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5年,中央发起“节粮运动”

2022-07-03王传利把增强刘守华罗慕赫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节约粮食销售量节约

建国伊始就注重节粮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我们当然不能像西方那样靠掠夺和剥削筹集发展资金。增加生产是筹集资金的一个根本办法,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节约。

刘少奇在1950年的一篇没有发表的手稿中写道:“在我们不饿不冻并能保持通常的健康的条件之下,我们尽可能多节省一点,少花费一点,以便由国家把资金积累起来,去加快工业化的速度。”他还引用斯大林的一段话用以说明不注意节约便不能创造美好生活:“斯大林同志说过:‘一个农民,他积累了少量的钱,他不用这些钱去修理犁头,革新自己的经营,却买了一架大留声机……花光了’。这样的农民,是不会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的。”

1949年到1952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为了给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条件,新中国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

全国的增产节约最早是从东北开始的。1951年,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关于全面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通报中提到:“工业部所属厂矿1至8月在完成原定的计划之外,已为国家增产节约4267714吨粮食。”

够吃,但仍要节约

1953年上半年,全国粮食供应突然紧张。据粮食部报告,1952年7月1日至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里,国家收粮547亿斤,支出587亿斤,出现40亿斤赤字。此外,粮食产区遭遇水灾,预计减产70亿斤。

为了应对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中央于1953年10月16日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其中规定:“为了保证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政策的实施,必须由中央实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指挥与调度。”

新政策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稳定了粮食市场,保证了城市供应。但仅仅半年,问题又出现了。

从1954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市的粮食销售量又出现持续增加。1955年一季度比1954年一季度多销售近1/3。任其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粮食紧张。按照中央分配给北京市的粮食销售量,原本很宽裕,为什么会一再突破?

北京市粮食局率先对本局所属单位进行统计,发现1954年霉坏变质的粮食300多万斤;北京酿酒厂一年消费粮食竟达150余万斤。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粮食浪费?北京市委宣传部在一份报告中这样分析: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干部和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同时,对粮食供应的管理还很松,浪费很大,漏洞很多。

虽然当时粮食生产每年都会增加,但终究很难大量增加,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节粮不仅在当时重要,更具有长远意义。中央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1955年3月,向全國人民发出节约粮食的号召。

在当时的背景下,宣传节约粮食要适度,既要宣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产量有所增加,是够吃够用的,让百姓放心;又要说明,由于粮食增产还赶不上需要的增加,因此粮食还不是富余的,还要严格地节约粮食。北京市专门制订了节约粮食的目标:力争1955年至1956年,减少粮食销售3亿斤。而实现目标的具体办法,就是实行“反对养闲人、反对奸商、反对浪费粮食”的措施。

城市人口扩张,“吃粮的嘴”猛增,是城市粮食紧张的重要因素。当时有大量闲杂人口“浮住”在城市吃闲饭,有不少“干部、职工和资本家”收留了许多吃闲饭的亲戚、朋友和家属,增加了国家的粮食销售量。对此,国家号召,把现有城市人口中在城市无职业、无事做而家在农村又有土地的,动员他们回乡去,在乡村积极劳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事业。

(摘自《老年文汇报》 王传利 把增强 刘守华 罗慕赫/文)

猜你喜欢

节约粮食销售量节约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三好”儿童在行动
节约
这样的节约要不得
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