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022-07-05李红志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初中语文

李红志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德育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迎合时代趋势,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在完成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获取丰富知识、技能的同时,受到切实的德育教育。基于此,以下就将初中语文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德育教育渗透的路径,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语文;德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符合新时期的要求,随着德育所实施的教学工作,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极为有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德育教育中,学生被优良精神、品质所渲染,积极反思自我,调整自己的状态,认真学习,夯实语文基础,健全人格品质,为自身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深入挖掘教材,寻找德育元素

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层层筛选、慎重考量的,其中大多源于名人名作,除了具有突出的知识性以外,还蕴藏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来说,这点同样如此。细心观察初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不少德育元素,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力载体。所以,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深层次地挖掘、剖析语文教材,寻找其中的德育元素,并且加以展示,带领学生学习、探究,让学生在获取丰富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短文两篇》,其中包含了两篇文言文,分别是《陋室铭》、《爱莲说》,可以发现的是,这两篇文言文都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慕虚荣、两袖清风的情怀和品质。这样的文本格调清新、淡泊明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然和谐的美感和道德修养的有力体现。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调整自身的心态,体会作者不被名利诱惑、高风亮节的精神品质。这正是现今社会倡导的,值得广大学生学习。总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将教材作为入手点,寻找德育元素,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升华思想品质,树立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解读人物形象,树立正确观念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涉及到不少描写人物的课文,其中很多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下,学生也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到一些可贵的精神、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当然,在此期间,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文中刻画的主人公,从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等方面解读其身上的可贵品质,在无形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这一课的时候,在介绍主人公事迹的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解读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学习其道德情操。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交流会,在规定主题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直抒己见、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见解,体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使白求恩的事迹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之中。这样,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实现优质氛围的营造。通过这种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主人公身上的品质、精神,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树立健康、正确的三观。不仅如此,德育教育的渗透还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思路,探索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和探究之中,为高质量语文教学的实施创造良好前提。

三、激活思想情感,强化德育效果

语文具有意境美、语言美,语文教学是实现语言知识传授的重要渠道。基于德育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尝试从情感角度出发,在明确语文特点的前提下,以情境创设的方式,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和文本交流、对话,体会到文本传达的思想情感,以强化德育成效。例如:在教学《黄河颂》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并未直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而是将信息化设备利用起来,为学生播放了《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这一音乐作品,营造良好的气氛,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此前提下,鼓励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黄河的了解、认识。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清楚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黄河紧密联系。完成上述操作后,在大屏幕上呈现和黄河相关的素材,包括文字和图片,配合这些素材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本篇课文主要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朗诵词、歌詞。需要说明的是,在朗诵过程中,要注意停顿,把握好节奏,表现出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赞颂之情,还要将黄河的气势读出来。当朗读完毕后,进入感知环节,感知文本内容,感受文本的感染力,使学生懂得作者是怎样在诗歌中融入自身情感的。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将思想情感作为切入点,不但唤醒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还有效激发了其爱国精神,较好地达成了德育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有力举措,更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值得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深入挖掘教材,寻找德育元素;解读人物形象,树立正确观念;激活思想情感,强化德育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构建优质语文课堂,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效。

参考文献:

[1]田光伟. 新课革新德先行,润物无声心脾沁——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2):1.

[2]梅升平. 审情度势润物无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 文学少年, 2020.

[3]曾燕. 以"文"传道,润物无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策略[J]. 今天, 2021(11):1.

[4]邓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2020.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德育初中语文
《中国德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