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主义对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影响

2022-07-05周蔚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摘 要:解构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成为西方建筑界的热议话题,至今依然活跃。解构主义大胆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提出质疑,认为应当颠倒一切既定的规律,在设计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如今的园林与景观设计中,大多拘泥于传统的中国园林或景观,不论在设计手法、设计思想或者是设计材料上,都难以有所革新。这既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也容易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基于此,通过对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大师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究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思考其设计理念和手法在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可取之处,以对未来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借鉴。

关键词:解构主义;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一、解构主义的产生及背景

解构主义是在1967年前后,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提出的。解构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思想体系,是雅克·德里达向西方几千年来贯穿的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思想发起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初,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把解构主义这个名词带入建筑界,当时他与好友德里达一起参加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虽然最终中选的是建筑师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但当时已在圈内小范围将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传播开。1988年6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在纽约现代艺术馆组织的解构主义建筑艺术作品展,将解构主义正式推到了台前。

二、解构主义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实际上,解构主义就是菲利普·约翰逊凭借一次展览,对一批明星建筑师所下的一个笼统的定义,具体到每一个建筑师身上的方法和理论体系都是有差异的。例如:扎哈的建筑造型思路来自马列维奇,盖里的建筑思路更接近于抽象雕塑,屈米和李伯斯金强调对现有体系的解构和不同系统的重组。这些的背后也都还具有古典主义对比例形式的美学讲究,再具体到不同的作品上所采用的思路更是不尽相同。因此,解构主义其实是对这一时期建筑圈表象的认知,其目的也在于从中学习成功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美学系统用于创作。

1916年,38岁的马列维奇执着于当时在别人看来无法理解的油画,并且他于1915年发表的宣言式小册子《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影响了当时的大半个欧洲。在小册子里,他提出了“至上主义”,这实际上是在向欧洲传统艺术进攻,并且认为“至上主义”是艺术中的绝对真理,它将会取代之前存在过的所有流派。马列维奇的画作与思想在50年后引起了“曲线大魔王”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共鸣,她在2004年获得普利兹克奖后发表感言:“通过学习俄罗斯那些革命性的艺术作品,我意识到现代建筑正是建立在抽象艺术所做的突破之上,那是一种对从前无法想象的创作自由的征服,艺术曾经不是创造而是再现,通过抽象我们获取到了不受制约的无限可能。”[1]

解构主义是扎哈的重要标签,这也是她被称为“曲线大魔王”的原因。例如2012年建成的阿塞拜疆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这座流线型建筑从地面自然地向上不断延伸[2],并且与实际地形相契合,是在地形基础上延伸堆叠而成的,其曲线形的外表将各个独立的功能分区很好地分割清楚,单一、连续的褶皱堆叠,呈现出不稳定的曲面外墙,像极了融化的芝士,打破了人们对建筑形态的常规想法。

在20世纪90年代,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和捷克建筑师弗拉多·米卢尼奇共同设计了一座备受争议的建筑,后来也成为解构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即布拉格“跳舞的房子”。整个建筑造型充满曲线韵律,双塔蜿蜒缠绕在一起,像两位舞者相拥起舞,建筑整体充满运动感。然而这栋建筑被捷克人诟病其不考虑当地风土人情,只是一味模仿美国经验,并戏谑地称玻璃曲线塔为“被扭曲的可口可乐瓶”,更有甚者认为该建筑是破坏城市纹理的象征。

位于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建于1987年,这是基于解构主义理念设计的作品中的典范。该公园选址于巴黎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为55公顷,地理环境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屈米通过解构的手法进行设计,使复杂的园内外环境有机统一,并且各种功能需求一应俱全。屈米极其严谨地运用点、线、面三个基本要素来进行设计,将基址缩放到120m×120m的方格网之中,设置了约40个名为“Folie” 的红色搪瓷钢构筑物(图1)作为园中的“点”元素,置于网格内的交汇点上。每个Folie都不会受到已有建筑的限制,有的可以在建筑的室内,而有的刚好可以作为建筑的入口,有些Folie没有使用功能仅作为设计元素,而有的可以用作咖啡厅、图书馆、展览厅、餐吧等等,可以随着人们的使用需求改变用途。公园中的“线”是联系起运河南侧和公园西侧的长廊、笔直的林荫路和可以贯通全园区的游览路,不仅能联系起公园中的镜园、风园、竹园、恐怖童话园等10個主题小园,而且把Folie和网格构成的传统的法国巴洛克园林秩序打破,使园区更具有解构的意味。这10个主题小园与园中的草丛及其他场地都属于“面”的元素。在做这个方案时,屈米把一块复杂的地形用解构的方法进行处理,将其分为三层体系(图2),每一层都以各自的秩序来布局,然后又将它们叠加在一起。这样就使本来互不相关的三者形成了强烈的联系,有效地解决了地形复杂的问题。

三、解构主义景观作品的特征

从解构主义景观设计的典型作品拉·维莱特公园可以看出,解构主义极其提倡分解、重叠、持续变化、移位、拼接等手法,并且颠倒一切建筑设计中的既定规律,否定了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3]。

(一)形式上的“裂变”与“重组”

由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设计的鹿特丹大厦,于2013年竣工。整个建筑只用固定、死板的直线,用移位的解构主义手法让人产生了大楼是“活的、能推动的”既视感,大楼是由一些规规矩矩的矩形相互交错、重叠起来的,体量巨大,十分具有力量感,给人一种巨型乐高的感觉。虽然是矩形,但不再是沉闷的方盒子建筑,直接反对了国际主义的建筑风格。

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是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常用拼接、雕塑的手法与奇特不规则的曲线造型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抽象形态,他一直坚守着解构主义的设计理念,运用夸张的几何线条和倾斜的结构来塑造建筑外观,赋予了建筑流动性和艺术价值,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例如最著名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在1997年正式竣工使用,因其造型和材料的特殊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博物馆的结构是建筑师使用CATA(空气动力学使用的电脑软件)设计而成的,并且使用了螺旋形坡道,让人感觉空间是连续的。建筑外观像是从各个建筑中挖掉一部分拼接而成的,与任何建筑都截然不同,整个建筑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是没有任何一个博物馆可以比拟的。

(二)思想上的“批判”与“发展”

扎哈的极大部分作品中都使用了裂解、重组等手法来体现解构主义设计理念。她认为解构主义建筑的重组、破碎都必须是有意义的,而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在思想上就是对传统建筑的固定思维进行批判,并将其重新定义,还应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卡迪夫湾歌剧院,扎哈在进行设计之前就对传统大剧院进行批判,否定那种剧院必须是单一且体量大的固定思维,并且认为这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她在之后的设计中对建筑的主要边缘进行分割,并拆解了建筑的边缘,最后加入缀坡把广场进行延伸,创造出了一个视野开阔并可以用于室外表演的抬升广场,更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及心理需求。这就是扎哈在解构主义的基础上,纳入“批判”与“发展”的新思想的体现。

四、解构主义对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影响

(一)为废旧建筑材料在景观上的应用提供了思路

早在包豪斯期间,1921年的别墅设计方案中,就已经有使用从沉船上拆卸下来的旧木料的例子了。当时因为材料短缺,致使人们把目光转向废旧的建筑材料,这也为节能环保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现在我国的大部分拆迁都是暴力拆分,许多拆完的废旧材料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奇形怪状的,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废材无法用于建筑上。不同于建筑的是,景观材料不要求其完好无损,只要不是些太小的碎片就可以被利用起来。这种废旧材料的残缺美与解构主义错位、残缺、散乱的风格不谋而合,因此将废旧建筑材料以解构主义独特的设计手法再现是极为融洽的,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再现过去的记忆,以现代的形式连接过去,如果有幸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不仅可以提升当地景观的文化内涵,也是老旧建筑的又一次重生。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是著名的解构主义景观。1983年的一场洪水将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旧城区摧毁[4],使其沦为无人问津的小城。正是因为盖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让这座城市闻名于世界,并吸引诸多游客前来观赏这座城市中耀眼的“雕塑”。由此可见,解构主义景观对一座城市来说不仅仅是装饰,更能带来许多影响,若以废旧建筑材料来构成这样的解构主义景观,更能突出地区特色与文化积淀,使其成为城市的地标风景。

(二)拓宽设计师的思路

解构主义主张的是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这也将带给设计师们更多的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扎哈就深受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当代的园林与景观设计师应该借鉴扎哈的设计理念,学习她对建筑设计的不拘泥于形式的变革,特别是敢于大胆创新。在学习她先进设计理念的基础之上,更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而不再只是一味模仿承袭[5]。广州大剧院是扎哈用解构主义设计手法设计的代表作品,她对传统大剧院这类型建筑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剧院只在乎体量而忽略了与环境的关系。因此,扎哈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解构和重组,把该剧院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起来,改变了其原有的孤立与闭塞感。这就是扎哈在解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所进行的设计创新。

(三)技术与材料的革新

隨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园林和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传统的园林或景观设计会受到很多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因此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在园林与景观设计中可以多运用一些新的材料和技术来实现更多不同的效果。这不仅能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还能丰富城市的面貌,创造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设计。于2003年建成的洛杉矶华特·迪士尼音乐厅是盖里的设计,是以华特·迪士尼命名的高规格的音乐厅,当时该建筑提案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但受到了当时华特·迪士尼遗孀莉莉安的青睐,认为该建筑就是凝固的音乐,于是宣布捐出五千万美金用于音乐厅的建造。建筑的曲面外墙使用了从未有人使用过的材料——薄钢板贴面,使建筑整体在光的照射下自带迷人的漫反射光彩效果。由于建筑的外形极其吸引人,使这座音乐厅成为美国地标性的艺术殿堂。

五、结语

解构主义带给人们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模式,让人们能够以一种新的观念对设计及其他方面进行探索,更重要的是提醒人们要认真思考园林与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从更多角度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使设计更符合现代人们的需求。因此,我们在现代园林与景观的设计探索中,要结合时代特征与当地环境特征找到恰当的定位,在此基础上,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待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并摒弃已有的经验,试着用大胆创新的手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将会为我国园林与景观设计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使其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专访扎哈·哈迪德设计总监Woody Yao:从扎哈建筑到扎哈设计[J].包装与设计,2020(6):4-27.

[2]世界著名音乐厅[J].音乐时空,2015(6):11-20.

[3]陈慧.传统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的影响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4]葛巧玲.不规则室内空间探索与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蒋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美学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周蔚,吉首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与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重塑与解构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解构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