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可卿之死的疑与探

2022-07-03崔海教

新阅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秦可卿家族

崔海教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设书香社会。全社会读好书、善读书,是建设书香社会的基础。怎样读好书、善读书?本刊特开设“经典今读”专栏进行探索与实践。经典今读,即结合当下阅读经典,挖掘经典作品的当代价值,启智增慧,学以致用。这两期专栏刊发的文章,抛砖引玉,欢迎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大力支持,积极来稿,建言献策。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一个过场人物,出场不多,又很快去世。但这一过场人物不可小觑,貌逾钗、黛,识超凤姐,受到贾府上下的广泛好评,可谓红楼第一美。可卿之青春早逝,留有系列悬疑。在这一个人物身上,其实承载了很多作者的思想,隐喻着作品的主题,给读者诸多深刻的启示,值得深入探究并引以为鉴。

秦可卿是缢死还是病死?

《红楼梦》有众多难解之谜,有的甚至是不解之谜。可卿之死即是其中之一。提到可卿之死,書中写到:“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疑心什么?各色人等可能各有疑惑,但怀疑可卿死因是共同的。可卿因何而死?缢死、病死还是他死?书上写的是病死。可卿生病,贾家四处延医问药,贾母多次关心,凤姐多次探病,最终却不治而亡。病死有何疑处?可就是这看似正常的病死,却伴随着一系列的不正常。比如媳妇死了,丈夫贾蓉浑如无事,公公贾珍如丧考妣,婆婆尤氏却托病不出,两个丫鬟一个触柱身亡,一个送葬不归。人们总认为可卿之死背后大有内容。

《红楼梦》的初版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与公公贾珍在天香楼幽会,被丫鬟撞破,可卿羞愧难已,自尽于天香楼上。一些研究者更是推断,侍女瑞珠之所以触柱而亡,宝珠之所以愿以义女身份领棺下葬而不归,就因为她俩是天香楼上的服务员,不伦恋的知情者。脂批这样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故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据此可知,初版本的可卿是自缢而死,虽经删改,但书里还是有迹可循。有三处可证。一是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即相逢必主淫”。上面一个美女上吊而亡,隐示着可卿的死法。二是鸳鸯死前见到蓉奶奶以吊死的方式托梦现身。三是有脂批为证。

那么,在初版的缢死和现在的病死之间有没有内在逻辑?两种死法能统一吗?

认真探究可卿之死,首先要看她究竟因何而病。可卿之病,心病是根。书中对可卿心病有多处明确介绍。一是医生看脉:“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二是婆婆尤氏介绍:“那媳妇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今儿听见有人欺负了他的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群混帐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的那些个;气的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读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他听了这事,今日索性连早饭也没吃。”三是对王熙凤说自己是个要强之人:“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有了。公婆跟前未得孝顺一天,就是婶娘这样疼我,我就有十分孝顺的心,如今也不能够了。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

综合上下文和脂批进行分析可知,可卿之死,既不是单纯的“淫丧”,也不是简单的病死。可卿因性格要强,思虑太过,心事太重,心中不如意事太多,致使内心抑郁难解,心病导致身病,身病加重心病,心身俱病,日渐消损,最终生不如死。此时,又有“遗簪”“更衣”等事件发生,不伦之情败露,在她那本已流血的心上又来一刀。因无法受心病与身病的双重折磨,她最终选择自缢而死。

秦可卿的病根在哪里?

秦可卿贵为宁国府的嫡长媳,贾母最得意的重孙媳,她的不如意是什么?忧虑的又是什么?心病之源在哪里?仅仅是担心天香楼事发吗?又为什么会有天香楼的不伦恋?

这就要研究,秦可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性格即命运。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其性格有内在关联。我们需要对人物形象进行综合研究,找到人物思想行为的内在逻辑。可卿的性格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要强,心性高强,身是女儿身,心是男儿心。二是心重,时时处于忧虑与不如意中。可卿的心性高强与心细心重的性格特点有其内在形成机理。家庭破落,但嫁入豪门。这是她的人生经历。在一个讲究门当户对的时代,出生于小吏之家的可卿为什么能嫁入豪门?书上只说是秦家祖上与贾家有些瓜葛。具体是什么关系,书上没有细说。贾家已是数代公侯,两家能结秦晋之好,肯定不是贫贱之交。由此可以推断,秦家的祖上也曾阔过,秦家是从高位坠落的。出自这样的家庭,听过家族繁盛的历史,提升了她的眼界,也加剧了她对贫困的不甘,更激发她重振家业的向往。这种原生家庭的出身,从小就被寄予重振家族的厚望。她得以嫁入贾家,成了贾家族长的嫡长媳,未来或许还将成为宁国府的老祖宗,这使得她愈发要强。但同时,她毕竟是从养生堂抱养的,两家地位悬殊是不争的事实,能嫁入宁国府,在外人看来属于高攀。她在贾家处处小心,处处顾及别人的眼光与口舌,这自然促使她形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可卿要强而心重的性格特点,与她的家庭经历有关,也影响她的现实行为。

她的要强不像凤姐。凤姐是外在张扬,在小处和个人利益上要强,要钱要权出风头。即使是对夫君贾琏也要处处压着,对下则更狠。而可卿的要强,却是大处站位,着眼于家族振兴,体现出内敛的气质。秦家低微,她自然希望借夫家之势振兴。弟弟来贾家私塾读书应该有可卿之力,弟弟在学堂里遇点矛盾她就会心中不悦,弟弟不努力向学她更是郁闷气恼。嫁入贾府后,她看到贾家表面轰轰烈烈,外面架子还在,实则内囊尽空,日薄西山、日渐衰落,呈现末世气象,她作为一个从富贵之家坠入贫困的人,更为敏感,时时有很强的大厦将倾的恐惧感;作为一个心志高傲的人,她又有很强的挽狂澜于既倒的使命感。濒死之际,她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家族兴衰,不忘托梦凤姐,谋划家族未来。她认识到衰亡是历史的必然,但又希望人力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从希望振兴家族到为家族安排后事,从要强到认命,这也体现她心灵深处从希望到绝望的转化过程及思想认识的提高过程。76BDA9F2-FD1B-41CA-85CD-BA62EC7E0F79

心志高远,生不逢时;身在公门,心不如意。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可卿人生的悲剧,亦是贾家的悲剧。贾府之中,男人追求奢靡,一个个声色犬马;女性却多为家族操心,连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都为贾家出多进少而焦虑。大观园中那些才女,个个锦心绣口,时代若能给她们发展的舞台,虽然改变不了历史,但可能会呈现不一样的风景。在男权主导的社会,男性的衰弱必然带来家族和社会的衰亡。作者是借可卿的视角,折射对社会的批判,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秦可卿吃错了什么药?

面对家族的衰亡,可卿希望有所作为。怎样才能力挽狂澜?作为一个女子,生在中国传统男权社会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借助男人实现理想。可卿也只能通过影响家庭的男人来振兴家门。但很可惜,贾家的男人一个又一个让她失望。

首先是贾蓉——她的丈夫,是个长不大的小男人。刚开始,秦可卿肯定也是劝他多读书,走正道,做正事,为家族發展作贡献,但蓉哥只想着在外花天酒地,这令她深深失望。对丈夫的失望体现在整个红楼梦中,基本没有她和贾蓉的互动,更没有体现一点她们的夫妻恩爱。在可卿的生活中,整个就像没有贾蓉这个人。

其次是贾珍——她的公公。对丈夫失望后,可卿把希望寄托在公公贾珍身上,他是族长,宁府的掌门人。可卿为了让贾珍关照娘家、振兴贾家,特别是想通过他实现自己的愿望与抱负,必然要主动与贾珍交流,接近贾珍。然而贾珍荒淫无耻,对自己美貌的儿媳有了不轨之心。贾珍是一个情场老手,他借着和可卿的交流,投其所好,慢慢获得可卿的信任。最终可卿没能影响贾珍,反而与他有了不伦之恋,这使她有很强的负罪感。但当看到贾珍也不过是一个长大了的贾蓉时,她在感情和家族振兴上双重失望。

再次是贾宝玉——贾家之宝。宝玉的父亲贾政对他管教甚严,无奈宝玉只沉溺于儿女之情。可卿化身警幻仙子,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可卿千方百计希望宝玉走出女儿国,却怎么也无法如愿。最终,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

最后是秦钟——她的弟弟。可卿对贾家男人彻底失望后,又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弟弟身上。她希望弟弟能用功攻读,将来振兴秦家。无奈弟弟是一个无情的情种。姐姐去世,看不出他有一丝悲伤之情。送葬的路上,他调戏村姑;铁槛寺里,他与尼姑偷欢。在学校里,更是无心向学。临死之时,才想着痛改前非,可惜已悔之晚矣。可卿之死,其弟可说是一个直接的推手。

在秦可卿的心中,一边是对家族衰落的焦虑,一边是迫切希望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要强,加之迭遭失望、无路可走的绝望,她焦虑、伤心、痛苦,但又找不到突围的路,最终积郁成疾,香消玉殒,自缢而亡。作者通过可卿的寻路历程,对整个男性世界进行批判,进而批判整个社会。可卿的早逝,实际是隐含全书的主题:大厦将倾,无木可支,贾府衰亡是历史必然。可卿的绝望,也是作者的绝望。

秦可卿之死给我们哪些警示?

心高更要心宽,健身还要养心。秦可卿因为心高心重、忧虑过甚而青春早逝,警示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向上的追求,也要有向下的准备;要有身体的抗压力,也要有心理的抗压力;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乐观的心态。身体固然重要,心理同样重要。路窄更要心宽,在现实中无路可走时更要拓宽心路,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达观淡然。心理健康,古人早有关注。现代社会,由于竞争的加剧,压力的加大,心理问题更容易出现。

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心理疾病的人约30万。由于我们过去对心理问题关注不够,有的甚至把心理问题与精神病相联系,羞于示人。现在有些单位,注重制度建设、忽视关心关爱,思想政治工作重政治而轻思想,重身病而轻心病,对员工心理健康关心不足。心病还需心药治,要常服养心之药,关注心理健康。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互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很好的养心文化。内心的平和才是最高的和谐。在历史的进程中,一些人没能调整好面对挫折时的心态,最终走上绝路。如果说屈原投江而逝还是不愿与污浊为伍,那么贾谊之死就是壮志不得酬的心理失衡。因此,要善于移心,及时止损。

人能超越自我,但无法超越时代。在人生历程中,有人追求顺其自然,也有人希望自我超越,不断自我加压,期望实现更高的目标。但自我超越必然极其艰难,其中有很多内外条件的制约。可卿的追求太高,而她又很难自我实现。在那个时代,女人无才便是德,自身难以建功立业。每个人都难以超越时代,如果可卿生在现代,她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一番事业。现实中的秋瑾,文艺作品中的林道静,今天的董明珠等商界女强人,都是自我实现的典范。《红楼梦》是超前的,写出了女性的不满与挣扎,也是主体意识的展现。可惜在那个时代,作者和可卿都找不到更好的路。有时,个人面前的一座山,在历史的大势前,只是一粒微尘。而时代的一粒微尘,对个人可能却是一座山。有时人为历史与时代殉道,但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不能脱离时代,超越历史。人们对可卿的寻路之旅,可以少一点苛责理解,但需多一份借鉴。

小错可以犯,大节不能亏。人无小错,则不是人;大节若亏,难以做人。大节就是人生的底线。政治上、生活上、经济上,都有人生的底线。人不能迷失与放纵自我,特别是不能突破人生的底线。官场、职场与情场都是如此。可卿为了实现个人的抱负,可能一时糊涂,委身于贾珍,酿成了一场不伦恋。无论贾珍能否助她实现抱负,这个不伦之情都是她心中永远拔不去的铁刺。她最终郁郁而死,是她突破底线的代价。

善于借力更要精于识人。唐代红拂女慧眼识李靖的故事,流传久远,也成为中国古代一些女性的理想追求。《红楼梦》中,林黛玉曾赋诗赞红拂女:“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人要有双识人的慧眼,不能把自己托付给不值得托付的人。不要被外在的地位权势相貌而吸引,抛开不伦不论,单是贾珍斗鸡走狗纵情声色就不值得信任。在那样一个历史的时代,所处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她的身边也没有李靖那样的英才。时也,命也,这是可卿的悲哀,贾府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76BDA9F2-FD1B-41CA-85CD-BA62EC7E0F79

猜你喜欢

秦可卿家族
由曹雪芹创作构思论秦可卿“病死”的合理性
《红楼梦》中特殊而神秘的女性
秦可卿形象的矛盾之处
天生的交际家
皿字家族
乐器家族
秦可卿形象分析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风月秦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