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2022-07-05齐元歆李二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规划乡村振兴

齐元歆 李二君

摘 要:平衡城乡发展、促进乡村建设一直都是现代城乡规划研究的重要目标。在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口流动、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自然生态资源、人文价值、空间承载力等均对乡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关系与乡村发展现状,发掘乡村特有的优势和特色,利用城乡规划理论对广西乡村的文化、景观、业态等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旅游型乡村,通过旅游业的“磁性”形成吸引,从而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和缓解乡村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广西;乡村规划;乡村景观;旅游型乡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北海市旅游扶贫型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研究”(2021KY1814)研究成果。

一、基于乡村振兴的广西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广西的区位条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在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积占69.7%,平原和台地占27%,水域面积占3.3%。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广西气候条件较为突出,造就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宜人适居的生活空间以及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时山多地少是广西的地貌特征,反映了乡村及农业生产用地面积的稀缺。

(二)我国乡村发展现状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中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空间中最为突出,故在发展过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三)乡村振兴概述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農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21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每年农历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建立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制度、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序撤并村庄。”

(四)乡村振兴与旅游型乡村发展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发展旅游型乡村有利于对本土地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并且通过旅游创造优美、和谐的乡村整体面貌,充实广西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研究内容,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旅游业促进和推动广西的经济发展。

二、广西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发展方面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高达63.89%。内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城镇化正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因此,为保持商业活力,推动城郊区域和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政府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故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当下形势,提升现阶段乡村生活空间的宜居程度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刻不容缓。

(二)城乡生态平衡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中的人口和资源逐渐向城市集中,更大规模的城市发展集群逐渐形成。城市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成果,但在现代化发展中,广西地区各类商业形态的产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口的频繁流动、道路和建筑等的日益密集不但对城市造成了生态破坏,也使乡村空间产生了环境退化甚至文化缺失的现象。对此,迫切需要推动相关研究以解决问题,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三)城乡发展差距方面

当前,部分地区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形态单一、经济模式落后等问题,导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拉大,乡村发展略显滞后。目前,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逃离城市去往城郊或乡村养老的需求日益提高,但广西乡村空间承载力相对不足,发展形态尚不完善,故无法很好地满足此类需求。乡村发展的落后也滋生了各类有违道德的现象甚至违法犯罪活动,这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发展的不足和缺失。在局部畸形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形态下,做出相应改变迫在眉睫。

三、广西乡村发展构思

(一)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乡村的发展传统上以开发土地密集型自然资源为中心,例如农业和林业。然而,随着网络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旅游业、娱乐业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发展形式而成为乡村主要的经济驱动力,这使人们不得不重视从更广泛的角度出发来发展乡村,而不仅仅是为农业或资源型企业创造服务。

旅游的发展基础本质上是文化资产、文化财产和旅游地的性质。相应文化的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带动旅游发展的主体,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此,大力扶持广西乡村的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重要措施。

(二)建设生态化乡村

建设生态化乡村,其目标是使乡村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等各方面都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乡村致力于通过有意的规划设计和乡村居民的生活行为,选择对自然环境产生尽可能小的负面影响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乡村居民通过共同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精神价值观团结在一起。具体而言,生态化的居住空间应寻求替代具有生态破坏性的电力、水、交通和废物处理系统,以及反映和支持它们的更大社会系统。许多人将传统社区形式的瓦解、浪费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城市扩张、工厂化耕作以及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视为必须改变的内容,以避免生态灾难并创造更丰富、更充实的生活方式。

(三)打造康养模式的乡村空间环境

当下我国高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无疑对社会发展形态产生了特殊影响。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发展过程中,缓解城市运行压力、带动乡村发展、结合老龄群体的养老需求建设康养模式的乡村空间意义非凡。

广西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良好的气候条件、空气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构建能满足老龄人群康养需求的乡村空间。在老龄群体得以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相关产业也能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乡村空间规划中,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和整体文化氛围的构建均应侧重体现对老龄人群的关爱和服务。例如:可以建设符合土地性质的、合理的康养体系,尊重与提高老龄群体的独立性,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能力,帮助其强化个人流动性,增强人际交往。在满足土地合理开发与生态化要求、具备旅游观赏价值和主流人文精神、服务设施健全、优惠政策实施的前提下,乡村整体面貌与经济水平均可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四、广西旅游型乡村规划设计策略

(一)重塑乡村建筑,更新公共设施

结合广西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对乡村老旧建筑、破损建筑进行改造与翻新,以便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达到满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其中,对乡村建筑的重塑应尊重当地地域特色及居民的生活习惯、改造意愿,以乡村层面的整体性和实用性为核心,提炼能充分体现当地特色的设计元素,进而从建筑风格、色彩、符号图案等方面进行升级。

在对乡村住宅建筑和配套建筑进行调整、优化、改善之余,相应的乡村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也应进行适当更新,以满足居民的日常使用需要。对交通类设施、休憩类设施、信息类设施、卫生类设施、照明类设施等公共设施进行更新和改建时,应以符合当地地域人文特征为前提,运用现代规划理论和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审美要求进行设计。

(二)再造乡村景观,延续环境生态

在乡村景观中,无论是森林、田野还是农场,其均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乡村生态保护关乎区域的发展和国家整体生态水平。当下,应从长远角度审视,为子孙后代的利益保護区域生态。相对于城市,广西的乡村景观较为丰富和自然,国家关于保护乡村生态、植树、种树、退耕还林等举措大大改善了日趋恶劣的乡村景观生态。从地形和方位确定、场地排水和地下水补给,再到地上植物和元素的构成等,有意识地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有利于改善乡村环境,也能较好地改善区域小气候。

乡村景观的再造最重要的是基于生态目的,当规划的结果在实施之前对生态因素的干扰最少时,景观规划的效果才是最好。在这种实践中,景观规划不仅可以有助于维持现有环境的状态,还可以改善以前不太好的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例如:设计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为濒危物种创造额外栖息地为目的的生态廊道,或开垦以前使用或已枯竭的土地(例如旧农业空间)以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等。通过适当的景观规划,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三)推动文化教育,促进文明进步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通过教育来促进学习或获得知识、技能的,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所以在旅游型乡村建设中,教育设施的建设同样至关重要。发展乡村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美好乡村生活的出发点。乡村教育在广西乃至整个中国全面教育中都占有重要比重,做好乡村教育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整体教育质量,同时在满足巩固文化、教育先行的宗旨上推动乡村文化教育也对乡村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升级业态体系,创新生产模式

广西乡村农业形态以种植业为主,依据不同地区和条件也有畜牧养殖业、海洋捕捞业等业态。关于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各类产业均可形成有助于旅游开发的潜力,如种植特定品种的经济作物,或种植大面积花田以供观赏、采摘、摄影等。深度发掘可供游客实际参与、互动的农业促销方式,结合乡土特色,对宣传形式、销售方式、体验模式进行深度探讨,探索旅游型乡村发展的创新模式。

(五)凸显乡土特色,发扬乡村文化

学者们认为,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是重构乡村文化,即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化、综合化的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也应该现代化,但不是简单机械的城市化。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当前,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因此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综上所述,广西乡村空间依托其地域特点和生态优势,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通过积极的乡村振兴政策与合理的规划策略,结合旅游观赏、乡土生态、民族文化、健身养生等主题特色,实现促进乡村发展、区域振兴的目的。发展乡村文化,明确建设旅游型乡村的发展目标,促进区域文化、科学、教育等事业的发展等,均对改善乡村景观、人居环境以及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冠宇.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苏州吴江乡村空间重构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2]王志鸿.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J].建筑经济,2021(8):115-116.

[3]黄德昕,王汀,吴颖.乡村振兴背景下环巢湖特色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3):81-84.

[4]周子涵,王先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以郑州市新密市米村镇朱家庵村为例[J].现代园艺,2021(21):157-159.

[5]王思斌.乡村振兴结构与以经济社会生活振兴为本的政策发展[J].河北学刊,2022(1):172-179.

[6]李玉田.论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J].百色学院学报, 2021(5):103-110.

[7]蒲晓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法治保障[J].法治与社会,2021(7):46-47.

[8]杨同卫,苏永刚.论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记忆的保护与保存[J].山东社会科学,2014(1):68-71.

作者简介:

齐元歆,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环境设计。

李二君,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乡村规划乡村振兴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张家口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乡村规划、建筑与大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