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2-07-04吴天奎

高考·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助力教学模式过程

吴天奎

摘 要: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对学生实践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能力,增强责任感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以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基础,从教师能力发展、创新地理教学方式、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开展户外学习活动、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以及呼吁家长参与活动六个方面提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力的策略,希望能够助力学生高效完成学习并实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对学生实践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实现能力的提升有益。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没有做好地理学科的实践化教学,由此限制了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探索合适的方案做好对学生实践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助力其以更高的效率完成知识的学习,最终实现地理水平的提升。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思维能力、行动力、对事物的探究能力等能力的发展都趋于成熟,在该阶段做好对其地理實践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会为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考试压力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关注学生对重点和考点的掌握程度。部分学校因为担心学生的安全,因此很少开展户外学习和考察活动,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很难得到锻炼和提升,由此影响了其全方位的发展。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落实好相关的教学工作能够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为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其品质和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户外实践活动,以此来助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进而使其以更好的状态完成知识的学习,并在日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1]。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一)重视教师能力发展,打好地理教学基础

教师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要助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实现能力的提升,教师首先要对知识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同时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为实现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地理实践力,以此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基础保证。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地理知识,并探索多元化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地理实践能力,以此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基础保证。例如: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绘图能力,以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相对抽象、复杂的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助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地理实践力的提升。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水循环》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水循环的示意图以板书的形式绘制出来,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方式,这对于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绘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析、总结和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二)创新地理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外界环境和考试压力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精力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其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却相对忽视。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出来,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停留在表面,这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形成。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要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师所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新知、实现能力的提升[2]。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时,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能通过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源为学生介绍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地域差异性、导致地域差异性的原因等知识内容。在该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会相对严肃、沉闷,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节奏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并通过教师的描述了解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该种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现阶段,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地理教学当中,如:在讲授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陆地不同地域的图片和视频,从而学生会对教材所提及的不同区域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其对于不同地域的特点也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讲授垂直地域分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喜马拉雅山脉不同纬度的图片,以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垂直地域的分异规律,进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使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以此不仅能够实现对地理教学形式的创新,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和了解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这会为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促进思维能力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大量的时间为学生单方向输出知识,但很少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情境的创设。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其深刻的含义却缺乏足够的了解,由此会导致其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做好情境的创设,以此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保证[3]。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三选择性必修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带领学生根据当前发展背景下的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教材中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环境问题给生产、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危害。为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在完成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我们能够为环境的改变做些什么?以此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其需要对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具体的解决方案。这能够助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其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理解完成对所学内容的输出,以此能够更好地保证其学习的效果。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这会为其实现实践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开展户外学习活动,搭建地理实践平台

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其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以此来为其创造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并助力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在组织户外学习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为其布置难度相当的任务,提出多样化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热情,并使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中《植被》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前,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种类的植被图片,以此让学生对主要植被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要着重对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植被的垂直结构等内容展开深入讲解。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对公园中的树木进行调查、记录和研究,以此学生会对树木的种类、数量、适宜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有进一步了解,这对于其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有积极作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总结,以此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在日后参与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此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再次对课堂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以此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其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这有效促进了其地理实践力的形成和提升,不仅有助于其深入理解新知,同时也会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合理利用教学工具,锻炼学生识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经常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而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地理挂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较多,且取得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显著,学生在观看、观察挂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区域的山川、河流、边界、气候等内容,这能够有效助力其完成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并实现能力的提升。为实现对学生实践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好对地理挂图的合理应用,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4]。例如:对于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相关内容而言,本章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准确辨别出不同的地貌,讲述出不同的地貌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会让学生按照书中或资料中的内容进行记忆,尽管该种教学模式也能使学生顺利完成相关习题的解答,但是其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其能力也很难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地理挂图辅助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地理挂图对不同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以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其思维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对知识内容的分析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和学生的反复练习中,学生能够日渐掌握更加丰富、多元的地理知识,这对于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益。

(六)呼吁家长参与活动,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课业压力和精神压力都相对较大,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身体状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此在帮助学生减轻压力的同时,助力其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与家长进行合作,以此不仅能够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助力,还能增加家校互动,这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5]。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可持续发展出点力”的环保主题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在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自身的能力水平制订出一份保护城市环境的方案,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进行落实。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其辅助学生完成调查和方案设计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压力能够得到一定的释放,学生和家长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也会有进一步认识,这有效推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也为环境改善做出了一定贡献。在进行环境调查以及制订环境保护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熟练地完成户外考察、社会调查,这有效促进了其地理实践力的提升,对于其学习和发展有较大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充分满足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这对于学生完成当下的学习以及日后取得良好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探索合适的方案做好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从而为其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要呼吁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以此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覆盖的全面性,同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助力。

参考文献

[1]廖彬.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地理实践力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71-74.

[2]冯小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形成性評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究[J].地理教育,2022(S2):84-86.

[3]李富荣.浅谈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求知导刊,2021(26):26-27.

[4]卢碧辉.高中地理实验中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2):115-116.

[5]卓灿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J].广西教育,2021(22):83-84.

猜你喜欢

助力教学模式过程
助力成功七件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