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预习设计,撬动高效课堂

2022-07-05蔡海蓉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4期
关键词:要素作业教材

蔡海蓉

摘要:2021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双减”背景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刻不容缓,优化预习设计,成了撬动高效课堂的一个支点。

关键词:预习设计;高效课堂

一、设计预习作业的目的

1.预习,让课堂听讲更有目标。

没有预习,听课就没有针对性。我们知道,学生的预习时间总是有限的,再加上个人能力的限制,因此,不可能在预习时,把教材全都领会。学生通过预习,发现自己在本课学习中存在的知识盲点,盼望着上课时能得到解决,这样,听课时的目的性自然就比较强了。

2.预习,让课堂学习更有效果。

表面看,学生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课,实际上每个人听讲的起点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没有预习的学生,如果再加上基础差,上课时,要想听懂就很困难了,甚至根本没有精力去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已经充分预习的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的领会,上课时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

3.预习,让学生思维更有张力。

钱三强教授说过:“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

从当下来说,预习可培养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这就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持久的预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自主地初步疏通知识脉络,理清知识结构,尝试解决问题,学习力就是在日复一日的独立思考中得到提升。

从长远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代的变迁日新月异,要想在一生中都能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只靠学校学的那点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再学习,这种学习则主要靠自学。而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再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与必须性。

二、目前预习作业的状态

1.简而化之

大部分一线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会用这样老三条:1.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查词典理解不理解的词语;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了解作者。这样的预习每一篇课文几乎都能适用,因此笼统而无重点、过场而不深入,这样的预习这就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更无营养,弃之又“心有不甘”。

2.繁而杂之

这样的预习作业,几乎囊括了本课学习的所有内容,比如这份《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预习作业。这份预习设计,“三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到把握课文内容、人物品质,到提出疑问,再到拓展延伸、日积月累,老师考虑得非常全面。然而,他唯独没有考虑到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一,完成这份预习作业要多长时间;二,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完成这份预习作业;三,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在预习时完成。

三、有效预习作业地策略

那么,如何磨好预习这把“刀”,才能使预习真正有效呢?我认为,需要教师在预习上下足功夫,重视预习,思考预习,反思预习,从预习内容、预习形式等各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才能让课堂的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

1.紧扣教材重点,落实预习内容

内容决定高度。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质效,就必须抓住预习的重点难点。研读统编版教材编排体系,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从精读到略读,再到单元训练进行编排的,以单元要素为线,而每一篇课文后面的课后习题,则紧紧围绕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而这恰恰是单元教学、当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预习的重点。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要素是“分清内容主次,体会作者时如何写主要部分的”,这就是本单元的预习重点。在设计《腊八粥》这篇课文的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二“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在预习时先回顾单元要素;然后借助预习单,自读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二画画课文的思维导图;接着在教学中,通过交流进行验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单元要素内涵。这样的预习直接指向了学生的核心能力训练点,为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因为有了预习时的思考,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便游刃有余,课堂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优化问题设计,指引预习方向

“老三条”的预习要求按部就班,以字词预习为主,即使是读,也只停留在第一层次的“读准”要求上,这样的预习,缺少有深度的思考,是一种低质低效的预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作用不大。因此,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结合预习重点,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握预习方向,提高预习质效。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这个单元语文要素设计问题:“读完全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请你画出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挑选1-2处写写批注。”這样的问题设计直指课文最核心的呢容,把握了课文学习的方向,与课堂教学无缝衔接,为下一步师生教学互动做好铺垫。

3.推进预习实践,提升运用能力

所谓预习实践,就是结合文本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将预习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丰富感知,加深文本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预习实践强调语文的实践性,借助各类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能力训练点,在设计本单元课文的预习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个能力点的训练。如在设计《古诗三首》的预习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查资料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只有从思想上重视预习,从内容上优化预习,从行动上落实预习,从方式上改善预习,才能把预习切实地落实到位,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陈玉兰.谈小学语文预习单的教学设计[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3):57.2A5939E2-AEB6-4561-B013-F690B5E87D50

猜你喜欢

要素作业教材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作业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