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7-12闫树人郝美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河南武术

闫树人,郝美丽

(洛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于黄河文化特别是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2019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1];2021年8月指出加大对黄河流域丰富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利用[2];2021年10月指出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大力保护黄河流域武术、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3].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也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河南段包含郑州、开封、洛阳、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三门峡、济源示范区10座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体育非遗)丰富,体育非遗传承发展至今,镌刻着独特的黄河地域文化烙印,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过去与未来.目前,关于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研究较少,仅有常媛媛等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对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体育非遗进行研究,但其并未对黄河流域某一省(自治区)进行具体分析[4].本文着眼于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在国家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背景下,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对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推动体育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对国家级和省级体育非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原始数据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公布的5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包括扩展项目)、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或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5批省级非遗名录(包含扩展项目)获取.

本研究涉及的体育非遗主要从非遗名录中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筛选.针对相关数据进行以下处理:(1)杂技类(如“魔术”“马戏”等)等体育属性不明显的项目不统计;(2)如有国家级和省级体育非遗重复,则保留国家级;(3)各地联合申报的体育非遗,按照行政区划对其进行拆分处理.截至2021年12月31日,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共37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31项.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ArcGIS10.7对黄河流域河南段国家级和省级体育非遗的数目、类型和市域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测算地理集中指数、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并探究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

2 研究结果

2.1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结构特征

2.1.1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级别分布特征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共37项(见表1),其中国家级占16.22%,省级占83.78%.从10座城市的体育非遗数量来看,焦作市11项(占比29.73%)、郑州市7项(占比18.92 %)、开封市5项(占比13.51%)、濮阳市5项(占比13.51%),整体上体育非遗数量较多;而三门峡市和济源示范区数量为0.从10座城市的体育非遗级别来看,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体育非遗,数量最多的城市均为焦作市,其次为郑州市、开封市,其他城市国家级体育非遗数量为0.

表1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数量统计

2.1.2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类型分布特征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主要涉及武艺武术和保健养生2个类型.从项目数量来看(见表2),武艺武术项目35项(占比94.59%),保健养生项目2项(占5.41%),且保健养生项目只分布在郑州市.从分布来看,武艺武术类项目焦作市最多(11项),其次是郑州市、开封市和濮阳市.

表2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类型统计

2.2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

2.2.1 市域分布特征

在ArcGIS10.7软件中利用Quantities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出黄河流域河南段10座城市体育非遗分布状况(见图1).不同颜色代表体育非遗的数量不同,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河南段10座城市体育非遗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焦作市和郑州市.

图1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市域分布

2.2.2 地理集中指数

2.2.3 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分析是依据各个要素预期最近要素的平均距离进而计算最邻近指数的一种方法[6].最邻近指数计算公式为:

2.2.4 核密度估计

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形成了1个高密度核心圈,以焦作市为核心区;3个次级密度核心圈,以开封市、濮阳市和郑州市为核心区.

图2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核密度分布图

3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产物,并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不断被创造,在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其挖掘和保护受经济水平、体育文化产业、政府关注度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体育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于体育非遗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已非常广泛.

研究结果显示,自然地理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管理、申报制度、民族分布等因素可对体育非遗空间分布产生影响[7-12].结合黄河流域河南段特点,本文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政府管理四个方面探讨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3.1 自然地理因素

文化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体育非遗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河流周围往往是最早诞生文明的地方,较易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13].黄河流域河南段北依太行山,南接伏牛山,流域内高山巍峨,河流密布,分布着嵩山、老君山、云台山、白云山、神农山等名山;洛河、伊河、沁河、淇河等黄河支流,同时是淮河、海河水系的分水岭.该区域四季分明,气候适宜,降水量充沛.优越的地理条件和适宜的气候适合人类生存与生活,是中华先祖早期的生活地,从上古时期繁衍至今,创造了华夏文明,为体育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河南段10座城市体育非遗数量和级别分布并不均衡,焦作市、郑州市和开封市体育非遗总数较多,且均有国家级体育非遗分布,而三门峡市和济源示范区数量为0;从地理集中指数看,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呈集中分布;最临近分析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

黄河流域河南段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迄今为止河南省依然是粮食大省,中华粮仓,创造了优秀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是武术思想内核形成的基础,体现了武术精神,引导和促进武术项目的繁荣发展.武术项目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必然在农耕文明的产生地黄河流域广泛分布,本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项目以武术武艺项目为主,再次印证了农耕文明对于武术项目的发展促进作用.

3.2 历史文化因素

体育非遗本质属性依然是文化,文化的积累、保护和传承离不开历史的积淀.黄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以河洛文化、仰韶文化、释家文化(少林文化或禅宗文化)等为代表,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八大古都其中4个在黄河流域河南段,包括郑州、开封、洛阳和安阳,且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都郑州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是少林文化的发源地;八朝古都开封是“宋文化”的发源地;十三朝古都洛阳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是客家之源;七朝古都安阳是易文化的发源地,甲骨文、后母戊鼎出土于此;焦作是中华武术之根,太极拳发源于陈家沟、八极拳发源于月山寺,仙猿通背拳发源于净影寺;濮阳是“中国杂技之乡”,杂技源远流长.以上几座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化遗迹密布,且均有体育非遗的分布.因此,历史文化因素促进了体育非遗的形成、传承和发展.

对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和博物馆数量与体育非遗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显著性差异选择p<0.05水平.结果显示,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和博物馆数量与体育非遗数量不存在相关性(见表3).历史文化因素对各城市体育非遗的数量分布影响不大,可能原因在于历史文化因素影响体育非遗的形成,而对于后续的挖掘和保护不起决定性作用.

表3 历史文化因素与体育非遗数量的相关性

图3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与各市GDP矩阵分析

3.3 社会经济因素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水平息息相关.一般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带动当地文化快速繁荣发展;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则文化发展缓慢.黄河流域河南段有四大古都,人口集聚,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文化交流最为密切,引入许多新的文化元素,同时辐射周边城市,为体育非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对于精神和健康的需求逐渐高于物质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参与体育活动,对体育非遗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传承和保护体育非遗必然选择申报非遗获得政府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非遗的分布和发展.

以黄河流域河南段10座城市GDP为纵坐标,以各城市体育非遗数量为横坐标建立矩阵分析图(见图3),其中虚线为黄河流域河南段10座城市对应数据的均值.第一象限内,郑州市体育非遗数量与GDP值双高;第三象限内,新乡市、安阳市、鹤壁市、三门峡市、济源示范区体育非遗数量与GDP值双低;第二象限内,洛阳市体育非遗数量与GDP值呈低-高分布,原因可能是人口数量较多,经济总量较高,但体育非遗挖掘相对有限;第四象限内,开封市、濮阳市、焦作市体育非遗数量与GDP值呈高-低分布,原因可能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体育非遗较多.

3.4 政府管理因素

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主要包括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组织协调等.在国家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各省市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快速发展,同时国家重视体育及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体育非遗的申报和获批提供了有利环境.河南省也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各城市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河南省国家级和省级体育非遗的发展.

随着少林拳和太极拳在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目前武术已成为河南省对外宣传的名片.为加强武术文化的推广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河南省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建设武术产业基地,构建武术产业体系,办好特色体育赛事[14].郑州、焦作两地政府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武术文化产业,将少林拳、太极拳与文化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关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政府的重视,加之体育非遗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无疑为体育非遗的挖掘、申报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焦作市和郑州市的体育非遗数量相对较多.有些城市因文化积淀不够,体育非遗相对较少.

4 结论

在国家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研究是保护和传承体育非遗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焦作市和郑州市,体育非遗类型以武艺武术类为主,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形成了1个高密度核心圈,3个次级密度核心圈,但各城市体育非遗分布不均衡,其空间分布特征受到自然地理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府管理因素的共同影响.

黄河流域河南段是黄河文化的核心段,区域内多个国家战略叠加,梳理体育非遗项目,挖掘文化内涵,完善和丰富黄河文化体系,做好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宏观上在于探讨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保护与活态传承、体育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黄河文化国际旅游带,促进体育非遗可持续发展,助推国家战略实施;微观上在已有区域性非遗旅游开发研究成果基础上[15],探讨黄河流域河南段各地市体育非遗旅游开发的路径及对策.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河南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出彩河南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