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指标构建

2022-07-07姜建

教育现代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高校教师国防

姜建

(西北工业大学 发展规划处,陕西 西安)

一 引言

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始终坚持以培养国家重大战略亟需人才、解决国防科技关键问题为使命,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建设,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1]。随后,国家层面又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引导各高校建立国防领域人才专门的评价机制。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提出要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2020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对承担国防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教师,探索引入贡献评价机制。这些文件的出台,从不同程度上显示了国家对国防特色高校实施分类评价的高度重视[3]。但是目前,国防特色高校现有科研评价方式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针对国防科技人才的科研评价指标不够健全、评价标准较为单一、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的发展。因此,如何客观、科学、合理地对国防特色高校教师进行科研评价和激励,成为国防特色高校及科研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 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分类评价的内涵和研究现状

国防特色高校是带有明显的军工特色、主要面向国防军工行业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校[4]。国防特色高校教师是依托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瞄准国防科技行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一流国防特色学科和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发展进步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由于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定位的特殊性,针对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体系更应该从国防科技行业特色出发,全面考虑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在国家战略、国防科技发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多重需求下的素质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对其他人才科研评价体系的简单套用。

目前,关于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且普遍认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中存在评价标准选择失当、测评方法趋于简单等诸多问题。张泳等[5]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总结并指出以单一科研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会损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王前等[6]认为,我国人才评价中存在过分重视SCI文章发表等短期利益的现象,致使一些人才盲目追求论文数量,滋长了浮躁的学风和急功近利的倾向,甚至引发一些科研道德的问题,也造成了科研目标的本末倒置。王钢等[7]以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学教师评价尺度为对照,梳理出发达国家大学教师评价尺度存在着的三个特点,阐述了其对当代大学教师评价尺度构建的启示意义。

国内外学者也一直关注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从多种角度构建了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指标。杨玉圣[8]提出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应该“去SCI化”,形成以同行专家评审为主体、秉承公开评审原则、学术为本、为学术史负责的学术评价体系。刘颖[9]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创新人才,从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周期等多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多元化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并从潜力、能力和动力三个子维度对评价指标进行了设计。李文梅[10]针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特定群体,从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社会贡献、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组织协调等维度,构建了合理有效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评价体系。Yousif[11]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衡量大学教师的一般评价指标,然后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TOISIS法相结合,综合考虑卓越的研究和科学活动、教学质量、院系公共服务、知识转移、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方面,构建了一种区分不同岗位职责的分类评价体系,并以苏丹大学教师评价为实例,证实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相关学者虽已针对现有科研评价体系的缺点及不足进行了详细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指标、评价效果及评价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的高校中进行了案例检验及数据分析。但现有科研评价体系研究大多未区分科研人员的国防行业特色,缺乏对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的系统研究和细致结论。因此,要想实现对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的合理评价,必须探索一种符合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趋势的科研分类评价指标。

三 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指标构建

(一) 构建原则

国防科技工作具有保密性高、应用性强、战略意义大的特点,对国防特色高校教师进行科研评价需同时把握国防科技特色、科学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将国防行业发展需求和国防特色学科牵引相结合,克服“五唯”倾向,根据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的学科领域、研究类型、聘任岗位、发展水平、成长阶段等特点,协同考虑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的共性和特色,既要科学评价国防科技人才的实际贡献,又要简单易行、层次分明。

(二) 指标设计

本文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邀请由国防科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国防特色高校从事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管理的行政人员组成的15名专家,按照德尔菲法理论要求[12],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多轮的咨询讨论,设计出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指标,包含师德师风表现、国防特色成果、共性成果3个一级指标,政治纪律、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国防人才培养、国防科研成果等9个二级指标,以及培养学生中从事国防科技工作情况、毕业生承担型号任务情况、国防理论创新成果等16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指标

(三) 基于AHP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假设邀请K位专家,根据1-9标度法[13],对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各级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和评价[14],得到表示各指标相互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G,基本形式如式1所示。

可得判断矩阵G的特征值λ。

为保证判断矩阵G的一致性,需对判断矩阵G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可表示为:

式中,RI表示1-9维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1-9维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各指标的权值iω可表示为:

假设,邀请N个专家根据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关于各项指标的量化要素完成质量和完成度、研究成果在国防领域的认可度、专家评议认可度等,分别对国防特色高校教师进行评分,假设第m个教师的评分向量Sm表示为:

式中,wl表示第l个评价指标的权值,如存在多级指标,则wl由对应各级权值相乘所得。

四 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算例分析

以某国防特色高校的5位教师为对象进行科研评价,邀请了7位专家根据教师各项指标的量化要素完成质量和完成度、研究成果在国防领域的认可度、专家对其评议认可度等,按照总分10分的标准,分别对5位教师进行综合评分后取加权平均,得到5位教师的专家评分,如表3所示。

表3 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专家评分

本文还邀请5位专家对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各级指标进行评分,为突出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专家在对指标进行评分也适当增加了国防特色成果在其中的比重,得到科研评价的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和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科研评价一级指标AHP结果

科研评价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和权重如表5-表7所示。

表5 科研评价二级指标AHP结果

表6 特色成果二级指标AHP结果

表7 共性成果二级指标AHP结果

科研评价三级指标判断矩阵和权重如表8-表13。

表8 国防人才培养三级指标AHP结果

表9 国防科研成果三级指标AHP结果

表10 国防科技贡献三级指标AHP结果

表11 人才培养成效三级指标AHP结果

表12 科学研究成效三级指标AHP结果

表13 国际合作与社会服务成效三级指标AHP结果

通过将指标权值与专家打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到5位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的总评分为(6.8857,7.2757,6.2751,7.1457,6.9605)。总评分体现了对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导向,突出了国防科技成果的质量和贡献特点,可作为国防特色高校教师岗位晋升、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资源分配等的重要评价依据。

五 结语

本文以国防特色高校教师为研究主体,分析了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分类评价的内涵和现状,坚持将品德、能力、业绩作为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的科研评价标准,构建了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为各项指标提供了可实施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某国防特色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实例验证了指标模型的适用性,为国防特色高校进行教师科研分类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计算模型。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高校教师国防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国防小课堂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