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语言活动“赶集”

2022-07-12王莉莉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狗蛋爷孙毛驴

王莉莉

一、设计意图

寓言故事《赶集》用生动有趣的文字描绘了张大爷和狗蛋儿因为一味听从别人的意见,走了好久也没到集市的故事。希望通过这节活动,让小朋友们在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故事幽默、风趣的基础上领悟故事寓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一味听从别人说的话。

二、活动目标

1.欣赏寓言故事,感受寓言故事幽默、风趣的风格;

2.通过猜测、推理故事内容,懂得词语“赶集”的意思,并尝试复述故事内容;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寓意,懂得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决定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受寓言故事的幽默、风趣;

难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寓意。

四、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驴”的利用价值(主要是耕作和乘骑)的知识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

五、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图片,导入课题

教师:爷爷和孙子狗蛋儿带着毛驴去赶集。谁知道“赶集”是什么意思?

教师:请你们猜一猜爷爷和狗蛋儿是怎么去赶集的?(老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眼中的赶集)

(二)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提问,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寓言故事——《赶集》第一段。

教师:听了大妈的话,这爷孙俩会怎么做?请你们猜一猜。

教师:听了两个农民的话,这次他俩会怎么做?

教师:这次他俩又会遇见谁呢?小朋友们大胆说一说。哦,遇见了一位和尚。和尚是怎么说的呀?谁来猜一猜?是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了和尚的话,他俩会怎么做呢?谁来猜一猜?

(老师请幼儿发言后,播放故事视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看故事。)

(三)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幼儿欣赏(1—4段内容)

教师:出示PPT,完整讲述1—4段内容。

教师:张大爷和孙子狗蛋“嘿呦、嘿呦”抬着毛驴去赶集(他俩是怎么去赶集的?哦,嘿呦、嘿呦抬着毛驴去赶集。)这个时候遇见了两个生意人,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说生意人看见爷孙俩抬着毛驴时表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笑?(毛驴是用来干什么的?哦,用来骑的,用来驮东西的,他俩却抬着毛驴,好搞笑。)

教师: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样的情境有什么样的感受?(哈哈,天呐,还从没见过这样走路的呢?)

(四)师幼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个地方最有趣?请你们来完整地说一说。(读书人是怎么说的?他俩又是怎么做的呀?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这可真是一个有趣、好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幼儿集体讨论)

教師:可是张大爷和孙子狗蛋走了好半天,还是没有走到集市。(老师请小朋友们讨论,然后说一说为什么他们走了这么久还是没有到集市?)

教师:他俩总是听别人的话,老是变来变去。哎,离集市还远着呢,这可怎么办呢?如果是你,有什么好办法呢?来帮帮这爷孙俩吧。

(五)师生小结

小朋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果张大爷和孙子也能像小朋友这样动脑筋,自己想办法,他们就可以早早地到达集市了。所以,小朋友们遇到了问题可不能像他们一样只听别人的,应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六、延伸活动

教师:老师在表演区里准备了一些头饰,我们可以去表演哦!

七、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赶集》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中国传统寓言故事,故事围绕着一对爷孙和一头驴展开,故事简短、轻松有趣且富有深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和帮助幼儿达成教育目标:1.通过前半部分故事的讲述,引发幼儿猜想后面的故事内容。爷孙接下来会遇见谁,别人会对他们说什么?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2.运用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从而掌握故事内容。3.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有所欠缺。幼儿对故事的幽默风趣体会不明显,可以尝试让幼儿来扮演爷孙抬驴,体会故事的诙谐有趣。4.幼儿的生活环境造成他们对“赶集”的理解存在差异。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基本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5.在活动中,我通过猜测故事内容走向发展和幼儿讨论,启发了幼儿,明白了故事的寓意。

猜你喜欢

狗蛋爷孙毛驴
骑上毛驴找毛驴
爷孙俩
一棵树
爷孙造句
爷孙乐
爷孙乐
长脸大毛驴
毛驴的悲哀
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