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护理模式下饮食强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机体状态的影响

2022-07-12张小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肺结核研究组动态

张小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感染科,上海 201906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肺部感染慢性疾病,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干酪样坏死、渗出及增生〔1〕。目前我国肺结核发病率约占有全球总发病率的15%,年新增约130万例,年死亡人数高达13万左右〔2〕。当患者自身抵抗力较低或未接受治疗时,会加重自身结核病变,产生结核杆菌感染。结核病的发病时期、病变程度、范围、结核菌致病性大多数取决于人们自身的免疫情况,特别针对免疫与过敏性之间的平衡而定〔3-4〕。动态护理模式为近年来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护理模式下饮食强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机体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 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45~65岁,平均(55.72±6.14)岁;病程7 d~6个月,平均(1.68±0.35)个月;主要疾病分类:血型播散性肺结核5例,结核性胸膜炎13例,浸润型肺结核42例。研究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5~65岁,平均(55.68±6.08)岁;病程7 d~16个月,平均(1.64±0.42)个月;疾病分类:血型播散性肺结核6例,结核性胸膜炎有15例,浸润型肺结核共39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肺结核;②均初次发病。排除标准:①并发重症心肝肾功能失常、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脑外伤、精神疾病者;②之前有药物依赖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护理,定期检查患者基本情况,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告知患者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保证患者的口腔清洁,咳痰后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保证皮肤舒适,定期更换床单被褥。保证床单舒适、防止压力性损伤。保证病房有充足阳光、空气流通。研究组给予参照组基础上的动态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①首先予以病患动态护理模式下的强化饮食: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及治疗方案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饮食实施强化动态护理,指导患者每天予以富含维生素(如木耳、百合、山药、藕、椰汁、梨、苹果、柠檬、血橙、无花果、枣、柚子、甘蔗等)、高蛋白(如豆制品);高热量的食物(如花生、长寿果、核桃、葡萄干、桂圆干、椰子、鲜枣等);进食富含钙、铁和锌的食物(如金针菜、豆制品、黑芝麻、黑木耳、紫菜、红枣、杏子、番茄、苋菜、芹菜等),以帮助结核病灶钙化、补血;不摄入对肝脏不利的食物(如奶油甜品、动物内脏等),戒烟戒酒,忌辛辣刺激、上火生痰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给予患者每周测量体重一次,针对产生营养不良等问题因素进行饮食调节,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强化科学饮食。②健康知识普及:入院时开始为患者发放健康资料,介绍肺结核疾病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使患者树立良好的作息习惯。③对患者家庭环境、生理、心理等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患者的心理情况: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促进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情绪低落、起伏较大的患者,可使用音乐疗法帮助患者缓解。④明确自身岗位职责:针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进行良好分工,积极有效落实医护人员工作内容,适当调整工作中的治疗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⑤行为护理:指导患者建立自身的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加大患者对不良生活习惯带来危害的认知度,给予患者一定关爱。⑥掌握的动态信息。针对全部患者建立一套档案存档,使用QQ、微信、电话交流等方式多与患者沟通,熟悉患者用药、病情及心理动态情况,针对患者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⑦运动恢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1~2 d,可指导其进行如翻身等床上活动,并逐渐过渡至下床活动、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每周2~3次,每次40 min。设置运动安全阈值,训练进程中应保持适宜的运动强度及运动量。

1.3 观察指标

(1)评估遵医行为:通过问卷的调查方式评估患者的遵医行为,包括以下六项:①定期复查;②合理运动;③休息;④戒烟戒酒;⑤遵医嘱用药;⑥遵医嘱进食。每项问题满分4分,1分不是,2分偶尔是,3分基本是,4分每日都是。总分低于12分表明依从性不高,高于12分依从性较好。(2)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量表均包括20小项,每小项1~4分。SAS评分<50分无焦虑,50~59轻度焦虑,60~69中度焦虑,≥70重度焦虑。SDS评分<53分无抑郁,≥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3分重度抑郁。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3)肺功能恢复情况:选取ST-130肺通气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VC1)、FEV1/FVC情况。(4)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则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基本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

研究组患者的定期复查、合理运动、休息、戒烟戒酒、遵医嘱用药及遵医嘱进食各项遵从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干预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肺结核疾病是一项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肺部感染慢性疾病,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干酪样坏死、渗出及增生〔5-6〕。肺结核极易通过空气传到呼吸道内,还并发多种疾病复发的可能,临床上一般采取药物进行治疗,但整个治疗周期较长,带来副作用显著,随着患者耐药性的增加,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7-8〕。

动态护理模式即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及治疗方案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动态护理管理,依据动态数据及时调整护理内容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增强护理方案执行力,确保护理内容与患者病情的动态平衡性〔9〕。同时,护理人员的职责得以明确,护理主动性得以提高。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分枝杆菌极易对病患全身器官造成侵犯,并伴有咯血、高热等表现,进而导致其身体不适,常使患者内心感觉孤独无力、悲观〔10-11〕。护理人员需充分理解患者,给予患者身心支持。结核病本质为营养消耗性疾病,患者几乎全身心处于营养极度缺乏状态,因此,为进一步加快患者康复,应重点着力于患者的营养状况,在科学合理的饮食基础上实行动态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12-15〕。

本研究表明动态护理模式通过为患者介绍肺结核疾病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征。介绍有关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使患者树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指导患者建立自身的良好生活习惯,加大患者对不良生活习惯带来危害的认知度,按照患者的不同病情针对性的制定动态护理模式,修复患者长期以来的抗疾病耐力与信心,同时监督患者生活行为,戒除患者的包括熬夜在内的多项不良习惯,准确指导患者用药,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表明动态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通过实行动态护理一方面强化了医护人员的护理执行能力,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强化对患者心理疏导,并采取微信等社交软件及时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有效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本研究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的FVC、FEV1、FEV1/FVC值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动态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在增强患者肺功能情况方面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在于动态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通过给予患者肺结核疾病知识的普及,激发患者的自我责任意识,强化自我管理认识,提升自身自护能力。通过运动训练,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力,缓解缺氧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强化肺功能〔16〕。本研究表明动态护理模式的实施得到患者充分认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肺结核研究组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国内动态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肺结核皮试处红肿 就是患了肺结核吗?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