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东盟的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商贸人才培养体系探究与实践

2022-07-07谭俊杰

教育现代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汉语言东盟国家留学生

谭俊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一 引言

我国经济自2014年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发展形势较上一阶段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明显。经济结构性的变化建立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之上,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市场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专业应用型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复合型等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并迫使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对原有已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做出改革与创新。对东盟经贸发展方面,我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而东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逐年稳步发展且内容丰富。广西北部湾地区在我国对东盟国家经贸往来有着绝对的区位优势,经凭祥和东兴等地通往越南的陆路交通在物流时效和成本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尤其满足新鲜蔬果、电子设备、大型机械设备通过铁路或公路进口和出口至东盟国家;经钦州、北海、防城港码头的海运线路辐射至东盟沿海各国,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国际区域合作奠定港口基础;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为中心发展的空港经济区进一步加速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2019年揭牌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则为广西发展对东盟的金融、数字经济、医疗、智慧物流等奠定了基础。综合来看,广西区内对跨境商贸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熟悉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且具备国际商贸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更多,而应用型高校对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储备的要求也在增加,广西区内高校跨境商贸人才培养体系如何进行发展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是我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针对经济新常态变化提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指导意见,强调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高度吻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针对广西发展面向东盟辐射全球的北部湾经济区这一特色,《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区内高校就对接东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教育教学国际合作做了详细规划和指导,以稳步提升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优势[1-2]。

自2003年我国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以来,广西区内高校持续积极主动推进与东盟成员国教育机构开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交流合作。截至2018年统计,全年共有9000多名来自东盟国家留学生在广西区内高等学校进行专业学习,除汉语言学习外还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专业学习。东盟国家留学生更有意向和计划毕业留桂发展,服务东盟成员国驻桂企业和驻东盟中资企业。同期,广西区内高校全年有5000多学生赴东盟国家高校进行6至12个月的短期交流学习,是全国派往东盟国家交流学习学生人数最多的省区。综合来看,广西区内高校发展对东盟的教育教学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交流,符合我国与东盟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并且跨境商贸相关专业仍将是东盟国家留学生的热门选项。但是在未来如何进一步加深合作,如从跨境商贸相关专业教育教学合作向更深层次的联合办学发展,需要从现有的合作路径和办学经验中寻找问题和新突破点。

二 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东盟高校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

(一) 东盟各成员国高等教育发展差异化带来的机遇差异化

东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各成员国的高校获得本国财政支持力度不一,这直接影响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各成员国受到早期殖民统治影响,高校在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授课语言等多方面与欧美国家有着相似之处,为国际教育教学合作及联合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公开信息显示(表1),新加坡高校数量不多,但在世界大学QS排名中处在高位,会计、财务、金融、船运等商科专业与欧美国家相关专业资格考试有紧密衔接;文莱的高校同样数量有限,但也属于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3-4];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拥有较多被我国认可的高校,能够为本国和海外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并且商科专业也与欧美相关专业资格考试有着紧密的衔接[3];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高等教育资源则相对有限,在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海外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合作是这4国高校实现改革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3]。

表1 东盟成员国高等教育学校数量统计

结合当前广西区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需求,尤其是跨境商贸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对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教学合作的空间较大,如进行6至12个月的短期交换留学生项目、进行6至12个月专任教师教学工作等活动;在对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开展教育教学合作方面,则更加侧重于吸引该国学生赴广西区内高校进行专业学习。广西区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选择东盟成员国合作高校方面,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高校进行不同内容的合作项目[5]。

(二) 现有师资力量对未来发展联合办学仍存在不确定性

东盟成员国高校师资水平存在差异,以教学语言(表2)为参考,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新加坡、文莱、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本国高校教师基本具备使用英语进行授课的能力,这对于海外留学生选择到这些国家进行交流学习提供了便利性,即留学生仅需掌握英语即可开始专业学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受师资力量薄弱和吸引海外人才力度有限等因素影响,这些国家的高校仅提供非常有限的课程进行英语授课,有些甚至无法使用英语进行授课,这导致了海外学生需要提前学习该国的官方语言,即小语种,这在国际教育教学合作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阻碍[3-4]。

表2 东盟成员国官方语言和教育机构教学语言

反观广西区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力量雄厚但教学语言同样不具备明显优势,即大部分区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不具备海外留学经历以及英语在直接对话沟通方面的障碍,无法进行全英文授课。所以,在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赴桂学习需要设置中文语言要求,以便于留学生与本地专任教师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6]。

(三) 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偏低对开展远程教育存在挑战

东盟成员国中新加坡和文莱的高校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信息化程度较高。以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为例,学生(含短期交换留学生)自入学第一天起就需要通过学校在线平台(eLearn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进行课程选择和查询、课表和通知查阅、课程最近进度和与教师沟通、课程作业及相关考核材料递交、网上图书馆等大多数教学活动;因此基于eLearn建设的在线课程在课程内容、沟通方式、平台稳定性等方面已经很成熟,学生和教师可以降低对传统面授的教学方式的依赖,并完全依托eLearn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和课程考核等工作[7]。

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方面较新加坡和文莱的略低,但大部分高校拥有在线学习平台,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的高等学校则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中处在落后阶段,不少高等学校甚至不具备依托互联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条件。

当前广西区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处在初期阶段,各高校拥有在线学习平台,但已建成的在线课程数量有限且仍然高度依赖传统面对面授课。所以广西区内高校也面临着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偏低的问题。

三 对接东盟的跨境商贸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及反思

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政府搭桥和校校积极主动谋合作,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持续扩大与对外开放合作。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广西区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源朝着多元化发展,学生学习经历更是因开放化办学得到极大地丰富。

生源多元化方面,据统计,近五年内平均每年有超1万名东盟国家留学生赴广西区内高校就读,留学生选读专业由早期的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扩大到农学、工学、商学等各个不同专业,尤其商科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成为东盟国家留学生的热门选项专业。背后原因在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在东盟国家深耕并带动了当地的对外经贸,尤其是对华进出口贸易整体规模激增,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变得更加热门甚至紧缺。“留学广西”品牌正是在这期间建立[8]。

同时,广西区内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也获得赴东盟国家高校开展短期交换留学生机会,部分高校将合作办学升格为“3+1”“2+2”“0+4”等模式,开放包容的教育教学合作对于培养我国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较强跨文化交流的跨境商贸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入改革,从宏观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到课程教学阶段的培养方式和方法选择都面对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在与东盟国家开展跨境商贸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合作工作中就必然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一) 积极推进“1+X”专业认证工作,实现教育教学竞争力升级

我国跨境商贸相关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数字经济、数学金融等的人才培养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为指导下,开展“1+X”专业认证。“1+X”证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高校相关专业向社会相关行业及用人市场发展需求看齐,并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高素质人才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融入现有的单一“学历证书”后,高校对学生的育人培养不再为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培养,转而发展为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点进行的技能规划与培养,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并与社会相关行业职业技能对接,满足毕业即就业的基本用人条件。因此高校必须在短期内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校企合作创新协同育人,实现下一阶段专业认证及教育教学竞争力提升。

(二) 强化汉语言教育和有效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并进

强化汉语言教育,注重汉语言开展专业学术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适当放宽汉语言全通能力培养,缩短留学生入桂高校学习过渡期和适应期。自东盟国家来桂留学生进行的跨境商贸相关专业学习为4到6年,但并不包含汉语言学习时间。广西区内高校提供1至2年的汉语言学习,为留学生提供语言过渡期,但也延长了留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可根据情况进行汉语言学习与大学一年级专业课程融合,如大学一年级专业课程以双语教学为主,至二年级后将逐渐增加以汉语言为单一授课语言的课程比重。

早期推进的双语教学,更倾向于培养和提高国内学生运用外语进行沟通和专业问题解决的能力;而现阶段的双语教学,则包含了教师具备国际交流的能力体现,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广西区内高校在短期发展建设规划中,体现对接东盟之特色,通过提供短期访学和继续深造教育机会,激励和培育新一批具备中英(英语)、中越(越南语)、中马(马来语)、中泰(泰国语)或中缅(缅甸语)的双语教学能力骨干教师。

(三) 在线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转变

在广西,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2018-2020年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就教育教学信息化进行了重点建设。结合各高校前期已有在线教学平台基础资源,广西每所高校都建设了富有本校办学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并发布在慕课中国等在线开放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此外各所高校均内部建设有非公开的线上课程,基本满足部分专业开展线上线下交互式授课。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正在逐年提升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也为了适应信息化教学发展了转变,不再以单一讲授为主。

四 结语

跨境商贸相关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更加开放、深层次合作、多元化生源、信息程度更高的教育教学工具和方法之大环境。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跨境商贸相关专业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而短期面对专业认证、双语教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等任务和挑战,正是跨境商贸相关专业要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和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发展指出了方向。唯有解决当前的关键任务和挑战,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商贸相关专业在东盟国家已经形成的“留学广西”品牌将更具有辨识度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汉语言东盟国家留学生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