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味药叫阅读

2022-06-30孙丽丽

工会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养心好书情绪

□孙丽丽

读书,是对人心灵的滋养,阅读实则是“悦读”。

平时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躺着阅读,读书让人心情安静。这时尘世的喧嚣淡去,与书相伴,寂寞不再寂寞,伤感不再伤感,心随书脉一起跳动,思绪全转移至书中,不再关注渺小的自我,进入一种更广阔的境界,像马儿奔驰在原野上。

每每读到优美的文字,或有哲理的句子,如醍醐灌顶,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倦意顿扫,真是“赏心悦目”。游于跌宕迷离的爱与恨、诗与情中,拈页展颜,或黯然落泪,这时的落泪,是一种广义的微笑,灵魂瞬间舒展、宣泄。说句实话,对我而言生活中的快乐,远不如书本来得丰厚。

生活中常常听到周围人的抱怨。抱怨工作不好,抱怨待遇不公,抱怨己不如人,对比自己好的人和事,心理极不平衡。据我猜测,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大多不爱读书学习,如果他爱读书、多读些好书,开启智慧的书,这些抱怨就不会有了。因为抱怨对自己没什么用,不如有时间去提升自己。

西汉文学家刘向也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一本好书就像药房,它的每一篇就是药粒,且药效持久。读书好比是一帖药,善读者可以消除愚昧,使人明智。阅读这帖药,能够更好地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具有解郁和宣泄的效果。

读书可以梳理人的情绪。人总以为自己强大了,心就会筑起一道墙,只要围得密不透风,不被别人看见内心波澜汹涌的情绪,便是成熟的人。现在流行一句话:“优秀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绪。” 人如果把情绪戒掉了,无论何事不愁不喜,岂不是行尸走肉,了无生趣?七情六欲是人的本性,有情绪是一件正常的事。

面对情绪,不是堵,不是围,不是忍,最好的养生,其实是疏通情绪。《素问·举痛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阅读让人增长智慧,心情平静。心静便气血顺畅,少生疾病。

读书是一味药,是精神营养的滋补品。大诗人陆游鹤龄85 岁,他的长寿秘方之一便是读书,“病需书卷作良医”。他还用自己的诗为人治病,有“诗医” 之谓,有诗为证:“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药,吾诗读罢自醒然。” 鲁迅先生当年深知社会之病,人心之病,弃医从文,著书立说来为中华的国民疗疾。现在有些国家在医院专门开设图书馆,推崇“书籍疾法”,理就在此。

清代石成金在《长生秘诀》一书指出:“养身必先养心。” 心为人体之君,读书可以养心。民族英雄林则徐书斋有副对联:“养心要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晚年远离官场,专心治学,他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 他寿至86 岁。《大学》中讲:“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书读进去时,心就会静下来,当读一本好书,仿佛与一位知己在促膝谈心,心情愉悦,心境开阔,一切烦恼也就远离了。

国内外许多医学专家的实验发现:精神刺激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阅读淡化抑郁的心理,减轻某些疾病的症状。国外的心理学家还极力倡导“诗歌疗法”,认为吟诵诗歌能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有益身心健康。李时珍说;“脑为元神之府。” 大脑是人的司令部,脑神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的整个机体,如果脑神毛病百出,就会引起人体各个部位的病变。而读书,则是保持人脑智能旺达,延缓大脑老化的有效途径。

对于养生,读书似乎比滋补营养更上一筹。清代养生家李渔说:“予生无他癖,唯好读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牢骚不平之气籍以除。”读书让人更能透彻地看待这个世界,心平气和,平衡心理,自然对身体有好处。明成祖朱棣把宫中藏书视为“特健药”。

清代沈复说:“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 当然读书久了,也要散散步,听听音乐,活动筋骨。长寿老人郑逸梅的人生妙语“风日晴爽不出游,有负天时;明窗净几不读书,有负地利”。读书可视作养生的一味药。

猜你喜欢

养心好书情绪
好书分享会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推荐一本好书
夏至养心喝“三茶”
夏季穴位养心
好书共享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