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2-07-07李慧罗

李慧罗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经贸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1 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思想交流空前频繁,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水平,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它也是大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大学英语是大学生与外来文化碰撞最为直接、最易受国外思潮影响的课程之一,因此,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它有助于大学生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大学英语课上,教师基本上是以知识点讲解为主,对德育方面关注不够,课程思政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1]。因此,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传播中国文化,使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在中外制度、文化、道德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学习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发展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还存在一些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以知识传授为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重知识轻育人。教师多以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为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提高,但忽视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缺乏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2.2 教材凸显西方价值观

大学英语教材为了保留英语语言的原汁原味,素材多选自西方的文献,反映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但涉及中国社会主义的内容非常少,教师很难从教材中挖掘出足够多的思政元素,因而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2.3 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欠缺

许多大学英语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比较薄弱,在课堂上忽视思政教育的渗透,对思政知识点也不熟悉,难以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部分教师有意识并主动开展思政教育,但由于方法欠缺、生硬植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4 忽视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目标

许多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没有考虑到专业特色,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专业内涵与外延来制定个性化、有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对策

为了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3.1 教学目标应注重思想引领

大学英语课程应积极响应国家“三全育人”的政策,制定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课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品格的塑造,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2 教学内容应有效融入课程思政

教师应根据单元主题和文章内容,深挖相关的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也可结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西语言和文化对比,使学生体验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魅力,提高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3.3 教师应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推动大学英语教师进一步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施。可以通过高校间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教学观摩、教学或专题培训等机制和活动,加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坚持学习,了解国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开阔思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价值观审视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将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3.4 课程思政要结合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

在开展课程思政时,教师可结合任教班级的专业,挖掘适合学生成长和要求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学生的关注点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比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需要到乡村小学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植入师风师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自身价值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

大学英语课堂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不仅教授英语语言知识,还会传授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长期接触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会导致学生热衷于西方的习俗、价值观念等,从而使中国文化的身份得不到认同。因此,在学生价值观形成和转化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唤起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并学习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元素,将中国文化“走出去”。

4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大学英语教材虽然许多内容选自于西方文献,但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非常丰富。下面将以笔者使用的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进行思政元素挖掘。

4.1 引导学生了解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读写2第一单元“Time-Conscious Americans”讲了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其实中国人也相当有时间观念,教师可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的专家、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火速集结支援疫区,日夜奋战、齐心协力的“中国力量”,10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以及“一省包一市”“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等全国一盘棋的全局战略,使学生感受中国政府的高效务实和始终把人民利益和生命健康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决心。同时,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其他国家一起并肩作战、共克时艰,体现了大国担当。

4.2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读写2第六单元“The Trashman”从一个垃圾工的角度阐述了人们对垃圾工不友好的态度,但他很敬业,决定继续做下去,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中国的清洁工也非常敬业,他们拿着不高的工资,却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兢兢业业,可号召学生对清洁工多些理解和关爱,倡议人人都做环境卫生保洁员,还可结合中国的敬业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讲述敬业和奉献。读写2第七单元“Face to Face with Guns”讲述了作者在家门口被人持枪抢劫的惊险遭遇,并发现周围的人都和他一样担惊受怕。可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自由、法治”,对比中美两国政府对民众持有枪支的不同管理制度,阐述自由、法治的意义,使学生意识到目前享有的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和中国政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不用担惊受怕,只因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读写2第十单元“Being Honest and Open”(做个诚实正直的人)一文通过事例阐述了“正直三角原则”,其中的诚实坦白、坚定信念、给予他人表扬等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诚信、友善的修养。

4.3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典故等融入课堂,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奠定基础。读写2第四单元“A Test of True Love”讲了一位女士通过真爱测试确定一直保持书信往来但素未谋面的军官爱的到底是她的品质还是外貌的故事,教师可引用典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教育学生不能以貌取人。读写2第六单元“As His Name Is,So Is He!”讲了人如其名。中国的姓名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年深月久的历史,反映了中华民族交流融合的历程;而每个人的姓名也饱含了父母对子女的期待。教师可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或来由,探寻自己姓氏的文化渊源,了解中华姓名文化。

4.4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良好的习惯

大学英语课程应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引领,使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培养健康良好的习惯。读写1第四单元“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讲了如何塑造良好的形象,教师可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积极向上,做最好的自己。读写1第五单元“The Battle Against AIDS”主题是关于艾滋病的,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科普宣传,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正确看待艾滋病,不歧视艾滋病人,针对社会上有些恶意传播艾滋病的现象,教育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不做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事。读写1第九单元“College Success Made Easy”一文告诉大家如何激发自己身上的潜质,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读写2第五单元“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讲述了父母对女儿抽烟感到担忧的故事,可宣传吸烟对自身及他人的危害,使学生远离烟酒和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同时,也可融入“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中华传统,使学生意识到父母对孩子的时刻牵挂,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应该让父母担心。

4.5 宣传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读写1第三单元“A Good Heart to Lean On”是关于一位腿有严重残疾但仍顽强自立、兢兢业业工作的父亲的故事,可教育学生理解和学习职业精神和规范,培养职业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品格。读写1第八单元“Text A Birth of Bright Ideas”阐述了潜意识和创造力的关系,一个人的洞察力越强,潜意识的信号就越鲜明,创造性就越大。本单元“Text B Ways of Increasing Creativity”又讲了提高创造力的方法。可适时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行为习惯。

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寻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使大学英语课由单纯的英语技能传授转向对学生品格塑造和价值引领的主阵地[3]。

5 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个案分析

下面将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选取读写1中的第三单元“A Good Heart to Lean on”(《善心可依》)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展示。

5.1 课前导入

文章讲述了作者的父亲腿部有严重残疾但仍然自强自立的故事。许多人对残疾人缺乏尊重,甚至会模仿他们的样子。因此,学习文章前先利用超星学习通发布一个小问卷,了解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问卷共两个问题,见表1。

表1 对残疾人的态度问卷

教师根据学生在问卷中的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残疾人的不易,接下来分组完成活动。活动共三项,教师提前准备好道具(一条结实的长绳子和棍子、筷子、不透光布条)。具体的活动方式如下。

(1)单脚走。用绳子绑住学生的一只脚踝,吊起来将绳子挂到肩膀上,使这只脚不能着地。为了保持平衡,学生可以拿棍子当拐杖,然后在教室里走两圈。

(2)左手夹物。用左手拿筷子,夹取桌上的粉笔头,至少成功夹取十个放在指定位置,记录一共用多长时间。

(3)蒙眼走路。用布条蒙住眼睛,在班里走一圈,可以拿棍子探路。

教师根据小组数量,大概平均分配每项活动的名额。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利用学习通抢答功能选出本组的活动任务,练习并展示,在整个活动期间,要提醒学生相互协助,确保安全顺利地进行。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用英语说出自己刚才的感受。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能练习英语表达,还能真切感受到残疾人的不便和尴尬,引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

在学习通上发布一个讨论:What would you feel if your father was a disabled person?How would you treat him?通过词云查看学生回答的关键词,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残疾人更加尊重。之后导入新课的学习。

5.2 课中融入

5.2.1 利用单词学习环节进行引导

思政元素可以利用任何适当的时机通过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中,比如单词的学习。学习单词要结合语境,放在句子和篇章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词。在选取例句时,就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如:单词aid(帮助、援助vt./n.),通过例句“During the epidemic,Chinese government has provided medical aid to more than 150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政府已经向150多个国家提供了医疗救助。),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决心。单词inward(内在的adj.),可以使用例句“Compared with appearance,in ward beauty is the real beauty.”(相比于外表美,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2.2 通过文章学习进行渗透

文章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巧妙渗透。文中的父亲虽然身有残疾,但工作仍然兢兢业业,即使是雨雪天气也从来不缺勤,甚至是需要坐着儿童推车由子女推着去地铁站。体现了父亲的“敬业”精神,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敬业”不仅仅是对参加工作以后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业”也可以指学业。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努力完成学业,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也是敬“业”的表现。同时,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分享爱岗敬业的先进人物事迹,培养“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品格。

父亲从不自怨自艾,也不嫉妒别人的幸运,他比较看重一个人的善心(good heart),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讲到此处,教师提出问题:Are you a kind person?What doyou think is a“good heart”?可开展小组讨论,并通过学习通选人回答,之后教师点评,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正面引导,并结合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无数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教育学生要有善心,做一个善良的、积极向上、坚韧不屈的人。

文章讲完后,回看开头的一句话“More than I realized,Dad has helped me keep my balance.”学生讨论问题:Who leans on whom?(文中作者和父亲,到底谁依靠谁?)身体上,父亲需要依靠儿子的帮助;精神上,儿子却依靠父亲,父亲的坚毅时刻鼓舞着儿子。联系现在的社会现状,许多人抗压能力较弱,不珍爱生命,教师教育学生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3 课后拓展

文章讲述了父亲的伟大,但作者之前并未意识到,而是在父亲去世多年后才幡然醒悟,并悔恨之前对父亲的不耐烦,而这正应了中国的古话“子欲养而亲不待”。学完后,让学生考虑几个问题:

·Do you love your father/mother?

·When’s your father’s/mothers birth day?

·What’s your father’s/mother’s size of shoes?

·What’syour father’s/mother’s bestwish?

·Father/Mother did so much for you,but how much did you do for him/her?

·Do you really know your father/mother?

学生回顾、反思自己平时对父亲/母亲的态度,并写一篇英语作文My Father/Mother;同时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及时行孝,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 Good Heart to Lean on这篇文章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文中残疾的父亲不仅给学生树立了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高大形象,也能引起学生对残疾人、对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同时,还能唤起学生对长辈、对家人的恭敬和友爱。教师可充分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内容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爱生命,关爱社会和他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6 结语

我们国家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高等教育领域合力形成“三全育人”的局面。大学英语课程受众面广,不仅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政元素。教师应勇于探索,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