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对位编者用意,高效落实阅读链接

2022-06-30王成彪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深化理解阅读链接

王成彪

【摘 要】阅读链接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形式多样、价值多元。教师要善于从单元整体性视角出发,揣摩编者的用意,巧妙地利用阅读链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洞察作者用意,丰富阅读范畴,最终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关键词】阅读链接 深化理解 言语能力

为了拓展阅读范畴,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很多经典课文后,设置了“阅读链接”栏目,所拓展的材料中有片段,也有篇章;有的设置在精读课文后,也有少量设置在略读课文后;有的与课后练习融为一体,有的则没有提任何要求……这些资源与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起,构建了单元的资源体系,助力课文的学习,推动要素的转化。

一、凸显助学效能,强化课文学习

(一)搭建认知支架,为深入解读课文助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选文包罗万象,不受时空限制,往往会有一些课文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缺乏基本的认知经验,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障碍,对于课文中内容以及意欲表达的中心,常常揣摩不准,这就需要借助其他资源为支架,为课文的深度感悟奠定基础。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琦君,编者在课后选择了作者的另一篇散文《留予他年说梦痕》(片段),要求学生结合拓展的文本,说说对课文中母亲所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阅读链接的文本作为理解的支架,引领学生对两篇文本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明确作者使用母亲的这句话有两个核心要点:其一,表达童年难忘以及对故乡的不舍之情;其二,故乡的桂花以及一切事物已经成为作者内心对故乡思念的一种意象,永远镌刻在了作者的心中。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潜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课文中的母亲和作者一样,同样也对家乡的桂花难以忘怀,在母亲的心目中,所在乎的已经不是桂花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

精读课文《桂花雨》是一篇独立的课文,但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和情感在这篇文章当中却无法一下子表现出来。这种情感其实在其他的文本当中也有所抒发,这就与课文《桂花雨》形成了有效的链接。由此就不难看出编者在阅读链接当中拓展这个片段,其实就是借助这个片段中所交代的信息以及所抒发出来的情感,与课文形成了有效的印证。这时,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阅读链接当中文本所形成的价值,通过借鉴与感悟的方式,为课文的深入解读助力。

(二)依托链接资源,为积极创编表演助力

小学阶段的统编版语文教材,故事性强的课文占据了较大的比重。编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且在兴趣高涨的状态下内化语言,就在阅读链接当中设置了不同题材的文本,并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变换形式开展课后的深度学习。由此就不难看出,编者在这类课文当中设置阅读链接,其最大的价值就是为学生深入地改编或者表演故事性文本当中的情节,提供了有效的抓手。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級上册第八单元中《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为例,编者就在阅读链接当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剧本的开头,并提出了要求:根据链接所给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西门豹治邺》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文本,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简略复述。编者在阅读链接当中给予学生剧本的开头,其实就契合了这篇文本的内容特点以及单元所设置的语文要素。要想使用好这一链接,教师就要在深入指导学生讲述好《西门豹治邺》的基础上,对故事了如指掌,对人物特点了然于胸,然后紧扣剧本和课文的内容进行创编,并积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故事的情节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样一来,阅读链接就成了学生感知课文、内化语言、表演展现的实践性平台,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以及人物形象的体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智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生长。

二、依循内在联系,落实单元统整

(一)紧扣异同,在探寻中对比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比,一直是语文学习深度思维的重要方式,有了对比才能有所鉴别,有了对比,学生的思维才能向深处漫溯。统编版语文教材所设置的阅读链接,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积极探寻和发现的过程中,找准链接内容与文本之间的异同点,以对比的方式介入文本内部,从而实现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在精读课文当中,分别选择了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以及丰子恺先生的《白鹅》这三篇课文。之所以选择这三篇课文,主要就在于这三篇课文的作者表达对动物情感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如《猫》和《白鹅》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时,就创造性地使用了“贬义词褒用”的手法,而《母鸡》一文则是从“讨厌”写到“不敢讨厌”的内心变化,表现了对母鸡的赞颂之情。但对于动物情感的表达,并不是局限在这几种策略上,正是基于这一认知,编者才在阅读链接中选择了两篇不同作家所写的《猫》。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以对比的方式,将几篇文本统整起来阅读,从而发现拓展的文本中,作者通过细致描写猫的外形、小孩子喜欢逗猫玩以及对猫的遐想等不同方法,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样的教学,丰富了学生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方式,巧妙地落实了语文要素,也让学生了解了其他作家对于动物情感表达的策略。

(二)搭建平台,在迁移中运用

深度学习一直倡导要让学生形成“将新知识迁移到全新情境中的能力”。教材中的很多阅读链接,其最终的价值就是能够让学生在横向对比联系中,形成表达的合力。

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点面结合的描写。在略读课文《灯光》后,编者编选了三篇阅读链接,分别是《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和《伟大的友谊》的片段。这四篇文本在阅读策略和表达技术上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略读课文《灯光》,作者借助细致化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需要将着力点放在对文本场景的描写以及人物刻画的细节上,从而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阅读链接的三篇文本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认知领域进行阅读方法的实践迁移。如教学《毛主席在花山》时,可以将教学的重点设定在“关心群众碾米”“给群众送茶水”“帮助群众推碾子”等具体的场景,从毛主席的一言一行中,感受伟大领袖对于劳动人民的关心;教学《狱中联欢》时,主要关注本单元所学的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手法,重点关注片段当中“叠罗汉”的场景,从而借助文本的细节,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伟大的友谊》时,则需要将前面两篇文本的关注点进行融合,既要从细节入手,同时也需要关注文本的整体,在阅读方法的迁移中,感受作者分别从具体展开和整体概括两个层面进行表达的作用,从而与单元“点面结合”的训练重点形成深度契合,更好地推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遵照课程本质,丰富阅读视域

当下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读书太少。统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就曾指出,统编版语文教材专治不读书。教材设置阅读链接,就是让学生从一篇课文拓展到一类文本,从一个片段拓展到一整本书,最终构建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再到阅读链接,直到整本书的一体化阅读模式。

(一)紧扣文体视角,在拓展资料中强化交流

语文教学一直都倡导关注文体意识。不同的体裁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独到的美学审美价值。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其所承载的教学价值不仅仅在于自身,更重要的是代表着这一类文体。因此,教师要善于加入文本的本体性特征,整合他们内在的言语共生的关键点,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不同的文本所带来的不同价值。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经典的课文,描述了李大钊在被捕前后的具体表现,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这篇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中,编者编选了叶挺所写的现代诗《囚歌》,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争取民族解放的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革命烈士,他们在革命的过程中也曾经谱写了壮烈的篇章。请你查找资料,了解这些革命先烈的相关事迹并和同学们交流。很显然,编选叶挺的《囚歌》做阅读链接的文章,编者的用意不仅仅局限在这篇拓展的诗歌上,而是以这篇诗歌作为引子,让学生将关注点从李大钊和叶挺的身上拓展开去。因此,教師可以分三步展开教学:首先,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丰富的资料和与革命烈士相关的不同体裁的文本资源;其次,进行自主化阅读,了解这些革命烈士的相关事迹,深化对这些人物以及革命岁月的理解;最后,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资料有着共同的主题特征,却是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文体,语言表达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从而借机体现迥异的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价值。

通过这样的处理,统编版语文教材当中的阅读链接就起到了以一篇带动一类的作用,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拓展,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

(二)紧扣课程资源,在尝试实践中丰富内在感受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文明积攒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统编版语文教材作为学生母语学习的重要载体,名著理应成为教材编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就是一个典型的古典名著单元,编者将“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作为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迁移运用,丰富学生对古典名著的独特感受。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编者就设置了阅读链接这一栏目,要求学生将阅读链接的文本与课文进行对照,找出课文对应的语段,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师要能够精准地解读编者在这篇课文后设置阅读链接的深刻用意:从“明处”来看,就是要通过阅读链接的实践,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简洁而凝练的语言特点;从“暗处”来看,就是要通过阅读链接的学习,在单篇课文与整本书的阅读之间架构一条认知的通道,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由课堂内向课堂外的拓展链接。

总而言之,作为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创时的一种创举,阅读链接形式多样、价值多元,教师要善于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梳理拓展资源与课文之间的联系,依托具体的学情和教学目标,遴选适切的教学策略,进行综合性的利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长。

猜你喜欢

深化理解阅读链接
例谈“阅读链接”中诗歌类文本的定位与运用
恰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阅读走向更深处
一粒沙里看世界
巧用“阅读链接”的策略
让质疑探究融入高中数学课堂
用好课程资源,助力能力培养
信息化教学,让学生“活”起来
学会使用数学课本
“用教材考”而不能“考教材”
类比: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