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07-11邸武宏

大医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瘘管括约肌肛瘘

邸武宏

(太原市尖草坪区迎新医院外科,山西太原 030000)

肛瘘是肛管因病理性原因形成的与肛周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属于临床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1]。患者多出现局部疼痛、破溃流脓、肛门硬结、肛周瘙痒等症状。复杂性肛瘘是指除低位经括约肌瘘与括约肌间瘘之外的肛瘘,具有病灶深、瘘管复杂、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直肠脓肿复发,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2-3]。临床治疗复杂性肛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肛瘘切挂术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仍存在恢复慢、患者痛苦大、括约肌损伤明显、复发率较高等缺点,影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4]。有研究发现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通过结扎切除括约肌间处的瘘管闭合内口,且肛门内外括约肌无严重损坏,保护了肛门功能[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太原市尖草坪区迎新医院医治的86 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5,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及对照组(n=41,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研究组男30 例,女15 例;年龄21~60 岁,平均年龄(42.33±4.25)岁;病程2 年~10 年,平均病程(3.45±0.21)年。对照组男31 例,女10 例;年龄24~62 岁,平均年龄(42.47±4.31)岁;病程2年~10 年,平均病程(3.12±0.2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标准[6],并经临床确诊;②符合手术指征,且均为第一次进行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肠道疾病者;②有严重脏器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③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

1.2 手术方法 术前禁饮食8 h,静滴广谱抗生素,术晨清洁灌肠,行椎管内麻醉,取截石位。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从外部端口注入过氧化氢以查找并确定内部端口。探针通过外端口插入并通过内端口。用手指定位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之间的沟槽,在内外括约肌之间作弧形切口,用剪刀及电刀分离括约肌间隙,充分游离肌间瘘管,有效止血,钳住肌间瘘管的外口及内口,切开内口附近的肌间瘘管,向外口注射过氧化氢以确认肌间瘘管已被切除,用3-0 可缝合线封闭肌间瘘管的内口。口侧缝线结扎取出肌间瘘外口,注意避免残留瘘管,缝合肌间瘘外口括约肌缺损,外口刮引或隧道开口,缝合括约肌间切口,留置引流管。

对照组进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从外口用探针探查,无外口者在瘘管、皮肤之间最短处切口,再用探针探查。沿着探针在瘘管处切放射状口,若瘘管呈马蹄型则开窗行对口引流,切开内外括约肌处上皮肤及皮下组织,内口及括约肌行橡皮筋挂线,开窗对口引流。术后每日换药,拉扯挂线,一周后拆除。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如下。显效:症状消失,创口愈合;有效:较治疗前,症状有所改善,创口愈合;无效:症状无改善或严重,创口未愈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大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③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疼痛、尿潴留、创口感染及便秘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 )描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大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肛瘘是因细菌通过侵犯肛门腺体与肛隐窝,导致肛门腺体感染化脓而形成的。由于细菌持续存在,肛瘘不能自行愈合,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关键[7]。临床发现为防止复发应彻底清除病变,但易导致患者出现肛门失禁、狭窄、畸形等并发症、后遗症[8]。同时还有研究发现若保护患者肛门功能,则无法彻底清除病灶,肛瘘易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9-10]。传统肛瘘切挂术可减轻感染,但远期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保留括约肌手术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其中推移皮瓣或黏膜瓣技术并不会损伤肛门外括约肌,但患者可能出现肛门失禁的风险,且远期复发率高,而纤维蛋白胶及肛瘘栓价格昂贵,临床无法广泛开展[11-13]。

潘冬等[14]研究表明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能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本研究对此进行研究后,发现采取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大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新型手术,即结扎内括约肌处瘘管,并将位于括约肌间的部分瘘管和瘘管内肉芽组织切除,有效清除感染的肛腺,而正常闭合内口,可避免肛门括约肌损伤、减少伤口疼痛等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15-16]。

综上所述,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考虑将其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瘘管括约肌肛瘘
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同轴导丝法更换肾造瘘管在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中的应用*
肛瘘诊断与治疗
“耳仓”是福还是祸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排便的奥秘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
中药坐浴治疗170例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