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际体育赛事的发展对策研究

2022-07-08李䶮李娟

体育时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对策发展

李䶮 李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055-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历来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数据,从历史进程出发引出当下的赛事内涵,并对赛事组织管理体系这一困弊进行剖析,总结出三方面对策:(1)简化行政审批;(2)完善体育场馆保障体系;(3)明确办赛目标。以此来推动我国国际体育赛事发展进程。

关键词  国际体育赛事  发展  对策

一、体育赛事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当下内涵

(一)体育赛事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内涵

我国在1961年举办第26届世乒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国际单项世界赛事。从那之后我国共承建12场综合性体育赛事以及几十场各类国际单项体育赛事,这里只列举我国承办过的所有综合性体育赛事,见表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承建了世界杯以外的所有国际体育赛事[1],足以证明我国承建国际赛事的实力,根本上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以及体育实力的大幅度提高。至2017年迈入新时代前,我国国际体育赛事所呈现的发展特性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点,极其注重体育外交。因为兼具官方外交与公共外交双重属性的体育外交所能够分享的文化、价值观、制度的认同正逐步超越实力的威慑,同时作为政府外交的体育外交实现政治诚意信号交换的效果亦引起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的重视[2]。因此,继“乒乓外交”后各类国际体育赛事都被我国作为重要外交的有利契机。但随时代进步发展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体育外交已不再成为我国外交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环。

第二点,过于彰显民族情节。彰显民族精神是我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必要需求,因此我国各类新闻媒体进行赛事播报时,将焦点集中于中国优势项目,过度宣扬带有大量主观色彩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气节,而减弱对其他国家竞技比赛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忽视其他国家的竞技成绩。该方式有违于体育倡导的公平性和客观性,不利于国民正确认识我国竞技体育真实水平、不利于展示我国胸襟,有损国家形象[3]。

第三点,“金牌论”至上。2015年1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提出从评价指标方面引导全国体育界树立正确的体育政绩观并指出:“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调查显示,无法接受我国奥运金牌数量下降幅度大的群众占比48.4%;并有57.2%的群众表示金牌数量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方面”[4]。由此可见,“金牌至上”所流露出的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不符合体育赛事的举办理念,也有违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思想。由此可见,旧时期下金牌至上的观念需要摒弃,要以符合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承建国际体育赛事,挖掘具有当今时代特点的多种意蕴。

第四点,多为传统体育场馆。过去我国经济水平不高,加之科学技术限制,不论在建材或是功能上都没有低碳环保以及智能化、全面化的设计,传统体育场馆只能起到单一化服务作用,导致传统体育场馆建筑成本高、资源浪费、场馆配套设施不健全、场馆服务效益低,并且缺乏技术手段使体育场馆具备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二)国际体育赛事的现代内涵

体育强则国强,体育话语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彰显国家声望的重要媒介。体育话语权的提升离不开国家国际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但普通体育赛事的规模与影响力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下我国对于提升体育实力进而彰显国力的需求,而国际体育赛事世界影响范围之广、效应之迅速,又是其他任何活动无法效仿的。因此,国际体育赛事成为了决定中国国际声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比赛胜负与国家荣誉紧密相连。因此,我国也在紧紧跟随世界各国的脚步,积极承建国际体育赛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争得国际话语权。并且,在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体育赛事的质量与数量、竞技结果都直接标榜国家实力与地位,体育实力不光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博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新时期中国形象传播的实践命题,更是我国话语权利的延伸[1]。

二、现实困境

(一)赛事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随着时代与经济发展,我国逐渐提高了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高度,在国际体育赛事发展建设中探求符合国情的国际体育赛事组织管理体系成为了当下我国国际体育赛事发展必须面临的情况。改革开放初期,以政府主导的办赛模式是当时的唯一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由计划经济开始向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探,继而在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跟随我国国情与国际形势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转变与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办赛模式已无法适应我国国际体育赛事的发展需求,赛事组织管理问题也因此日渐凸显并亟待解决。

(二)国际体育赛事场馆管理体系与保障机制不完善

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无法脱离场馆以及配套硬件设施。因此,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管理对其发展建设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国际体育赛事场馆大体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属于计划性运作,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调配作用。并且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管理水平低下,制约了国际体育赛事场馆管理体系的提高与完善。赛事场馆对赛事发展建设的桎梏还体现在硬件设施不高,多数场馆仅满足单项体育赛事需求,无法满足赛事市场多样化运作的需要。因此,遵循市场为主导的国际体育赛事承建需要相对应类型的赛事场馆作为保障,制度对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国际体育赛事办赛目的模糊

我国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基本为政府主导型办赛,以提升国家影响力、推动城市建设、提供公共资源等为主要目标。但国际单项体育赛事多数为企业通过市场运作来形成市场主导型办赛,其根本目的即追求经济效益。由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长,政府为主导的办赛历史悠久,因此企业主体过于依赖政府办赛模式,只注重商业价值与经济效益,造成企业主體承办国际体育赛事时无法充分发挥市场运作能力,制约了国际体育赛事市场经营[5]。由此可见,政府主体与企业主体在国际体育赛事承建目的上存在严重分歧,如何对两者进行协调,才是我国国际体育赛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三、实施对策

(一)简化赛事组织管理行政审批

近年我国国际体育赛事为政府主导进行承建,加之我国行政部门数量繁多,导致办赛时行政审批过程冗长繁琐。201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由此簡化行政审批,简政放权,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功效[6],可以有效降低体育赛事经营与赛事组织门槛,节约办赛成本,为赛事市场化运作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扫清因政府公共部门不足造成赛事承建的障碍。

(二)完善体育场馆保障体系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后,当地综合利用奥运遗产,成立了诺坎普运动主题公园,对资源进行整合重复利用,同时可以延长赛事影响力。我国要注重场馆的标准化及综合性改造,如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可以承办篮球、冰球及国际演唱会等多种赛事,从而实现一馆多用,节约资源。如果是国际单一项目赛事,则应该在赛后通过整合优化,坚持公共、开放原则,让群众可以享受公共体育资源,为群众提供体育便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明确办赛目标

国际体育赛事举办目的是为了检验运动员竞技水平以及满足观赛人群精神需求。坚持“国家的体育就是人民的体育“的理念,在明确办赛目标时要以大众体育需求为本,减少盲目承建的数量,许多全面性的运动项目完全可以划分到单项赛事体系,我国应大胆尝试,将一些综合性体育赛事拆分成国际单项体育赛事,不仅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观赛需求[7],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项赛事的竞技水准。因此,应满足公众的体育精神需求,激发公众观赛与参与热情,减少赛事承办时期以及遗留期的资源浪费问题,并且可以以《体育法》为基础,总结历来国际体育赛事办赛经验,从基层出发,注重实践创造性,推进体育法律法规修改与完善,保障办赛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参考文献:

[1]王智慧.论体育强国视域下的国家体育话语能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03):257-262.

[2]肖荣华,袁峰.新时代迈向体育强国的征程——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意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01):13-17+22.

[3]于思远,顾帅,刘桂海.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战略体系研究——基于大战略理论的视角[J].体育科学,2021,41(06):78-86.

[4]范青亮,洪永淼.国际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及其评估——以马拉松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21(02):24-41.

[5]史悦红,蒲毕文.我国国际体育赛事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8,38(06):42-46.

[6]张现成,商执娜,吴家琳,等.我国体育赛事产业化实践中的法律规制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6):27-32.

[7]侯圣苍,张胜衿,刘黎明,等.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与我国的社会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02):12-16.

猜你喜欢

对策发展
诊错因 知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