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CO七大主旨报告彰显肿瘤防治新理念

2022-07-11潘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黑色素瘤鼻咽癌胰腺癌

潘锋

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河南省癌症基金会承办的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    (CCO),于4月14至17日在郑州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作为全国医学领域的顶级盛会之一,2021CCO 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网聚”全国肿瘤防治领域顶尖专家,聚焦肿瘤防治新理念、新成果、新思想,传递肿瘤防治领域权威声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院士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癌症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国务院将癌症防治行动作为重大专项纳入健康中国行动,提出了到2022年和2030年我国整体癌症五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的目标。中国肿瘤学大会自2000年创办以来,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汇聚顶级专家,引领前沿,聚焦转化,产、学、研、用促转化,学术交流行整合,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了新贡献。

主旨报告作为 CCO 年会最重磅的学术内容之一,每年都备受瞩目。2018年起 CCO 开始建立主旨报告遴选制度,每一届的主旨报告都是经过机构推荐、多重遴选、专家互评而产生,每一篇主旨报告的成果都来自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展现了我国肿瘤领域研究的最新理念、最新策略、最新技术和最新成果,其中很多成果都已应用于临床,受益肿瘤患者数以百万计。共有7位专家的成果入选2021CCO 主旨报告。

“三驾马车”实现前列腺癌精准治疗

亚太前列腺学会(APPS)候任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在题为“前列腺癌,游刃在东西方之间”的主旨报告中强调,突破当前我国前列腺癌治疗困局要用好早期筛查、精准治疗和多学科参与这“三驾马车”,走出创新之路。

叶定伟教授分别介绍说,“三驾马车”之一是发力早期筛查,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体系。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筛查是现在前列腺癌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但 PSA 特异性差,会导致过度穿刺活检,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美国主要采用前列腺健康指数(PHl)进行检测。中欧专家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明确了适合东方人群的 PHI 临界值,研究发现中国人群 PHI 值为30,而欧洲人群为40,该研究为 PHI 临床应用于东方人群诊断前列腺癌奠定了基础。由叶定伟教授团队牵头制订了中国第一部《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推荐采用两种筛查方式,即“前列腺癌精准筛查基地”+“前列腺癌精准筛查社区服务站”。

叶定伟教授介绍,“三驾马车”之二是聚焦精准治疗。对于早期前列腺癌重点在于如何精准切除、减少手术并发症,实现精准手术。团队研究发现中国人骨盆解剖特点与西方人有很大不同,为此按照中国前列腺癌患者骨盆的解剖特点,采取微创机器人辅助手术,达到了“三连胜”的手术效果,即肿瘤切除干净,尿控得到完善保留,性功能得到明显保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对于中期前列腺癌则要注重精准分期,中期前列腺癌精准分期难点在于:对于非转移性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患者常规医学影像,如骨扫描或盆腔 MR 无法准确分期,无法指导精准治疗。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基于 PSMA 的精准医学显像,使诊断率得到明显改善。

叶定伟教授说,目前中国前列腺癌晚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低,手段单一,副作用大。由于中国患者基因组数据匮乏,晚期患者无法精准分型,无法实现精准治疗,因此对于晚期患者应致力于精准分型。为实现精准分型,团队开展了一項中国人群胚系基因组学研究,该研究首次证实了中西方人群在 DNA 修复基因遗传突变发生率的相似性,均为12%左右。研究人员通过对谱系的深入分析找到了东西方人群的差异,即中国高危及转移前列腺癌人群的 BRCA2突变率更高,因此对于高危人群有必要推荐进行基因检测。

叶定伟教授说,“三驾马车”之三是走多学科参与之路,全面探索推广中国泌尿肿瘤 MDT模式。近年来,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和人工智能等方式开展了创新性 MDT 多学科综合诊治。除为本院患者提供 MDT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UCOG)”,建立了中国泌尿肿瘤 MDT 平台,在解决全国不同地区患者疑难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地区间诊疗“同质化”和全国范围内前列腺癌诊治的规范化。叶定伟教授说,通过“三驾马车”和全国专家的共同努力,2018 年,来自中国 21 大医疗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前列腺癌患者五年平均生存率由不足 40% 提升至69.2%,2018 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列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 82.6%。

精准防治鼻咽癌复发转移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副主任陈明远教授在题为“鼻咽癌复发转移,夺胜从此开始”的主旨报告中介绍,其团队自2001年起开始进行精准防治鼻咽癌复发转移的关键治疗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研究,逐步建立起了复发鼻咽癌微创外科治疗技术体系,确立先化疗后放疗的序贯治疗是预防和治疗鼻咽癌远处转移的最佳综合治疗模式,发现并利用新型鼻咽癌复发转移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精准防治鼻咽癌复发和转移。

首先,率先确立了先化疗后放疗的序贯治疗策略是预防和治疗鼻咽癌远处转移的最佳综合治疗模式。团队在国际上开展的第一个大型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在放疗之前增加两程PF化疗可显著降低鼻咽癌的远处转移风险。开展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大型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在化疗后增加局部区域放疗能够显著提高转移鼻咽癌的总生存率。首次提出转移鼻咽癌新分期及其分层治疗原则,建立了转移鼻咽癌的治疗规范。应用上述成果将已转移鼻咽癌2年总生存率提高约20%,将未转移鼻咽癌的远处转移风险降低约40%。

其次,首创复发鼻咽癌微创外科治疗技术体系。首创经鼻内镜鼻咽切除术微创治疗复发鼻咽癌,为复发鼻咽癌增加了一个全新、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选择。率先通过大规模回顾性病例一配对研究及大型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相对于再程调强放疗,可显著提高可手术复发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首次提出复发鼻咽癌外科新分期及其分层治疗原则,建立了复发鼻咽癌的治疗规范。将鼻内镜微创外科应用于鼻咽坏死和I期鼻咽癌治疗,合理扩展了新术式的适应人群。新型微创外科治疗将复发鼻咽癌五年生存率提高20%~30%,生存质量评分提高约一倍,医疗费用降低约五分之四。该部分成果改写了国际国内鼻咽癌诊疗指南并被美国著名临床循证医学数据库Uptodate采纳,推动建立了复发鼻咽癌外科优先的新理念。

再次,发现鼻咽癌复发转移高效生物标志物。率先鉴定出驱动鼻咽癌复发的基因组特征,建立了基于NF—kB的预测模型并用于精准预防鼻咽癌复发。率先发现自噬调节鼻咽癌远处转移新机制,建立了基于自噬蛋白p62的预测模型,精准预防鼻咽癌远处转移。上述新型生物标志物能够准确筛选出高危复发转移患者并行个体化治疗,将鼻咽癌复发转移率降低了28%~38%,研究结果获得国际同领域著名专家的肯定并发表同期评述。

为胰腺癌肝转移诊治开辟新路径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在题为“胰腺癌肝转移,困境逢出路”的主旨报告中介绍说,胰腺癌是公认的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五年生存率低于10%。胰腺癌诊治的主要难点在于发病隐匿,转移迅速,肝脏是胰腺癌最容易发的转移器官。与其他肿瘤不同,胰腺癌肝转移表现有以下三大特征,小肿瘤并发大转移;根治术后短期内仍出现肝转移;肝转移确诊后平均生存期极短,仅3~6个月。

郝继辉教授介绍,胰腺癌肝转移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干预策略是学界公认的难题,其团队在该领域深耕十余年,探索了肿瘤微环境(TME)在胰腺癌肝脏转移中发挥的作用,阐明了纤维化、乏氧、免疫抑制以及异常血管新生等多个TME特征参与促进胰腺癌肝转移的作用机制,为胰腺癌肝转移研究与诊治开辟了新路径。

一是,阐明胰腺癌特征性免疫抑制微环境重塑及其对肝转移的影响。免疫治疗为肿瘤治疗打开一扇新的大门,现有研究根据免疫微环境对胰腺癌进行初步分型,包括免疫沙漠型,免疫排斥型,炎性表型,团队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阐明了TME相关关的转录因子EHF和FOXP3参与胰腺癌浸润免疫细胞的重塑过程,并将肿瘤干细胞与免疫微环境重塑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机制,为胰腺癌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二是,探索了非经典血管新生途径在胰腺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发现了多条 VEGF 非依赖性血管生成途径被激活,明确了传统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胰腺癌中失败的原因,鉴定出驱动胰腺癌特征性血管生成因子,发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胰腺癌肝转移重要的治疗靶标。

郝继辉教授认为,“三、二、一”是未来胰腺癌肝转移的治疗策略,“三个重塑”即免疫重塑、血管重塑和基质重塑;“两个抑制”即抑制肿瘤干性、抑制肿瘤着床;“一个监测”即监测循环 CTC 及ctDNA,以此建立胰腺癌肝转移全程精准诊疗体系。

提高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水平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聂勇战教授在题为“胃癌早诊,喜忧参半看有喜”的主旨报告中介绍说,早诊率低是我国肿瘤患者预后较差的最主要原因,开发高效的肿瘤预警和早期诊断技术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治中作用日渐突出,其中以 CTC、ctDNA和外泌体等为代表的新兴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局部肿瘤分期和监测、预测复发或转移以及跟踪肿瘤进化并识别耐药性等方面,均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团队致力于消化道肿瘤预警和早诊早治研究 30余年,在肿瘤预警新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上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首先,团队研发完成 MG7+MG5免疫组化试剂盒并用于胃癌高危人群预警筛查。近10年来,团队利用蛋白质谱技术成功鉴定了 MG5抗体识别的抗原是 LAMP2A, MG7抗体识别的抗原是 CEACAM5的糖肽表位,通过进一步大规模检测发现 MG5、MG7抗原在胃黏膜恶性演变的癌前病变中的表达逐渐增强, MG5、MG7联合可增加癌前病变识别率,研发的 MG7和 MG5免疫组化试剂盒,免费推广到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等网络单位。

其次,团队重点聚焦于肿瘤甲基化基因的检测,研发出国际首款胃癌基因甲基化辅助诊断试剂盒。团队研究发现 RNF180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改变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密切相关,提示甲基化 RNF180可作为胃癌诊断的候选标志物。通过院企合作将 RNF180联合 Septin9作为检测靶点,建立了液体活检 PCR 检测试剂盒。经过单中心和多中心临床试验,试剂盒灵敏度61.85%,特异性86.32%。

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卉教授在题为“肿瘤物理微环境,集结在免疫耐药上”的主旨报告中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我国恶性肿瘤的诊疗能力和治疗模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在临床患者的治疗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难题,这主要归因于肿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物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郭卉教授团队前期综述文章显示,物理因素可以影响肿瘤抗原提呈、淋巴细胞迁移和浸润、抗体药物递送等多个环节,进而影响免疫治疗疗效,引发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团队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致力于从物理微环境角度提升免疫治疗疗效研究,并在物理因素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阐明了基质硬度在抗肿瘤免疫和免疫耐药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对深入阐明肿瘤物理微环境对免疫治疗耐药的形成机制和制订逆转策略奠定了基础。研究人员通过研发和搭建新型力學表征技术平台,成功在体外构建了多种肿瘤微组织模型。实现了肿瘤组织结构原位成像和细胞微环境力学性质表征,制备了硬度可调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和胶原-海藻酸钙双网络水凝胶,实现了模拟体内不同基质硬度肿瘤细胞二维和三维微通道力学微环境模型的构建;通过筛选可控、特色的化学交联反应,模拟在体细胞的生—化—力学微环境,设计开发出了在生理条件下兼具生物活性和特殊功能性的水凝胶支架。通过多种肿瘤微组织体外模型,阐明了物理因素调控肿瘤细胞行为和治疗响应的分子机制。上述研究提出并拓展了肿瘤免疫治疗与物理微环境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体系,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了多元化新思路。

共识引领口腔颌面肿瘤诊疗

中国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整合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郭伟教授做了题为“口颌黑素瘤,中国就有不一样”的主旨报告。

郭伟教授介绍,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较高,五年生存率不到20%,是我国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之一,发生在头颈部的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占全身黏膜黑色瘤的55%。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head and neck mucosal melanoma, HNMM)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HNMM 有关致病因素、驱动基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与皮肤黏膜黑色素瘤差异较大。2015年我国制订了首个《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专家共识》,六年来的推广应用有力提高了我国 HNMM 临床诊治规范性水平。

郭伟教授介绍,随着黏膜黑色素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头颈部各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口腔、鼻腔鼻窦、眼部等黏膜黑色素瘤各自发展出独特的诊治模式,2015版共识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的实际需求。口腔颌面黏膜是头颈部黏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大于    30%,目前国内外尚无独立的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或共识。为更精准地指导临床实践,我国学者聚焦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编写了 CACA 版《中国人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共识根据中国患者群体的疾病特点,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贯彻“整体整合医学理念”,同时注重疾病的全程康复与随访,按照“防-筛-诊-治-康”的结构编写而成。内容以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为主,参考了      国际指南的相关内容,符合中国国情和临床实践特色。共识编写专家委员会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度进行评定,基于大样本的临床病理循证医学证据及医学循证,填补了该病无早期临床分类的空白;同时结合可及性和效益比分析,避免了过度医疗或治疗不足,节省了医疗成本,共识将有助进一步提升我国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整体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

探索中国特色细胞疗法

河南省肿瘤医院免疫治疗科主任高全立教授在“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黎明善待前夜”的主旨报告中介绍,免疫细胞是当前肿瘤治疗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并在部分血液肿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疗效。免疫细胞治疗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 CAR-T、TIL、 TCR T、NK 及 DC 等细胞疗法。 CAR-T 细胞是一种基因工程方法,已在部分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惊艳的效果,但目前 CAR-T 细胞对实体瘤的疗效不明确,CAR-T 细胞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如严重的不良反应、复杂的治疗过程、较高的复发率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高全立教授说,CAR-T 细胞定价高的原因之一是制备过程十分复杂,为了降低 CAR-T 细胞的制备成本,其团队改良了 CAR-T 细胞的制备工艺,只需50~100 ml 的外周血就可制备足量的 CAR-T 细胞供临床应用,这样就可较大地降低 CAR-T 细胞的制备成本。高全立教授介绍,CIK 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 细胞通过用 CD3单抗及细胞因子扩增外周血 T 细胞而来。 CIK 细胞制备过程简单,价格低廉,但由于是非特异扩增的 T 细胞,缺乏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理论上难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因此 CIK 细胞在临床上是否有效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

高全立教授介绍,TIL 细胞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是从肿瘤组织中提取淋巴细胞并在体外擴增而成。虽然 TIL 细胞治疗实体瘤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取材的困难,严重地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团队尝试从外周血中培养 TIL 细胞,并将其命名为液体 TIL(L-TIL)细胞。应用 L-TIL 细胞联合 PD-1抗体治疗4例 PD-1抗体获得性耐药的患者,3例患者出现了明确的肿瘤缩小,其中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前期应用 PD-1抗体治疗效果为部分缓解,而应用 L-TIL 细胞联合 PD-1抗体治疗疗效达到了完全缓解,到目前为止已持续完全缓解达27个月。高全立教授总结说,CAR-T 细胞治疗已在血液肿瘤中取得了突出疗效,但治疗成本和价格有待进一步降低;目前多种免疫细胞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CIK 细胞仍有研究的价值;L-TIL 细胞突破了 TIL 细胞取材困难的瓶颈,有可能在实体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指出,近五年来,中国抗癌协会通过建大军、开大会、写大书、立大规、办大刊等五件大事,学科建设硕果累累,有力推动了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封面图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

猜你喜欢

黑色素瘤鼻咽癌胰腺癌
鼻咽癌高发,该如何预防
警惕:这些症状不引起重视,小心鼻咽癌找上身!
引发鼻咽癌的四种因素,小心鼻咽癌侵袭!
胰腺癌的“非典型”症状
澳大利亚的“国民癌”
五招辨痣与瘤
长期反复胃痛警惕胰腺癌
哪些“痣”得治
鼻咽癌有哪些症状?
孕期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率比常人高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