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平等参与奥运会及未来走向

2022-07-08金晓禹

体育时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奥运会

金晓禹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053-02

摘  要  男女平等自古至今一直都是饱受争议的话题,在奥运会的比赛场上也不例外。虽然在女性的不断努力与争取中,女性地位在奥运会中有所改变。但尽管如此,在奥运会的赛场上,男性运动员和女性运动员在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至今仍然未能实现。本文从多个视角对女性在奥运会中的地位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为女性运动员在未来的奥运会的赛场上能够以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参加比赛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奥运会  女性地位  未来走向

一、女性在奥运会上追求平等的过程演变

男性与女性生来就是不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方是强于另一方,或是一方弱于另一方,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行的。但女性却长期受到歧视,在以促进世界和平为目的的奥运会赛场上,也存在过女性被不公平对待的时期。

(一)被拒之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大门之外

在传统思想的支配下,无论是古奥运会,还是现代奥运会之初,女性都是不被允许参与奥运会的。这一局面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首先,古奥运会赛场上的男性是裸体竞技的,如果有女性在场观看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而且受制于古希腊的宗教习俗的影响,当时的人们认为女性观看竞技比赛是对神灵的不敬,倘若有女性乔装打扮以进入赛场观看比赛,一经发现则会被处以死刑而推下悬崖。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受到的歧视,严重阻碍了女性发展的进程。女性地位一直被社会打压,与男性的待遇更是天差地别。在古希腊开始向奴隶制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女性的地位便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社会上几乎没有话语权,甚至被认为是属于男人的私有财产,因此女性受到嘲笑与鄙视便是家常便饭,有些女性甚至习以为常了。其次,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完备,致使人们片面地认为女性的身体在体能以及生物学上都逊色于男性,而且基本上不具备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他们甚至愚昧的认为女性的奔跑、跳跃等剧烈的体育活动会严重损害其生理健康,并认为女性进行体育运动不会生出健康的孩子。不仅如此,受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当时人们认为女人就应该是属于男人并且是依附于男人而得以存在的,并要受到男人的保護。他们所喜爱和追求的完美女性应该是柔弱且优雅的,而体育运动则被认为是属于强者的、属于男人的野蛮的暴力的运动。以上种种因素迫使女性不得进入观众席观看比赛,在奥运会的赛场进行竞技更是当时女性根本不敢想象的。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没有女性运动员参赛的这段时期,不仅仅是奥运史上的一大空白,更是奥运史上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二)女性地位在奥运会中的变化

1.女性思潮的觉醒。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性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地位也随之得到相应的变化,女性主义思潮开始觉醒。19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像男人们一样参加到工作中去,甚至可以完全胜任以前只属于男性的工作岗位,女性们也有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女性也有权利、有机会去到现场观看一些运动比赛。她们开始尝试一些网球、高尔夫球、骑马、游泳、滑冰、自行车雪橇等项目,这些比赛项目相对其他项目具有更多的美感,能展示出独属于女性的魅力。女性思潮的觉醒,不仅将女性从封建古板的社会中解救出来,为她们打开了走向新生活的大门,还为女性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这也为后来的女性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帷幕,使她们能够有机会在后来的奥运会赛场上大放异彩。

2.女性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最重要的是它的平等与公正。经过女性主义者的不断争取,终于在1900年女性被允许参加了第二届现代奥运会。虽然当时只有19名女性参加了此次的巴黎奥运会,她们参与的项目也只有网球、高尔夫球等个别项目。这是男女在奥运会上实现平等的重要的第一步,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突破,从此女性不用再被隔绝在奥运会的大门之外,而是有机会同男性一样的参加比赛。

(三)女性深度参与奥运会

1.女性参赛项目数量变化。经过女性主义者一百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争取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全部大项的参与权利,而且其中的小项的参与数量与人数也基本与参赛的男性运动员持平。而在1896年的现代奥运会赛场上根本没有女性的身影。50年后的1975年,国际奥委会首次发声,称“男女性应平等”。在1994年新版的《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的提出,要全面促进女子体育的发展,这为女子参奥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受益于二战后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女性的运动成绩有了显著性的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受传统观念牵制,转而赞成女性参加到奥运会的比赛中去。在奥运会的参赛人数上男女运动员的数量也基本持平,这标志着男女运动员在奥运会的参赛项目和参与人数上的平等,也达到了女性主义者所追求的“量”的平等。

2.女性参加到奥运会管理层。在国际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中,国际奥委会终于也改变了对女性的态度,由原来的不承认女性运动员身份到后来的大力支持女性参与奥运会,甚至还允许女性参与到奥运会的管理与决策中去。1894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成立,直至1981年才有两位女性进入到这个组织中来,这不仅仅为后来的更多女性进入国际奥委会开下了先河,更是女性在追求平等的参加奥运会的漫漫长路上的又一里程碑。在1997,国际奥委会才迎来了第一位女性主席,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申奥主席是由一名女性担任的,并成功得到了雅典奥运会的申办权,这是奥运历史上首次由女性担任申奥主席的职务。相比于奥运会举办之初的女性地位,如今的平等都是女性主义者一步一步攀越出来的巅峰。女性运动员所总结出的经验能更加丰富和促进体育的发展。如果在体育运动中缺少女性的领导者,那么女性在体育运动中的平等机会也将成为空谈。

二、“平等”的未来走向

女性能够参加到奥运会中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女性不断追求解放的结果。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懈奋斗与争取,不论是奥运会的参与人数还是参与项目数,女性都达到了与男性相同的数量,也完成了女性主义者想要实现男女平等的愿望。在取得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之后,让人喜忧参半。如此努力换来的男女在奥运会中的种种平等,是我们追求平等的初衷吗?为了实现所谓的男女平等,以男性的运动成绩为标准,不惜违背生理规律将女性训练得“男性化”,这是对女性的尊重与平等吗?

(一)尊重男女生理上的差异

性(Sex)是指区分一个种群的男性和女性成员的生理特征。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基因以及荷尔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就注定男女会有着各自不同的擅长领域。如果在追求男女平等的道路上,忽视性别差异这一前提,其结果会导致女性有向男性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男女性之间在奥运会上的平等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不顾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差异,简单的使男女双方达到同一个标准。女性所追求的是男女平等,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变成了追求男女“相同”。

(二)追求“质”的平等

虽然女性终于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达到了与男性的绝对平等,但这都只是为了达到平等而追求的表面的浅显的平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未来要追求的真正的平等,不应再是简单的“量”上的平等,而应该是在尊重男女性别差异的前提下,用适用于不同性别的评判标准,去追求男女性在“质”上的平等。所谓“质”上的平等,即是在尊重男女本身生理构造不同的前提下而存在的平等。体育是一种男女都可以融入的实践活动,但男女有差异,正视这种先天的差异十分必要。女性应摒弃追求绝对平等的错误道路,转为追求差异化平等;应放弃只针对性别的革命,转为追求两性的和谐发展。例如在参赛项目的设置上,更多地考虑到女性的身体承受能力,更多的体现一些人文关怀。用不同于男性展现其自身的身体素质与力量的标准,用符合女性生理的标准保持并展示独属于女性的力量,应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基础上用“更美”来展示具有女性气质的运动。而不是依附于男性的体育运动来展现自己的强壮。女性更应注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守护独属于女性的气质,以此达到两性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女性已经用自己的行动与成绩向世界证明了女性的实力,体育运动的内涵也因有女性的存在而更加丰富。百余年来,女性在奥运会中的地位演变都在反映着体育文明的不断提升,这不但促进了奥运会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只有在不断的成长与发展中,男女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能达到理想中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吕圣荣,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与妇女[M].北京:大眾文艺出版社,2000.

[2][美]卡拉·亨德森等.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熊欢.身体、权力与性别——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凡[J].体育科学,2010(08):16-28.

[4]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先小平.女性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地位变迁的特征[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02):23-26.

[6]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7]阎小良,许卫东,陈曙,张艳辉,徐向东.奥林匹克运动中女性参与领导决策的历程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1):1-5.

[8]单绿叶.国际体坛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历史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5):593-595.

[9]孔繁森.奥林匹克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10][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10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任玉梅.性别差异下的平等:女性参与奥运会的诉求探析[J].体育科学,2015,35(08):92-96.

[12]杜辉,王家力.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现状与展望——以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06):526-528+556.

[13]董进霞.女性·文化·体育研究动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4]聂啸虎.妇女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动向[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6):1-5+10.

猜你喜欢

奥运会
从刘翔到傅园慧:媒体心态变迁分析
里约奥运开幕式的“巴西”诠释
里约奥运会是中国男篮未来进步的契机
大选之夜,美国传媒业的“奥运会”
俄被禁选手自办“奥运会”
浅析媒介运行和公共关系在北京奥运会时期的功能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