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增效,稳业保供

2022-07-12谢国胜郭明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2年3期
关键词:投资风险

谢国胜 郭明

摘  要:“粮猪安天下”是国家颠簸不破的真理,养猪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稳定的基础产业,猪贵伤民,猪贱伤农。如何破解生猪生产中“多不得、少不得、不多不少很难得”的难题,笔者通过多方调查,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方面提出了当前我国县市区发展生猪生产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生猪生产;投资风险;产业扶持

“粮猪安天下”是国家颠簸不破的真理,养猪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稳定的基础产业,猪贵伤民,猪贱伤农。在经历了2019—2020年猪价狂涨的风暴后,进入2021年2月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行,跌破了18元/kg的成本价,最低时甚至下跌至13.8元/kg,不到最高价的三分之一,导致每头商品猪亏损600元(按平均每头150 kg计算)。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不仅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生活,也会影响养猪业的发展。为掌握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笔者进行了养猪业绿色发展的调研,在通过听取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走访9个镇街、5家企业,并赴义乌市、婺城区考察后,对诸暨市养猪业绿色发展提出了以下思考。

1  發展现状

诸暨市是浙江省的生猪生产强市,是全国瘦肉型猪和浙江省供港猪的生产基地。养猪业是诸暨市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09年,诸暨市的生猪供港供澳数量占全省的47%,香港市场曾经出现了17头猪中有一头来自诸暨市的情况,诸暨外贸公司获得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原铁道部授予的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三趟快车”先进集体,生猪生产对农民增收、保障供给、出口创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势下,2012年,全市生猪总存栏29.88万头,出栏48.6万头,产能居全省前十。2013年后,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的全面展开,关停猪场1 242家,目前存栏不足10万头,削减幅度达三分之二。2019年以来,经历猪价大幅上涨,达到了历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价位,导致了CPI指数的上涨,许多上市公司增加生猪饲养量,并以此为契机加大饲养基地的规模。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诸暨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全市现有规模化猪场78家,新建猪场3家,新建猪场设计出栏量均为2万头以上,散养户1 647户。2021年1月—8月,全市生猪存栏13万头,同比增加21.4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2 860头,同比增加13.81%,出栏12.791万头,同比增加1.92%。预计2021年底存栏16万头,出栏28.8万头(折合猪肉2 717万kg),预计全市年消费猪肉  3 788万kg,自给率达到71.73%,从国家大局稳定了诸暨市的生鲜猪肉供应,也完成了省政府考核任务。

2  存在问题

在保障供给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目前保护生态环境的态势下,通过考量笔者认为诸暨市的养猪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投资风险增大

2.1.1 疫病风险

当前,动物疫病的形势不容乐观,表现为老病再抬头,贸易增长导致外病传入多,滥用抗生素,生态环境变化。因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变迁,一些突发新病和旧病从自然疫源地和野生自然宿主向人类社会环境以及畜群和人群转移,造成疾病在人类毫不知晓、毫无设防的情形下突然发生、传播以及流行。

2.1.2 成本风险

猪料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8月,上升到3.62元/kg,同比上涨11.4%,使饲养成本不断增加。此外,粪污处理设施、疫病防控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在控制养殖污染和疫病风险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养殖成本。

2.1.3 市场风险

受猪肉消费习惯的改变、生猪产能恢复和大量进口猪肉等因素的叠加影响,预期猪肉价格将处于长期的低迷状态,养猪业已进入寒冬期,养殖户普遍亏损,中小规模猪场面临生存困境。

2.2 饲养方式粗放

现在,尽管养猪业正在大力发展规模化猪场,但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散养户;其次,大部分养殖户深受传统饲养方式的影响,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再者,大多数养殖户无齐全的审批手续,难以按现有标准合法化。

2013年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整治的“洗礼”,养殖户对发展养猪持谨慎态度,特别是要求新建猪场拥有3 000头以上的存栏规模,并且要在落实“三同时”的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即污染治理设施(指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池、沼气池、沼液储存池、干粪堆积棚、沼液还田管网等设施)与畜禽圈舍等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普通的猪场很少拥有科学的动物防疫条件,也不敢盲目扩养,更不敢盲目投资,致使饲养方式总体上仍然比较粗放。在诸暨市78家规模化猪场中,设计存栏万头以上的猪场仅1家,存栏3 000头以下的猪场67家,占总数的86%。相比之下,义乌市通过美丽牧场建设,全面淘汰低小散乱产能,推行猪场的标准化建设,现有规模化猪场3家,在建规模化猪场2家,其中1家猪场年出栏60万头仔猪,1家年出栏30万头生猪。

2.3 产业链条偏短

在诸暨市,养猪业仍以养殖户为主,屠宰业仍以代宰、销售生猪为主,猪肉产品仍以白条肉为主,全市尚无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猪肉加工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延伸的产业群和产业链,生猪生产的运销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各自为阵,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整体竞争力不强。相比之下,义乌市于2016年引入正大集团和康地集团共同建设的中央厨房项目,打造了畜牧业全产业链,本土企业华统集团也已形成包括动物饲料、生猪饲养、屠宰加工、金华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在内的产业链,“华统牌”猪肉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3  对策措施

着眼“提质增效、稳业保供”,推动养猪业从量的扩张为主向量质并举转变,从饲养为主向饲养、加工、贸易的协调发展转变,从低端产业链向中高端发展转变,自给率稳定在70%左右(年出栏28万头左右),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3.1 加大稳业力度

坚持稳业保供,加强统筹调控,護航养猪业发展。一是稳服务。稳业首在稳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金融机构和镇乡(街道)要敢于担当,积极为养殖户纾难解困,坚定发展信心。其次,要探索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平滑“猪周期”,稳定饲养预期,增强生猪生产风险抵御能力。最后,要发挥养猪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完善养猪业信息化服务,及时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帮助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

二是稳规模。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严控新增产能,优化现有产能,新建猪场选址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变“招商选地”为“以地引商”,做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

三是稳防控。始终绷紧非洲猪瘟及疫病防疫这根弦,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又要重视平常时期的预防;既要着力于做好季节性的集中免疫,更要着力于建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2 加大保育力度

坚持保良种、育良种,夯实养猪业基石。一是支持良种培育。发挥全国瘦肉型猪和省供港猪生产基地优势,在引进优良种猪的同时,支持组织种猪“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本土优质种猪,切实提高种猪质量和生产能力,推动养猪业高质高效发展。

二是推进生猪的品种品系改良。着力抓好生猪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稳步推进以优质“外三洋”杂交肉猪为主的生猪品种改良,进一步完善人工授精网络,不断提高制种供种能力。倡导猪场自繁自育,全面实现良种化。

三是推广先进技术。开展现代养猪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重点推广高产母猪繁殖能力、仔猪早期断奶与保育、猪病综合防控、规模化养猪、标准化生产、猪场环境控制与保护等综合配套技术,切实提高生猪生产科技水平。

3.3 加大扶强力度

坚持扶优扶强,完善养猪产业链,加速形成产业闭环。

一是扶持重点环节。加大生猪生产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品牌包装以及生猪产品的精细分割、冷链配送、品牌经营、对外销售等环节的扶持力度,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品牌建设和全链条经营。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屠宰企业、猪场转型升级,通过合作、收购、自建等方式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实现饲养、屠宰、加工、配送、销售全产业链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养猪业公共品牌,支持企业积极发展肉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是强化利益联结。组建养猪业的综合体,鼓励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猪场实行“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把饲料、饲养、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养猪业的组织化程度。

4  结语

要实现生猪生产的持续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势,走出新路径。在养什么都不能污染环境的铁律面前,要把养猪业最大限度地融入循环经济,走农牧结合的生猪生产之路。必须时刻警惕不能污染环境这条“红线”,紧紧盯住提升产业层次这条“高线”,始终牢记助农增收致富这条“底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的“六化”要求,优化生猪产业要素布局,推进养殖主体合理集聚,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要素集聚、分工协作、产业链完整的生猪产业基地。

猜你喜欢

投资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对缅甸投资风险中的非政府组织(NGO)因素分析
浅谈选择投资基金的方法策略和途径
期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市政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及投资风险分析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与防范探析
浅议VC在我国的现状
浅谈选择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方法策略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