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儿童本位”的户外游戏场

2022-07-12李炜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游戏场儿童本位建构

李炜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儿童的游戏越来越多地被限制在室内进行。因此,我们有必要打造一个赋能的、包容的、无限的、“儿童本位”的户外游戏场,给儿童提供更多的空间去活动、探索、实验和合作,为他们当前和未来的学习提供无限可能。

一、整合户外空间环境,突出“灵活”

(一)追随儿童,设计户外游戏空间

我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场地优势,开阔的操场、丰富的活动资源都为幼儿提供了有利的户外活动条件。我们秉着建设成“孩子们喜欢的、具有儿童特质的户外游戏环境”这一宗旨,让幼儿和教师一起参与策划和设计,让孩子们的想象一点点地变为现实。在东操场的改建中,小班的翔翔说:“我想在这建成一片大草地。”乐乐说:“我希望建成农田,可以种菜……”最后,东操场上有草坪、种植园地、小山洞、攀爬区等,儿童的愿望被一一实现。

(二)整合环境,优化户外游戏空间

幼儿园的东操场被改成野趣十足的魔力攀爬区、生趣十足的种植饲养区、意趣十足的创意游戏区、艺趣十足的自由涂鸦区、童趣十足的沙水游乐区。教师根据中、西片场地及幼儿年龄特点,利用户外运动器械、环境、场地将这里打造成“阳光运动”游戏场;南侧绿化带被改造成“丛林探险区”,教师们移动绿化位置,重新铺上草坪,在草坪上建起了融平衡、协调、灵敏、力量、柔韧性等运动能力发展于一体的运动拓展区。器材组合指向于不同能力发展和运动水平的幼儿,这里是幼儿可以依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的运动场。

(三)支持成长,完善户外游戏空间

户外游戏场是儿童游戏、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儿童有自主发起活动的权利以及对户外游戏场改造的愿景,我们不断地调整改造后,打造了“儿童本位”的户外游戏空间,支持儿童的探索、想象、运动、創造,使儿童在广阔的户外空间里自由生长,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课程也在悄然发生。

二、丰富户外建构游戏,引发“探究”

户外建构游戏由于场地空间大、参与人数多、建构材料丰富多样,不仅能够给予幼儿更多空间知觉和创造想象的机会,而且能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给幼儿进一步的探究搭建平台,培养幼儿思考、细致、耐心、坚持等学习品质。

(一)创生开放的户外建构资源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必须有许多玩的东西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幼儿园给孩子们提供了户外游戏建构材料,积木的种类很丰富,数量也很多,怎么玩全是孩子们说了算。

除了户外建构材料外,大自然中的一切资源都能成为孩子们的游戏材料:收集的小树枝围成的小栅栏,捡来的小石子被设计成石头迷宫,掉落的小树叶、花瓣铺成了一条美丽的花路。开放性材料给孩子们的户外建构带来了更多的创意空间与可能,儿童仿佛是天然的自然建筑师,一切不起眼的小物件在他们眼里都是灵感的来源。

(二)助推儿童核心经验提升

广阔的户外场地给儿童的建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孩子们从小组合作到集体合作,合作成了儿童游戏成功的“阶梯”,他们在合作协商中解决问题,在不断试错中获得成长。

有一天,小禾问老师:“你去过上海的迪士尼乐园吗?超好玩的,有花车巡游,有七个小矮人矿山车,还有各种卡通人物可以合影……”小禾的话题引起了小伙伴们的关注。诚诚提议:“我们在幼儿园里搭一个迪士尼乐园吧。”于是,孩子们制订了计划书,还在计划书旁边规划了需要哪些形状的建构材料,怎么样分工搭建。人多力量大,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小组都很快搭建好了各自的建构作品。可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又进行了检验。有的发现材料使用得不合理,有的发现搭建方法不对,有的发现搭得不够牢固,有的发现设计得不合理……他们在第二轮的讨论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搭建想法,这就是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三、拓展户外游戏内容,彰显“意趣”

孩子们不仅在户外开展建构、运动、表演、音乐等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还把户外游戏场从幼儿园向外延伸拓展,来到社区周边寻找更有“意趣”的户外游戏场。

(一)巧用户外资源,拓展儿童成长空间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儿童学习的途径是多维度的。走出校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环境资源拓展了儿童户外游戏的空间,他们在自然中探索、学习。

幼儿园外有一片小树林,孩子们在小树林里尽情地撒欢、奔跑、嬉戏。 “老师,小树林真好玩。我们下次还能去玩吗?”“我们还能去其他地方玩吗?”回到教室,孩子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次小树林的活动,表现出“我想走出去看看”的强烈愿望。“当然可以,可是你们知道幼儿园附近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吗?”老师同意了孩子们的想法,并“推”了一把,引发了儿童对幼儿园周边环境的关注。

教室里近一半的幼儿对幼儿园附近的路线比较熟悉,教师乘机又开始引导:“你们说的这些道路我好像都听说过,但是怎么能让人一下子就看明白或听明白呢?”宝哥提议道:“要不我们画张地图吧,就像迪士尼有地图,我们能看着地图找地方。”这个提议得到了小伙伴们的一致赞同。于是,大伙分工合作,准备制作我们班的第一张手绘地图——幼儿园的周边。孩子们有的绘制自己熟悉的道路,有的画路边的建筑,有的画起了运河上的桥梁。画好了怎么组合呢?宝哥说:“迪士尼的地图是有入口的,入口是开始的地方。”这话给大家带来了灵感,既然是幼儿园周边的地图,那就把幼儿园放中间作为开始的地方吧。幼儿园的门口是德才路,孩子们用灰色彩纸做马路,东操场外面是运河西路和运河……渐渐地,地图逐步丰满起来。有了这张手绘地图后,孩子们经常会围在一起边看边讨论,引发了设计徒步路线的活动。

(二)坚守儿童立场,收获成长的快乐

丽莲·凯兹提出:“学前教育时期是个体各方面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儿童天生就具有探索周围环境的特质。”儿童在户外游戏中发现、观察、探究、验证,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成为课程的主体。

有了计划当然就要付诸行动,出发前的准备有哪些呢?孩子们说:“要穿园服,要穿适合徒步的运动鞋,还可以带个小水壶。”这时,球球着急地举手了:“还要带上我们的地图!”这下徒步活动的领队可不再是老师们了,而是带着地图的孩子们。瞧!他们拿着地图边走边看,“对,是往这里一直走。”“你看,这是我画的小公园,就在大桥下面,我们就快到了。”当到达目的地时,孩子们欢呼雀跃,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一张笑脸上。

虞永平教授说过:“一些幼儿园通过对所在区域内资源的搜集,制作出社区资源地图。”本次徒步活动充分挖掘了幼儿园周边的环境资源价值,使之成为幼儿的户外游戏场,切实顺应儿童的发展需求,使儿童站在整个活动的中心。一次徒步活动,指向了儿童多元核心经验的发展:包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能力、手绘地图中的空间建构能力、徒步中连续走30分钟以上的耐力锻炼、主动解决问题等社会性发展能力。

在侨谊金科幼儿园这片户外游戏场上,我们用儿童的视角来关注孩子,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塑造”;多一些“尊重”,少一些“规定”;多一些“观察”,少一些“干预”,以“静待花开”的心态,给每个孩子更多可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快乐的户外游戏之旅。

猜你喜欢

游戏场儿童本位建构
林间游戏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在我们的秘密花园, 只需安心做一个孩子
建构游戏玩不够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
下棋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