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故事阅读教学中设问的层次性、整体性和生成性原则

2022-06-30张佩云赵雪竹

英语学习 2022年6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张佩云 赵雪竹

摘   要:高质量的阅读理解问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既能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语言知识,也能引领学生通过有效阅读增强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旨在反思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与问题,探索问题的设计方法,提出问题设计要在深挖文本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层次性、整体性、生成性为原则,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论证其可操作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引言

有效的设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多维度解读和深度构建;调动学生思维,扩展思维广度,增加思维深度;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寻求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提高独立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师的角度看,好的问题有助于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检测并了解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情况,和学生构建有层次的思想交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教师提问的高质量保障了师生互动的高质量,有助于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课堂设问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总结,教师在故事类文本阅读课堂上进行设问时主要会出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提问层次单一,问题类别分布不均

在实践中,有些教师为了教学便利,倾向于提出学生可以在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虽然学生在这类问题的引导下可以了解文章大意和故事脉络,但这些浅层问题主要用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程度,难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2. 提问衔接欠佳,问题链设计缺失,缺乏整体性

部分教师会针对故事情节进行提问,但设计的问题没有一条内在的主线贯穿其中,相互割裂,缺乏连贯性和关联性。这样的设计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提問局限在文本内,缺乏动态生成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文本,主题和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情。然而,有些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却不注重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相联系,这在一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此外,教师有时会忽视追问环节,导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师生互动就戛然而止,从而错失很多拓宽学生思维的机会。

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设问原则

设问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通过不断反思,基于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设计应遵循层次性、整体性、生成性原则,以此提高故事类文本阅读设问的有效性。

1. 层次性

问题之间要产生前后递进、关联呼应的内在逻辑联系。针对故事类文本,教师要着力设计和开发具有层次性、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思考中。

2. 整体性

问题设计要避免碎片化和随意性。教师要基于单元主题和文本主题,设计完整的、有逻辑性的问题链,为学生搭建学习阶梯,引领学生逐步探索并在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涵意义和核心价值。

3. 生成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思考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生成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要养成追问意识,丰富提问的形式,倾听学生的表达,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深层次的追问。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文本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故事类文本阅读理解问题设计案例

1. 文本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阅读教学课,授课内容为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二册 Unit 1 Understanding ideas板块A Child of Two Cuisines。单元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涉及的主题语境是多元饮食文化和健康的饮食习惯。A Child of Two Cuisines一文的语篇类型为个人故事,讲述了一个中英跨国家庭的饮食故事。课文以跨国家庭中孩子的口吻介绍了中英两国的代表性食物,以及一家人在饮食习惯的碰撞与融合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语篇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应用了丰富的表达来表述个人对食物的喜好。由于涉及诸多英国传统食品,本文对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积极作用。同时,文章借由文中人物对不同国家的食物的喜好程度来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采取正确的态度,即接纳、理解、尊重,因而本文对提升学生辩证思维也颇有价值。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与老师配合融洽,乐于表达和开展小组活动。但是学生基础较差,词汇量小,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秉持“起点低、步子小”的原则,为学生搭建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梯。

3.问题设计

导入lead-in

What kind of Chinese food and British food do you know?

(A cuisine is a particular style of cooking. Chinese food can be also called Chinese cuisine.)

[设计意图]

激活学生关于中国、英国食物的背景知识,引出文本话题,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在语境中向学生输入主题词汇cuisine。

读前pre-reading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标题和插图初步理解文章,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在语境中深化学生对主题词汇cuisine的理解。EA98CD88-AC7D-4F78-B8A5-43AD3BCB0B54

读中while-reading

Q1: What kinds of food are mentioned in different paragraphs?

Q2: Which category do they belong to, Chinese cuisine or British cuisine?

[设计意图]

学生阅读文本并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借助问题了解段落主旨;在语境中应用主题词汇cuisine。

Q3: Skim the passage and choose the main idea.

(1) The main idea is how the family stays healthy by eating Chinese food.

(2) The main idea is what the family has done to promote Chinese food.

(3) The main idea is how the family cooks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food.

(4) The main idea is how the family combines food from two cultures.

Q4: Read Paragraph 2 to 5. What are the attitudes of the family members to different foods?

Q5: What kind of useful expressions can you find regarding their likes and dislikes?

(sweet memories; come to love; take to doing; dare not do; love; enjoy; horrible; there is nothing better than…)

[设计意图]

教师在提出Q3后,可追问学生“Where do we usually find the main idea of a text?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首末两段,确定文章主旨大意,挖掘家庭成员对不同食物的态度(喜欢、讨厌、未提及),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注文章首末两段与主旨大意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并学习与个人喜好相关的语言表达。

Q6: Why do all the family members love Sichuan hotpot, full English breakfast and Sunday roast?

Q7: Why cant Dad take to eating things like chicken feet?

(追问问题:Though Dad dare not eat them, will he prevent Mum and me from eating them? )

Q8: Why cant the author fall in love with stinky tofu?

(追问问题:①Will the author love eating stinky tofu in the future? Why or why not? ②If you were the author, what would be your attitude? Just say no or give it a try? )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整合文本信息,進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思考影响饮食习惯形成的因素,如文化传统、家庭影响和食物本身味道等。借助追问问题引导学生接纳身边人不同的饮食习惯,构建文本与自己生活实际的联系;了解到一个人对同一种食物的态度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对陌生事物应抱有尝试的心态。学生在语境中尝试应用与个人喜好相关的语言表达回答问题。

Q9: What is their attitude to different eating habits, acceptance or rejection? Why do they have the attitude?

(追问问题:What attitude will you take if you are in a similar situation? )

[设计意图]

学生不仅需要分析文本信息,还需要深入挖掘主题意义,结合背景知识作答。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对待多元文化应采取接纳、包容的态度。通过追问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评述,进一步把自己代入情境中,思考自己要怎么想、如何做,也为后续的产出作铺垫。

读后post-reading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以下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Q1: You want to invite your British friend John who is a little bit homesick to your home for dinner. What dishes will you prepare and why?

Q2: You are on vacation in Europe and you feel hungry. What kind of restaurant would you like to choose? Why?EA98CD88-AC7D-4F78-B8A5-43AD3BCB0B54

Q3: Your foreign friend Jenny treats you to a western restaurant. She strongly recommends blue cheese, but you find it smell horrible. How would you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and why?

[設计意图]

三个问题的考查点分别是:学生能否充分为他人考虑,与对方充分沟通,准备对方喜爱的食物;能否推荐、选择中国传统食物,讲述中国故事,是否敢于、乐于尝试陌生事物;能否以礼貌的态度对待他人不适合的推荐。教师希望通过食物选择了解学生真实所想,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学生需要高度综合所学内容,开展小组讨论,结合彼此的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作答,并在表达中体现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接纳,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的来看,本节故事阅读教学课中的设问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整体性和生成性,教学效果良好。首先,教师针对本节课所作的问题设计难度由浅入深、前后递进、层次分明。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从记忆、理解,走向分析,最终尝试评价和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次,问题之间从内涵上互相关联,围绕一家人的饮食习惯展开。教师带领学生探究了饮食习惯是什么,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会形成如此不同的饮食习惯;面对差异化的饮食习惯,这一家人是怎么做的,我们在生活中又应该如何做。问题之间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性和整体性。第三,教师注重追问问题的设计。学生每回答完一个问题就会和教师产生互动。这种互动需要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背景知识,迅速迁移应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关联自己实际生活的经验才能完成,因此动态生成丰富。追问问题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代入感;通过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融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结语

本文从教师在开展阅读问题设计时遇到的实际困难出发,总结了当前教学中阅读问题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归纳出问题设计的原则。最后呈现的案例说明笔者提出的问题设计原则在具体实践中是可操作的。本文提出的问题设计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思维发展从低阶到高阶的内在规律,在课题“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学习活动的课堂实施研究”研究过程中得以实践。但由于课堂教学“教无定法”,问题设计的思路与策略也会随之变化,问题设计的原则也不仅于此。因此,本文提出的原则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Alderson, J. C. 2011. 阅读评价[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安德森, 克拉思沃尔, 艾莎拉思, 等. 2009.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程杰. 2021. 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问题链设计策略——以牛津上海版小学《英语》故事板块教学为例[J]. 英语学习, (7): 44—49

蒋京丽. 2018. 改进阅读理解问题设计,培养初中学生思维能力[J]. 英语学习, (12): 59—64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冉红雨. 2018. 浅析英语阅读能力及其测试[J]. 英语广场, (12): 98—99

阮迢, 高旭阳. 2021. 英文绘本阅读课堂有效提问的连环改进研究[J]. 英语学习, (9): 40—45

沈小平. 2005.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6): 11—13

夏谷鸣. 2018.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内涵分析[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 103—109EA98CD88-AC7D-4F78-B8A5-43AD3BCB0B54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