,因地制宜,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发挥土地更大的效益.

对于退出后宅基地的利用,应遵循有效盘活农村土地,激活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发展为原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在耕地面积较少的地区,应将村内零散闲置宅基地再利用,让村民能自由交易,解决群众新建住房问题,或者租借给村民,让他们作为菜地或绿化用地;对经济区位较差,集中连片的与耕地相邻接的闲置宅基地可以开展复垦,作为耕地,或者做养殖场;对经济区位好,有连片分布空闲宅基地的村庄,闲置宅基地要作为村集体建设用地,可采用村民入股、联营等方式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或小型工业企业用地.

图7 粮食主产区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图

猜你喜欢

邓州市区位闲置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邓州市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河南邓州一起涉嫌经济诈骗案陷批捕僵局
立足本职自加压 履职尽责求卓越——记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邓州市永泰棉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振献
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