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政融合教学

2022-07-07潘海珠刘彦忠姜永增杜鹃黎明

高师理科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导论计算机科学专业课

潘海珠,刘彦忠,姜永增,杜鹃,黎明

专业认证背景下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政融合教学

潘海珠,刘彦忠,姜永增,杜鹃,黎明

(齐齐哈尔大学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分析其涵盖的专业技能要求与人文素养,结合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特点,深挖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重点关注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的相容性,设计相关联的思政案例,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践行价值引领和专业技能传授的融合思政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了专业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为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思政;专业认证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相关知识的入门与向导课.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计算机核心课程有关信息,观摩演示计算机在互联网+、物联网环境下不同领域应用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常识和专业核心架构,初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计算机科学中新出现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作为一门理工科课程,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接受的教育重点也在知识和技术层面.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找准切入点是实施的关键.针对特定的专业知识点,深挖其相关的思政元素,可以从科技活动的人文后果、科学性思维方式、应用于专业领域的伦理要求、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指向等方面出发,从家国、社会、科学、文化、法治和职业等视角,将新时代国家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优良传统文化观、现代法治观和职业修养观等[1-2],融入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全过程.联系专业实际,结合专业认证标准,开展了融合思政的专业课教学,以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为依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计划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修养教育,培养勤思考、有感悟、重使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 融合思政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设计

1.1 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

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简称,是对高等院校和专业教育质量的一种资格认证,该认证最早起源于美国.达到认证标准的高校专业毕业生,可以得到国际化认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旨在运用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完善工科人才培养,实现专业建设标准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等效认证的工程技术人才.高等院校根据专业认证标准,进行专业建设,完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保证专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3].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5版)标准,将毕业要求进行了细化,涵盖知识、技能及素养[4-5].知识与技能主要对标专业教育中的专业技能及能力的培养,而人文素养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以及专业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加以培养.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6-7].因此,专业认证下的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机结合[8],在专业认证的标准框架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与职业修养等融入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系统化专业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细化课程思政总体目标,完成专业课程融合思政的构思、设计及实施.

1.2 计算机科学导论的思政融合教学设计

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将育人的核心价值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入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将思想认识、道德规范、政治观念等有机融入教学过程[9].这种“融入”即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其必须与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环节相融合,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引领意义[10-11].以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为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1)深入分析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涉及计算机类学科的许多专业课,主题丰富,针对原教学大纲中要求一般了解的知识点,授课难度不大,可以挖掘其相关的思政元素,在有限的学时内教授知识,融入思政教育.如在讲解计算机类型的相关内容时,介绍超级计算机,同时介绍我国在超算研制领域取得的成绩,如“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号”等,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行业自信.(2)制定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有思考,有反馈,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点,为后续专业课学习蓄力.(3)修订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材料.将思政教育写进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中标明思政融合知识点,在教案中突出课程思政育人环节的教学设计.(4)依照教学文件的思政环节,设计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关注学生课堂反馈及收获.(5)通过课堂教学反馈,不断修正和调整思政融入点,使专业课中的隐形思政教育发挥育人功效.

按照专业认证标准的评价要求,从12条毕业要求标准出发,针对其中涵盖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要求,对标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挖掘专业理论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点.结合课程学习目标,从不同角度融合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创新与知识产权、使命与责任、行业法规等,通过设计思政案例与热点事件,将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课程知识点、课程思政案例关联起来(见表1).

表1 专业认证关联的课程思政示例

2 融合课程思政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实施

实施对象为齐齐哈尔大学2021级计算机类本科生,4个课堂共184人.计算机科学导论是面向计算机大类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在以往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尚不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该课程多以传授知识点为主,因此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与学生互动较少,导致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2.1 课堂教学

在融入思政的导论课教学中,运用多元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讲授课程知识点,紧密联系相关的思政案例,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通过应用案例了解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基本组成时,讲到冯·诺伊曼计算机,概念枯燥,但提到中国量子计算机“九章”时,学生的课堂关注度明显提升.通过对不同类型计算机的讲解,特别是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下课前常规的知识点总结环节改为使用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将知识点做成小题目,使学生通过手机在课堂参与答题,既巩固了知识点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大大增强.

2.2 课后作业布置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增加学生的自主实践环节.增加开放性题目的比重,减少对知识点的记忆要求,使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充满期待.例如:在讲解算法与软件章节内容时,介绍开源程序设计语言Python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领域的应用,布置学生课下登录“中国大学MOOC”平台,利用课余碎片时间,通过手机即可观看编写爬虫程序、词云小程序等教学视频,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推荐优秀公众号的科普小文,读懂编译器的实现及作用,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概要知识学习,以及课下阅读,理清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相关章节内容时,请学生讲解并讨论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也认识到软件自主知识产权与创新的重要性.思政融合的导论专业课程教学,使学生的专业视野更开阔,同时,发挥了手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预期目标.

2.3 成绩考核

在成绩评价体系上,纠正唯期末考核的评价方式,强化过程评价,关注课堂思政教育的学生反馈.结合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包括知识点相关应用场景的讲解与讨论,课上“雨课堂”的知识小测,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的愿望纳入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效果评价观测点,以此加大平时分数的权重,鼓励学生增强学习后续专业课的信心,不断进步.

3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政融合教学实施效果

在专业认证标准下开展思政融合教学,明确地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写入教学大纲,将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安排写入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性地开展思政无痕融合的专业课教学,更好地设计了教学思政案例,使这种隐形思政在导论课教学中更加生动化、具体化.以专业知识点为依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初期和末期分别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问题主要聚焦于学生在专业选择的初衷、未来的打算,以及对科技强国与科技创新、高端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等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等.经调查发现,43%的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受到了国家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等战略的影响;78%的学生通过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专业加深了认识并对未来专业课学习充满期待;83%的学生认为有责任为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出贡献.因此,作为新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做到专业上领进门的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国家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文化认同的引领,思政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按照表1中的设计开展相关知识点的思政融合教学,结合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学生课堂的听课状态呈现出了较好的面貌,积极参与课堂思考,主动与教师沟通和交流,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显著提高.

在专业认证框架下实施融入思政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过程中,还有些方面有待加强.首先,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强化思政育人的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对以专业课知识点为依托进行思政教育的反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其次,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培养目标,教导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点,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和愿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其它专业课形成合力,达到同向同行的效果;第三,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学生评价方式改革,评价一门课程的思政融合教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以及对其今后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影响.

4 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已全面展开.在计算机专业认证的准备与实施阶段,针对专业认证评价标准,结合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开展了思政融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深挖思政教育元素,结合国内外热点事件,紧密联系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加深了学生对专业发展与应用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感,以感促学,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了专业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科学地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政融合教学,以点带线,以线促面,为计算机专业其它课程的思政融入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构建具有计算机专业特色的系统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

[1] 项波,吴仰祺,杨路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4):152-155.

[2] 姜大志,熊智,杜支强.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略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1(3):85-89,94.

[3] 杨宇祥,邵 伟,高瑞鹏,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197-198.

[4] 王薇,杨丽萍,林欣欣,等.基于专业认证的课程思政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0(4): 5-9.

[5] 王世勇,董玮,郑俊生,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方法研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6(3):15-22.

[6] 颜甜甜.高校如何更好践行课程思政[J].戏剧之家,2020 (10):156-157.

[7] 张兴海,李姗姗.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四论”[J].中国高等教育,2020 (13): 7-9.

[8] 李剑光,王霞,孙双双,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审视[J].化工高等教育,2020(4):49-53.

[9] 贺利坚.一种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工类专业课教学设计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9 (11): 7-10,15.

[10] 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7): 4-7.

[11] 臧睦君,柳婵娟,刘通,等.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思政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0(8): 67-69,74.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PAN Haizhu,LIU Yanzhong,JIANG Yongzeng,DU Juan,LI Ming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ntrol Engineering,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Aiming at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the professional skills requirements and humanistic quality in it are analyzed.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are explored.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politics is strongly concerned.And the rel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are designed.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urse,which reflects the idea of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pecialized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cing the value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eaching.The role of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has been fully exerted.It has played a very good exemplary role i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P301∶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22.06.017

1007-9831(2022)06-0095-04

2022-02-11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QDJG-2020kcsz17)

潘海珠(1976-),女,浙江湖州人,教授,博士,从事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研究.E-mail:haizhupan@163.com

猜你喜欢

导论计算机科学专业课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吉林省一流转业建设点
——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Privacy Preserving Solution for the Asynchronous Loc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