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意义

2022-07-11施卫华

儿童时代 2022年7期
关键词:伏笔海子鸽子

文/施卫华

无论生活有多么困难和艰苦,孩子们有自己的欢乐。他们不但乐在其中,而且,还从他们的父辈那里,从生活的环境里,继承和吸收了善良、友爱、互助、义气、血性。

——刘海栖

作者名片

刘海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资深出版人,曾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代表作品《有鸽子的夏天》《街上的马》等,擅长描写纯正的中国式童年,塑造了一群时代洪流中的经典儿童形象,从孩子的视角聚焦时代变迁,展现纷繁现实和复杂人性。

初识本书

亲爱的读者,当你翻开这本书,你将同时翻开的,是五十多年前的一段时光。

五十多年前,绝大多数人家没有电视、电话,更不知道电脑、手机为何物。五十多年前,商店里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一个孩子从早到晚,可能都在四处游荡……这本书写的是上世纪“50 后”爷爷奶奶辈的童年生活。

你可以先猜猜,那个年代里的孩子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他们的童年会和现在孩子的生活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又有哪些是可以穿透时代,永恒不变的?

而后,深入阅读《有鸽子的夏天》,也许你会找到一些闪亮的答案。

故事透视

那年夏天,山水沟街,男孩海子梦想像好友二米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鸽子。后来,夙愿终成现实,但波折不断。故事以少年海子养鸽子、丢鸽子、要鸽子为线索,围绕一对鸽子的得而复失与失而复得,讲述了一个记忆中的中国式童年故事。鸽子回家了,但故事意犹未尽。

人物众生相

这部小说人物众多,都和小主人公海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他养鸽子、找鸽子这件事中都起了关键作用。故事中的“我”、二米、二老扁等一群个性鲜明、年纪相仿的儿童构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特色,海子在喜爱鸽子中透着善良、勇敢和坚韧,二米养鸽群的霸气,鸭子玩杏核的娴熟和小气,二老扁抢菜时的眼明手快,徐小杰下军棋时的凌厉攻势,孔和平对待每一个乒乓球的小心翼翼,王木根做木工时的得心应手、出神入化,赵理践送煤球的热心肠,郭一刀割猪肉时的小心思……

在作者笔下,每个人物无论大人还是孩童,都凭借自己的优势活得闪闪发光。而人与人之间不计较的帮助才是最值得宣扬的精神品质。

阅读这本书,首先要把每一个人物的姓名、性格、所长,一一列清楚、搞明白,作者在前文铺垫的这些人物和情节与后文中海子找回鸽子都有关联。

走入书页

海子为什么要养鸽子?

小伙伴二米养了一大群鸽子,海子羡慕不已,经常跑去看鸽子,在此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养鸽子的知识和方法,他多么想拥有自己的鸽子啊!他曾经跟妈妈恳求想要养鸽子,被妈妈拒绝了,但是这个场景被送煤的大叔赵理践看到了,也记在了心里。后来他终于有机会给海子弄来了两只极品鸽子“两头乌”——黑小白和白小黑。我们可以想象海子在得到鸽子时是多么兴奋和喜悦。

海子是如何养鸽子的?

海子把两只鸽子视如珍宝,爱护它们、养育它们、训练它们……书中用了大量笔墨讲述海子是如何对待两只得来不易的鸽子的,在阅读中要找到这些行为和细节,来体会海子与鸽子的深厚情谊。

“一到晚上,我就把鸽子笼搬进家。黑小白和白小黑在我的床前安安静静地睡觉。每天早晨,我都尽量早地爬起来,把鸽子笼搬出去。……我用胳膊支着脑袋,从床上欣赏我的鸽子笼。”

读者不妨结合自己的生活,想一想自己有何心爱之物,以及思考如何告诉别人你是如何珍爱它的。由此把人群扩展开去,再观察自己的父母家人各自有什么心爱之物,他们又有哪些行为表现?

鸽子是怎么丢的?

一次偶然(也是必然的)的事件,两只鸽子搞丢了。它们飞到树上时在卖肉的郭一刀头上拉了一泡屎,这还了得!郭一刀可是谁都得罪不起的,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他手上切肉的刀可是掌握着镇上所有人肚子里油水的多少。被惹恼的郭一刀把白小黑和黑小白扣下了,并扬言过几天就把这两只鸽子吃了。

这一段是故事的情节“发展”阶段,所有的矛盾点正向一处汇聚,就是海子要向郭一刀讨回鸽子。这件事的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对方是谁都惹不起的郭一刀。你不妨帮助海子分析一下,要回鸽子的困难都有哪些?

尝试了哪些办法?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前文详细讲述了小伙伴们纷纷想办法帮海子向郭一刀讨回那两只心爱的鸽子,明的暗的方式用尽了,手中握有资源的大人们也去说情了,然而都无功而返。归根结底是郭一刀对那些人提供的便利和资源,既没有迫切需求,离了也不伤毫发,而镇上的人都是要吃肉的,他掌握着所有人的软肋。就像书中的德惠姨说的:他可以不骑自行车、不蹬缝纫机、不听收音机,可咱们不能不吃肉啊!郭一刀这个家伙太黑,只要手一偏,一点儿肥肉就都没了……大人们甚至开始劝海子放弃那两只鸽子。

故事发展到此,进入了僵局,该由谁,用什么方式来破这个局呢?

读到这里,你是否有更好的点子帮到海子?不妨可以试着想出一两个解决的办法。

故事的高潮——还我鸽子!

终于,被逼到极限的少年海子爆发了。

“我不顾一切地向前飞奔。我要救我的鸽子。大家都给我让开路。有人朝我指指点点。一只鸡吓得飞到了墙头上。我踢飞了一个滚到路上来的垃圾桶……”

他冲到正在卖肉的郭一刀面前,愤怒地大喊:还我鸽子!当看到郭一刀不屑的样子,以及威胁要吃掉两只鸽子,连骨头都不剩时,他的脑袋哐地炸开了!“我双手捏紧了拳头,我的身体在颤抖,我的太阳穴那里怦怦直跳。我使劲盯着郭一刀的光脑袋……”海子要跟抢他鸽子的郭一刀拼命了!

此刻的海子爆发出的极大的勇气和力量来自哪里呢?海子最后的行动让很多读者热泪盈眶,他终于从小心翼翼和犹豫试探中寻找到了保护自己挚爱的方法:即使再渺小的勇气,也是打开难题的关键钥匙,如果你都没有愿意为之付出的勇气,何谈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思考一下,你曾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爱之物不受伤害,而做出勇敢的行为吗?

出人意料的结局,思考本书的主题。

最终,当初送给海子这两只鸽子的送煤的赵理践帮他把鸽子要回来了。郭一刀还割了一小块猪肝送给了海子。

值得大家思考的是:最后要回鸽子是海子自己的行为起了作用?还是因为送煤的赵理践? 郭一刀为什么会送一小块猪肝给海子?

阅读小贴士

了解“伏笔”

伏笔:

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伏笔的特点: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某物,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使用此物,不伏不应谈不上技巧,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显得枯燥。

找一找这本书里的伏笔:

使用伏笔这一写作手法,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赵理践之所以能帮海子讨回鸽子,主要是因为赵理践不吃肉只吃素,所以郭一刀卖的肉在他这里就失去了价值,而郭一刀却需要赵理践送的优质的煤烧出味美的红烧肉。另外,那两只鸽子的丢失被扣,在前文中也是有伏笔的,即海子训练的这两只鸽子会去吃任何陌生人送来的食物,虽然经验丰富的二米曾经提醒过海子,但他不以为然,还很得意。

这本书中伏笔还有很多,大家不妨把这本书再复读一遍,认真找一找书中还有哪些细节中作者巧妙地埋下了伏笔。

阅读回响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的东西太多,但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与向往并为之努力奋斗和捍卫的东西,这本身就很美好。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擅长的事,既不必妄自菲薄,也不用洋洋得意。

在成长道路上总会发现自己能够战胜的和战胜不了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和身边的朋友、亲人团结起来,以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用自己的擅长去温暖别人,而通过这种方式收获到的情谊和温暖,会在我们的生命中显得尤为珍贵。

“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困难,你也许在一瞬间感到对世界无可奈何。”对文中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它、跨越它的?

猜你喜欢

伏笔海子鸽子
鸽子,飞吧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鸽子高高飞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小鸽子,飞起来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小鸽子
退路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