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书房发展现状、特点与优化路径

2022-07-01陈敏刘建王佳怡

人文天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书房图书馆

■ 陈敏 刘建 王佳怡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全民阅读和提升城市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创新服务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书房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变单一服务为多元服务,突破了公共图书馆受限于空间和时间的弊端,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福利,在打造文化城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我国城市书房发展现状

城市书房的出现源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因开放时间短、辐射范围小、装修陈旧、缺乏个性等问题,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阅读的需求,人们迫切希望能拥有一座在自己通勤范围内比较方便到达、不受时间限制、环境温馨舒适的图书馆。2013 年,张家港推出了24 小时“图书馆驿站”,以小木屋的形态出现,应当算是城市书房的雏形。

2014 年,温州市图书馆在老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推出了24 小时城市书房,项目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合作方式,通过顶层设计、科学选址、精心设计,很快在城区均匀分布开来,受到市民的强烈好评,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大媒体的积极宣传报道,进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纷纷学习温州模式,创新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城市书房。截至2020 年10 月,全国至少建成了3300 多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城市书房,以广东、浙江、河南、江苏、福建、山东数量居多,地域分布尚不均衡(见图1)。在理论研究方面,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调研数据库,检索以“城市书房”作为关键词的文章,截至2022 年2 月23 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9 篇,从2015 年到2021 年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这与城市书房的发展状况相匹配。

图1 全国已建成的城市书房地域分布(截至2020 年10 月)

二、城市书房的特点

分析各地城市书房的整体建设,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设计感强、环境优美、就近便捷、服务时间长等。城市书房以其优质的环境与服务赢得了市民的青睐。

(一)选址科学,布局合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图书馆虽然“大而全”,但是前往图书馆阅读所需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也日益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座步行15 分钟就能到达的“家门口图书馆”,享受便捷的文化体验,而城市书房正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从各地城市书房的选址来看,都充分考虑了交通条件、人口密度、辐射范围、阅读需求等因素,建设在人口稠密地区,着力于打造“15分钟阅读圈”,以达到全民普遍均等阅读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环境温馨

城市书房的建筑面积一般在100 平方米至300 平方米之间,小于县级公共图书馆,大于传统的社区图书馆,在馆舍建筑上更加突出“小而精”特点:每间城市书房独立设计装修,在设计方面都独具特色,根据周围社区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特点进行设计,不再拘泥于同一风格;设备配置更加人性化,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更类似于咖啡厅、书店、家庭书房,满足读者对于书房的想象,让读者更有亲近感,能够在家庭空间和工作空间之外,找到最舒适、最惬意的“第三空间”;均设计了符合自身城市特点的LOGO,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实现以文塑旅,让城市书房成为各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社会参与,共建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公共图书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和图书馆发展方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改变公共图书馆传统模式和服务理念,在城市书房的选址确定、书房设计、文献选择、开放时间、管理模式等方面均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了与社会团体、机关单位、学校、商场、景区等多方位的合作,共同打造符合城市特色的城市书房。在城市书房管理方面引进志愿者参与管理,在城市书房监督方面让公众参与评选优秀书房,等等。真正让公众参与到城市书房建设中,实现了“城市书房大家建,建好书房为大家”的共建共享的建设目标。

(四)引进技术,提升效能

城市书房的服务管理都采用了自动化设备和 RFID 技术来实现一体化的服务管理,是具备24小时开放条件的场馆型自助公共图书馆。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城市书房利用自身的场馆体验优势让读者感受到书房的温暖,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温度。同时,城市书房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有力地延伸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服务空间,弥补了传统公共图书馆空间不足的缺点,从整体上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三、城市书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措施和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第一,服务覆盖面不够。虽然近年来,各个城市的城市书房数量增长迅速,但城市书房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还是不够合理,覆盖率依然较低。第二,资金和人员投入不足。在履行文化服务职能的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和队伍建设不稳定等问题导致服务效能不高,城市书房实行无人化管理或者志愿者服务的模式,缺少图书馆专业人员参与其中,不能提供专业的服务。第三,后期管理存在问题。“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的问题比较突出,问题相继出现却又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建设完成后,后续管理跟不上。第四,宣传不足。读者对于如何利用城市书房、城市书房借阅规则等细节不清楚,从而使得城市书房的利用率不高,没能达到建设的预期目标。

(二)服务不够均等化

第一,服务区域不均等。当前,我国的城市书房服务体系布局以东部最为全面,向西逐渐递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之间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的问题。东部地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现了地区差异,难以平衡。第二,服务人群不均等。针对特殊群体,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然不够完善,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老年人面临着高新设备使用困难问题,残疾人面临着出行困难问题,虽然国家已经规定将一些农民工纳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中,但这些政策仍然没有完全落地,必须长期坚持,才能逐渐缩小差距,实现均等化。

(三)城市书房建设同质化

在城市书房的建设过程中,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同一城市内的不同城市书房虽然命名和内部装饰不同,但缺乏文化个性,如未能彰显出参与书房建设主体的员工文化,不同街区和不同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待凸显。在当前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城市书房的建设应当遵循“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要求,避免千房一面的复制,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街区的特色书房和个性化服务。

四、优化城市书房的路径

(一)创新机制构建

一是加强制度创新。不断促进城市书房公共服务体系制度的优化和完善,确保以法律为依据上,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符合要求和规范。二是构建法治框架。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立法上依然存在欠缺,主要是因为该体系形成时间比较短,必须不断进行实践的总结,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建立“共同治理”原则,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不断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完善城市书房管理制度。根据各个地区城市书房建设的特点,制定适合本地的城市书房管理规范,从读者服务、读者的权利与义务、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包含图书借阅规则、读者阅览须知、监督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的标准规范。

(二)实现多元服务

将城市书房建设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由公共图书馆总馆来为城市书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包括实现总馆分馆间的一卡通用、文献通接通还、数字资源共享等,由总馆提供文献资源配置、组织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业务辅导等,实现城市书房分馆的服务标准化与规范化。

首先,按照居民需求配置书刊。每个地区居民群体,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个人喜好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不同,这就决定了不能以单一的模式配置所有城市书房的文献资源。在进行充足的前期调研后,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根据附近居民的年龄特征、职业特征等适时调整馆藏结构,设置针对特殊群体的图书专架。例如,儿童较多则设置教育、育儿类专架,老年人较多则设置养生保健专架,根据居民职业设置专业类图书专架等。

其次,积极开展读者活动。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能够更好地服务读者,同时有利于宣传城市书房,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作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下的城市书房,优势之一就是能够依托总馆的资源和经验,在举办读者活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读者活动需要考虑到本地区居民的特征,活动规模适宜,活动内容贴合生活。第一,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将传统文化与阅读推广相结合,进行包括书籍推荐、节日的故事、相关电影放映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打造居民“第二课堂”,每周安排固定时间播放名家讲座、慕课课程,主要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健康问题、中学生关心的应试问题、家长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等热点问题。第三,打造读书会,每周固定举办读书活动,就某一部或几部书进行讨论交流。第四,由总馆举办读者竞赛活动,如朗诵大赛、知识竞答等,激发居民的阅读热情。

最后,完善数字资源服务。依托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手机、iPad 等移动客户端,提供数字化阅读和服务。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有利于增强民众的阅读兴趣,培养居民的阅读习惯,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共享。总分馆制下的城市书房拥有总馆提供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使读者在城市书房内就能够快速享有总馆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服务,进一步满足居民的需求。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城市书房建设中,人才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城市书房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定期对城市书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例如,济南市“泉城书房”会定期对书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提高其专业化水平,提升服务效能,在完成基本借书还书业务的同时,还能解答读者的各类咨询,同时善于组织策划符合本地区书房特色的社会教育活动。其次,要不断提高城市书房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增强读者的满意度,从而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结语

城市书房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能够解决城市居民读书和学习问题,并且有效地将文化公共服务和文化产业衔接起来。加强城市书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城市书房职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加强监督,从而推动全民阅读,不断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书房图书馆
凝聚幸福感 共绘“夕阳红” 临平街道打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把自己关进书房
我的书房
图书馆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温馨家园之我的小书房
大师们的书房
去图书馆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