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结构设计应用与优化策略探究

2022-07-02刘晨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程师屋面装配式

刘晨

0 引言

目前,人们的环境保护观念越来越强,施工成本逐步上升,传统施工方式遭到强烈冲击,装配式建筑则备受瞩目,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建筑施工周期、施工材料、工程量等问题。然而,目前我国的装配建筑行业尚处在初步发展时期,在建筑构件制作、建筑设计、抗震功能等各环节都有一定的不足,导致建筑设计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加大了投资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安全、实用”的基本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来进行施工优化,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推动整体装配建筑业健康发展。

1 装配式建筑设计特点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特征明显,在工程建设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如下。

1.1 缩短设计工期

利用设计软件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建模,使其能以3D 立体形式表现设计内容,便于设计者对其进行适时地修改,选取合适的施工计划,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最佳的建模方案。在构件制造时,利用3D 建模技术和数控机床设备的有机组合,保证了设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设计后可以直接进行产品加工,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设计周期。

1.2 将设计与施工相结合

装配式结构能够将设计与建造有机融合,将构件、预制墙板等先在工厂设计制作,然后再由工厂运到工地,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在工程建设中,由于设计和建设的密切联系,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经费,保证工程正常施工非常重要。

1.3 构件标准化生产

在20 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就已开始使用装配式结构,而在20 世纪90 年代,它才正式推行。在我国早期建筑采用的是以房屋为主的装配式形式,可划分成低层轻钢住宅、多高层轻钢住宅两种形式。关于多层轻钢结构房屋,由于其结构比较繁杂,按其受力特点可分为:框架-支撑系统、纯框架体系,交错桁架体系、剪刀式框架体系等。利用装配式结构技术,大部分部件都可以在车间进行规范化制造,从而确保了建筑的产业化效果,该技术可以摒弃常规施工方法的不足,在某种意义上确保了构件的质量和功能,而且所制造的零件能够适应特殊天气,特别是冬季,气温比较寒冷的时候,仍然可以全天工作,可以有效地应对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装配式结构是建设工程的重要技术支持。

2 装配式钢结构中的设计要点

2.1 建筑设计深化

建筑设计应从整体上进行调整,使其能满足环境舒适、美观、绿色的要求。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建筑设计、机电设备、结构设计、管线结合等(如图1 所示)。在前期建设中,工程师要到工地现场勘察,掌握工地的位置特征,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同时又能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各种需要。工程人员要对装配式结构进行调试,以保证水、电、热、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转,保证整体的装饰效果。在进行外立面的设计时,工程师要运用多种设计理念来确保既能满足外观的要求,又能确保墙体的隔热性能。工程师要做好隔热、降噪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建筑能够不受外界噪声的影响,减少能耗,尤其是在门窗与墙体之间的衔接部位,可以采用双层防水组合。采用金属构件可以增加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在生产现场进行预埋部位的选择,并根据漏水状况,强化拼接缝设计,防止工程中发生渗漏。

图1 深化设计内容

2.2 平面设计要点

竖向承重构件,如剪刀墙、框架柱等,要求上下连接。建筑的门和窗户必须垂直排列,并要对齐,设计师要确保其平面的位置和大小与结构能够承载的能力相符,同时也要达到部件的设计需求。厨房、卫生间平面的布置应确保空间的适用性,并符合整体橱柜与卫生间的有关需求。

2.3 立面、外墙设计要点

工程师在进行建筑的外观造型时,应注意外观的多样化,以保证建筑的整体美感。外墙与内墙应选用适宜的材质,以达到房屋的防水、防火、保温、降噪的需要,可在门窗、孔洞等部位进行防水、降噪处理。

2.4 门窗安装节点设计

工厂对内外墙板进行加工时,可以精确尺寸,所以工程师对门窗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先使用无门窗副框的方式进行安装,在加工过程中,连接门窗和预制墙板,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外墙和外墙洞口连接时存在接缝的问题,避免出现渗漏情况。

2.5 柱-柱节点设计要点

大部分的结构柱截面为H 型截面,采用高强螺栓将其与腹板相连,用全焊透坡口结构对翼缘部进行焊接。例如:在钢结构大楼的柱-柱连接设计中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箱形截面结构在进行钢柱拼装部位的设计时,应在柱脚部位设计承台面,高度应大于1.5m。(2)在进行钢立柱侧面和节点部位的衔接时,采用全焊工艺进行坡口的施工。(3)在钢立柱构造的设计中,主要是全熔透焊缝,连接方式是全焊还是栓焊,对翼缘板结构进行全熔透焊接技术,整个过程应用高强度螺栓进行焊接。

2.6 楼板、墙板与主体连接节点

在选取围护结构时,应将荷载问题考虑在内,要选用更轻便、材质均匀的材料,将墙体与主体建筑相结合。在满足有关设计规范的条件下,对楼板、墙体和主体之间的衔接进行严格设计,使其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适应不同方位层间的变形,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防止墙体开裂。

2.7 附属结构设计要点

在附属结构的设计中,当梁、柱节点结构不能满足结构抗震设计时,可以在柱腹板的梁、柱节点部位进行加厚,采用焊贴板补片技术对 H 型钢柱截面结构进行加固,其中,在贴板边缘结构中,延伸加劲肋要大于150 mm。施工人员在焊接时,可以采用5 mm 以上的角焊接缝作为主要工艺,将柱翼缘角焊缝连接起来。

2.8 给排水管道预留预埋要点

大部分排水管道的留置都是在厨房和卫生间的预制墙中进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预先埋入的管道,二是预留管道槽,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要符合下列规定:按照管道的型号,在图纸上留出管道槽的位置;在进行预留管道槽的设计时,工程师要确保管线的正确布置,并为设备的使用留置足够的空间,在管线的弯曲部位,可以采用局部增加预留槽深度的方法,确保后装管道弯头与预留的沟渠相衔接。

2.9 屋面防水设计

做好屋面防水,能够避免墙面出现渗透,减少降雨对屋面造成的损害,提高人们居住舒适度。为做好屋面防水,可以提高预制装配式钢结构的防水属性,做好各环节控制。除了加强设计合理性,对于屋面材料也需要加强,可以适当提高钢结构可靠性,提高排水坡度。悬浮技术和直立锁缝技术在屋面防水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悬浮技术,可以对屋面系统的温度进行控制。特别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可以调节室内外温度差。可以在屋面的板材之间应用不干胶进行封口,有效提升屋面密封性能,避免水溶物质进入屋面。通过调整排水坡度,可以加快排水速度,避免屋面水分过多,出现渗漏。

3 优化设计的重点及策略

工程师在进行装配式住宅结构优化设计前,首先要对其特征和设计要点进行全面的研究。

3.1 顶层设计

首先,对装配式结构的设计进行合理和可行性判断,从户型、分缝、轴网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一系列的设计。工程师在设计中,应与各有关专家进行沟通与协调,确保工程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真正提升整体结构的品质,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化效果。工程师在进行预制件的布局时,不仅要从整体上看,还要综合考量,例如一些比较重的预制构件,如果没有在施工时计算好塔吊位置、起吊载重等因素,会使预制件在制造完成后,运输到工地无法进行吊装,必须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吊装,这样会增加成本。

3.2 标准化控制

在设计初期,工程师不仅要保证模数化和标准化,还必须在结构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减少预制件的类型,降低模具的折旧率,并降低构件的生产费用。比如在进行叠合梁设计时,工程师在完成初步设计后,梁截面基本已定,工程师要准确地定位和调节梁纵筋的间隔,并尽可能地减小梁端部出筋的形状和间隔,从而减小梁端端模的类型。

3.3 拆分要点

针对拆分工作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受力、吊装方法,保证预制件在结构上达到规范化,在连接和装配上都能达到施工相关要求,从而达到“少规格、多组合”的目的。在进行结构拆分时,首先要依据施工现场的构件要求,确定构件的最大重量和尺寸。

拆分关键:各构件的结点衔接要简洁、灵活;大段构件可在拆分成时,将其对称中心居中拆开(即使用性能更高);单构件重量尽可能地相近,通常不能超过5t,并且不能越过层高;普通的模具的周转次数在100 次以上;暗柱宜采用现浇法(在地震中,墙体承受很大荷载,并采用暗柱现浇法进行施工有利于构件连接);凸窗应该要进行整体预制,并且有较高的重复性;各部件构件拆分按楼层进行分割,不作跨层处理;降低次梁量,应用建筑物面层降板方式,避免拼接缝等。

3.4 装配式住宅节点设计

影响装配式房屋节点的设计主要有:主体构造、内外维修、设备管线和内部装修等。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节点的设计必须满足加工方便、降低成本等优点。所以,为了减少工程造价,应对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进行优化。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推动住宅产业化的稳步发展,例如:卫生间降板做法、飘窗连接节点做法、叠合板出筋等,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对各节点进行了创新性的优化,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PC 部件连结节点的设计要综合考量,由于其复杂的节点,会造成工厂的生产制造费用过高,现场安装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若节点设计过于简单,则很难满足连接节点的结构需求。这要求设计者与有关方面密切联系,确保其可靠性,从生产安装的方便程度、节点造价费用等几个角度综合考量,最终选择出最适合的节点设计方案。

在装配式结构节点设计中,主体结构、内外围护、设备管线等都是连接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结构节点中,应重视工艺与建设方便,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又不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在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提升建筑工程的工业化程度。对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节点时,由于其节点比较繁杂,需要水平较高的生产工艺,会造成生产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如果节点的结构比较简单,虽然便于进行生产、装配工作,但是很难达到结构上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者必须综合考虑多种需求,并找出能够改善工程的可操作性、节约造价的最佳节点方案。以叠合板出筋为实例,由于生产难度大、效率低,可以采取四面无筋叠合板,并以密拼装形式进行高效布置(如图2 所示)。

图2 拼缝连接的单向叠合板(单位:mm)

4 结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倾向于与生产相结合,与施工各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但因工程师缺少相关的经验,使得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成本高、建设难度大。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比较,装配式建筑施工节能、工程效率高,因而已逐渐发展为建筑行业的主流。为了促进装配建筑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从结构设计优化入手,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工程的特点,制订结构优化方案,拆分装配结构,优化结构体系,使设计、生产和施工相融合,从而达到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节省投资成本、增加施工效益的目的。

猜你喜欢

工程师屋面装配式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一场屋面火灾引起的思考
青年工程师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建筑屋面防水及排水设计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