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新节点,生于一九九〇 于风暴中心治愈我

2022-06-30编辑崔崔崔

摄影之友 2022年6期
关键词:号馆高明策展

编辑:崔崔崔

这个展览的参展者不能代表谁。我总是觉得,只要不总是强调代表,就可以更自由。

所以我庆幸的是,能以策划展览的方式跟创作者朋友们聚在一起。

“朋友”在此没有虚情假意的自来熟,它对应的就是其字面意义。

为了这个展览,高明昔和我分别联络自己熟悉且认可的创作者。我这边的名单,直接关联起我从接触摄影到在高校学习摄影,再到同时作为创作者和摄影杂志编辑与行业发生关系的 10年经历。同班同学、师姐师妹师弟、过往的共同参展者、杂志的文章作者和杂志组织评选的获奖者和入围者,的确因为这些相互关系,我有机会较为深入、持久地观察并尝试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方式、成果和影响。也由此,我们慢慢成为朋友。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我在缓慢地创作,同时目睹他们或持续或高效(或两者兼具)的创作进程,这种共时性让人踏实。

他们有的不动声色暗自耕耘,或相反,在进行新实践的同时,不断大声呼喊,希望工作成果和理念能传达给更多的人,赞扬和争议加身。他们有的在国际层面的摄影权力话语体系里逐渐亮相,有的则选择暂时离开艺术行业,去做其他“更有意思”的事。

不妄言这些如此不同的创作者之所为,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当下摄影的发展进程,非常重要的是,其艺术实践在各自的影响范畴内,不断告诉熟悉摄影很久的人或者刚接触摄影的人:这种媒介(还)可以是怎样的,它(还)可以如何实现真实的表达和交流。与其依然纠结于摄影应该是什么,不如在他们(以及更多各年龄段的真诚创作者)的牵引下,理解并承认世界是由许多个具体的“自己”的故事构成的——这一点的反面陷阱,经常让人将世界等同于“我”,并将“非我”挡在外面。谢谢他们的展示和分享,基于此,我之所见不再只是“我自己”。由这些“他人”、朋友捕捉和制造影像映射到“我”面前,相互触碰,然后散开。一点点残影留下来,我们尝试在彼此的利益或困苦、喜乐或得失之间,听听自说自话里是否有共同的声音。声音交融,内化为我自己的,或者,TA自己的。

愿感同身受不只是口号和表态。

(根据何博的策展前言撰写)

©吕格尔,《释比》,选自《羌的山》,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风暴里(1号馆)现场

©徐冠宇,选自《外籍人口》,图片由艺术家和高台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卢禹凡,选自 Make Me Beautiful,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魏竹岑,选自 Being Human,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摄影新节点,生于 一九九〇

主办:仓美术馆(杭州)

出品:所见画廊·Visible Gallery

展期:2022.4.22—2022.6.22

策展人:高明昔、何博

参展艺术家:陈海舒、陈荣辉、高明昔、高山、何博、郝新宇、金向怡、李必豪、吕格尔、良秀、卢禹凡、马海蛟、黄乖儿&汪润中、王翰林、吴为、吴雨航、魏竹岑、徐冠宇、周泓宇

风眼(2号馆,上)与风的边缘(4号馆,下)现场

©王翰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选自《内啡肽的火焰》,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李必豪,选自《标准草坪》,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陈海舒,《一次冒险》,选自《气泡》,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时间有点久,十几岁的时候我对自己有过一次怀疑,不过它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但这足以让我去思考我因何成为他们口中落落寡合的那类人。

当然从现在看来,不管是基于世界观还是创作观,这种评价都是可笑的,礼貌的说法是缺乏思考与更为开放的学习。

这也很好理解,你没有遵循框架的设定,被打破的规矩让某些概念不再拥有唯一性。变化产生了,应激反应就在所难免。

而说到摄影也是如此,在普遍印象里,拍与被拍的关系明确,它作为工具(表层意义上的服务)而被使用的意义更大。而着重观念构架与倾诉的创作面向,或许并没有成为摄影在过去许多人心中的代名词,它们是界限清晰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状况开始变得不同。

社会环境逐渐开放,多元意识更容易被吸收接纳。人们变得比过去富有,越来越多的新鲜媒介有能力成为创作表达的形式。在这样的氛围出生,随这样的步伐成长,年轻的创作者们将冗杂的概念逐步搅拌,使摄影变得融合。

不满足于“记录”这一摄影的初始任务,不满足于将自己与被关注者(具象或抽象的)平行并置,我们开始将自我融入到创作表达这一行为过程的本身,试图参与,甚至以自我为标本,来进行剖析、理解、反思、瓦解或者重建。

时代更迭,越来越难以理解的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管是以个人为原点出发,还是在宏观的庞大范畴内,我们都真诚勇敢地卷入被讨论的风浪之中。而这风浪卷起的力量,结果是沉没还是被承托,不重要。形成讨论,就能让思考诞生,而思考是化解矛盾冲突最有效的内核。彻底的平静或许并不能马上到来,但当我们懂得面对,让讨论成为常理,不只拥护相似吸引的认同感,明白彼此的急切焦虑,明白恼怒愤恨的必要,或许和解的意义才能更为轻巧。

(根据高明昔的策展前言撰写)

©马海蛟,选自《不见彼岸》,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猜你喜欢

号馆高明策展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今夜有暴风雨
《策展哲学》
《实数》典型易错题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爸爸的“高明”之处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第五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将于明年4月举办
2015上海国际广印展即将开幕
歌星的头发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