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支”族字研究

2022-07-12董守轩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声符引申义说文解字

董守轩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汉字字族研究由来已久,东汉许慎在编纂《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时已发现部分形声字存在声符表义的情况,并有意识地将这些同声符的字聚集起来以分析其形义关系。宋代之后,王圣美等人提出“右文说”,认为形声字的声符多位于右侧,可兼表音义,故曰“右文”。近人沈兼士进一步将右文分为本义分化和借音分化两类,认为“右文说”所涉声符多属本义分化范畴。在此基础上,沈兼士首次提出了“汉字字族”的概念,并运用谐声系统、借助音义关系考察字族。今人蔡永贵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对汉字字族进行新的界定,认为汉字字族是汉字孳乳分化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同族词且必须具有共同文字发生源的一组或若干组形成系列的汉字。所谓字族,即通过在母文基础上加注不同的类属偏旁而构成的一系列形、音、义相近的汉字。这些汉字如同人类的家族谱系,拥有共同的语言源头,且存在一定的层次关系。今取《说文》及《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中以“支”为母文的一系列同族孳乳字,运用汉字字族的相关理论对其展开研究。

一、 母文“支”释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支”可以代指根茎、枝叶等,也可以表示整个树木。“根茎”“树木”等由“支”的本义“枝条”引申而来,故为母文“支”的一级引申义。

“支”从植物主干中生出,由一个个分散开来的茎条构成,因此“支”也有“分支”之义,主要包括自然界事物的分支,如河流的支流、山脉的支脉、花木的枝叶,以及与人相关的分支,如队伍的支队、家族的支系、人的肢体等。各分支、各群体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会产生某种灵感,形成某种才能。由此,“支”也蕴含了“才能”之义。故“分支”是母文“支”的一级引申义,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的“才能”“技艺”为二级引申义。

植物的枝与干密不可分,枝干相连从而支撑其生长。因此,在“枝条”义的基础上,“支”也延伸出动词义“支撑”“撑持”,故“支撑”等也是母文“支”的一级引申义。

二、“支”族字分析

(一)以母文本义“枝条”为义核的“支”族字

(二)以母文一级引申义“根茎”为义核的“支”族字

秓 ,《玉篇·禾部》:“秓,章移切。稈也。”[6]572稈,《说文·禾部》:“禾茎也。从禾旱声。”[1]178《说文解字注》:“谓自根之上至贯于穗者是也。”[2]1055故“秓”为稈义,表示农作物的根茎。“支”“秓”在《集韵》系统中属脂韵照声字[7],故音韵相似。从字形上看,“秓”字从禾从支,“禾”构件为形符,含有“禾类作物”义。“支”构件示音并指代植物器官。故在以“根茎”为义核的母文“支”上加类属标志“禾”,孳乳出“秓”,表示农作物的根茎。

(三)以母文一级引申义“树木”为义核的“支”族字

(四)以母文一级引申义“分支”为义核的“支”族字

1.自然界事物的分支

芰,《说文·艸部》:“蔆也。从艸支声。”[1]15《酉阳杂俎》:“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蔆。”[12]789芰,即菱,又称菱荷、菱芰,其中长有两角的称菱,长三四角的称芰,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于池沼中,浮在水面的叶子呈三角形,花白色。“芰”在古籍中记载较多,如《列子·说符篇》:“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栗。”[10]264《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13]芰,奇寄切,上古属支部,《广韵》为群母寘韵。“芰”始见于战国楚系文字,其形为“”(包2.258),篆文有所简化,而成“”形。“艸”为草部,示“草木”之义,“支”取“分支”义,表叶之分散。后也以“芰”形容隐士的高洁。因此,在以“分支”为义核的母文“支”上加类属标志“艸”,孳乳出“芰”,指一种叶子分散的水生植物。

2.与人相关的分支

以母文二级引申义“才能”为义核的“支”族字有“技”“妓”等。

(五)以母文一级引申义“支撑”为义核的“支”族字

1.与鸟兽虫鱼相关

2.与器物相关

庋,《玉篇》:“庋,阁也。”[6]764《集韵》:“庋,阁藏食物。”[7]313庋,过委切,《广韵》中为见母纸韵的上声字。庋由“广”构件和“支”构件组合而成。“广”,篆文作“”,其形如同一个屋子的侧面,是依具体实象所造之字。后隶书“广”、楷书“广”皆承其形而沿用至今,表示与房屋或场所相关。构件“支”为“支撑”义。故“庋”的本义为房屋中支撑、放置器物的架子。《新唐书》:“杂置梵书之庋。”[21]5776《玉堂丛语》:“构东西二书楼,以庋镂板。”[26]后也作“庋置”“庋藏”使用,《明史》:“后湖东西二库庋藏之。”[27]故在以“支撑”为义核的母文“支”上加类属标志“广”,孳乳出“庋”,表示房屋中放器物的架子。

3.与人相关

攰,居伪切,《集韵》中为寘韵去声[7]471。“攰”形体构造较为简易,是“支”构件和“力”构件组合的包围结构字。“力”示其本义“力量、力气”,“支”表“支撑”义,因此“攰”指人耗尽力气而难以支撑之情状。《诗广传》:“愁苦之情,生夫攰倦。”[33]《新唐书》:“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21]4026故在以“支撑”为义核的母文“支”上加类属标志“力”,孳乳出“攰”,表示因力气耗尽而无法支撑。

(六)待考的“支”族字

鬾,《说文·鬼部》:“鬼服也。一曰小儿鬼。从鬼支声。”[1]236“鬾”从鬼从支,其义与鬼怪相关,也可指小鬼或者鬼所穿的衣服。如《毛诗后笺》:“郑交甫逢二女,鬾服。”[35]此处的“鬾服”即“鬼服”。又如《东京赋》:“八灵为之震慑。况鬾蜮与毕方。”[36]鬾,小儿鬼也。《酉阳杂俎校笺》进一步描绘“鬾”的来历及其危害:“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蜮鬼,一居人宫室区隅善惊人为小儿鬼。”[12]1647段成式认为古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化为三鬼,其中居于宫室角落的小儿鬼为鬾。鬾,渠羁切,《广韵》属群母支韵,其中“支”作为声符,仅起示音作用。

蚑,《说文·虫部》:“蚑,行也。从虫,支声。”[1]351《说文解字注》:“凡虫行曰蚑。”[2]2675“蚑”字从虫从支,本义为小虫爬行时缓慢蠕动的样子。此外,“蚑”亦叠用作“蚑蚑”,仍为虫行之义。如《送诸葛彦章序》:“虫蚑蚑而欲动,鸟似飞而未翔。”[37]字音上,“蚑”为群母支韵,右部构件“支”只表音,故归为母文表音字。

鳷,章移切,支韵章母。《玉篇》:“鸟名。汉武帝造鳷鹊观。”[6]458《拾遗记》:“有鸟名鳷鹊,形高七尺,解人语。”[12]1784鳷,又称鳷鹊,是一种翅短尾长、羽毛蓬松、颜色艳丽的鸟。至唐宋时,其已作为一种意象被广泛运用于诗词创作之中。如《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38]《大酺·元夕寓京》:“鳌山侵碧落。绛绡远,春霭浮鳷鹊。”[39]“鳷”字从支从鸟,“支”只为表音声符。

吱为象声词,常作“吱吱”,多形容小动物的叫声,或物体发出的短促尖叫声。《牡丹亭·闻喜》:“人语闹吱嗻。”[40]《聊斋志异·伏狐》:“狐惊痛,啼声吱然。”[41]吱,去智切,《广韵》中为寘韵溪母字,从口从支,“支”仅作示音之用。

三、结语

猜你喜欢

声符引申义说文解字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耐”字原是剃胡须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声符特点的应用
画说汉字——摆(bai)
英文摘要(Abstracts)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罕见韵书《声均表》古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