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数据治理:育人视域下长周期学情调研创新实践

2022-06-30邢至晖唐军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学习状态数据

邢至晖 唐军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上海市黄浦区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运用数据治理技术,并将其作为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在校生学习和生活状态的调查,了解学习者的长周期学情,不断改进研究工具和分析方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基于数据需求开发学情调研信息化平台;二是强化数据分析,助推区域教育改进不断深化;三是注重数据应用,持续推进学情调研教育改进。通过三个层面的落实,区域办学环境得到优化,学生需求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实现区域育人方式变革的转变。

关键词:数据;学习状态;长周期;学情调研平台;学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2)06-0070-05

2021年8月26日,教育部批复上海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这也是国内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同年11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明确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要以数据为核心。而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数据是第一抓手。近年来,黄浦区在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状态调查工作(以下简称“学情调研”)中,充分关注“数据”这一重要要素,注重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的教育应用等,本着遵循教育规律和改革創新的思路,不断推进学情调研工作,优化调研平台,创新分析手段,构建了区、校两级“学情调研—行动改进”常态机制,从大量数据中把握学生的情感与需求,发现办学问题,为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实现育人方式的变革。

一、回应数据需求,开发学情调研信息化平台

2010年,黄浦区开展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项目研究,通过访谈和调研发现,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学生的需求,才能从多方面去满足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基于此,黄浦区教育学院将学情调研作为每年的常态工作,及时调研区域办学的基本需要。在2014年开发的学情调研平台中,通过五个板块的设计,为整个区域学生学情信息的采集、分析、实施等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充分满足了区域各个层面对学习者学习数据的需求,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教与学。

在数据采集层面,学情调研平台提供了问卷自主设置和编辑、按照对象(如不同学校用户)发放问卷、设置问卷量表、提供用户操作友好的答卷界面等。同时,学情调研平台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在区域组织的大规模学情调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面对区域各个学校或教师,也能够提供其自主开展学情调研的工作支持。

在数据清洗方面,学情调研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例如,答题时长可以自动筛选、不符合规范的个别答题可以人工删除、自动排除等。通过对学生问卷中的无效数据进行筛选剔除,保证了调研数据的信度和效度。

在数据分析方面,平台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提供了调研数据的自动和智能分析功能。一是能够自动生成学校调研报告。学校校长、管理者根据自动下载的报告,及时了解本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现状,为本校与其他学校之间的情况比较提供了依据;二是通过自动生成的学校学情调研结果开展纵向分析。如根据所有调研题目,按照年度进行纵向对比分析;三是利用人工智能语义分析技术,开发调研数据质性分析平台,对调研的主观题目进行在线自动编码,对生成编码结果的词云图和关键词频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实现主观题的质性分析工作。

二、强化数据分析,

助推区域教育改进不断深化

学情调研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是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以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区域办学质量。黄浦区的学情调研数据分析,除常规性频数分析、均值分析外,还特别注重运用科学统计的方法构建区域学生需求满意度量表,运用智能技术开发针对文本材料的质性分析工具。这两项分析技术的突破,一方面是对平台的优化,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区域教育改进的重要参考。

(一)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构建学生需求满意度量表

本研究主要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方面,考察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需求满意度,构建学生需求满意度量表,此部分共26道题目[2]。根据设计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收集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的26个条目,采用主成分和极大方差旋转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个因子特征根大于1,并且每个因子中的项目负荷值均大于0.5,解释总方差的57.8%,这说明量表中各个因子的构成较为理想,结果如表1所示。之后利用LISREL 8.7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通过路径分析可以看出,各题目在相应维度上的负荷都较高,各项拟合度指标都已经达到好模型的标准,结果如表2所示。

(二)借助扎根分析理论提高质性分析水准

扎根理论不是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先“悬置”研究者的个人“偏见”,从访谈材料、调查问卷等原始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最后形成相关结论。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即在资料和资料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及其属性[3]。

本研究主要借助扎根理论,对学情调研中学习者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其中问卷的最后一道主观题询问学生“什么样的学校是自己喜欢的学校”。依据扎根理论,对学生主观回答的内容进行质性分析。通过对调研学生的主观描述语句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喜欢的学校树节点作为一级编码,其子节点作为二级编码。经过编码分析,得出学生喜欢的学校所具备的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学生状态、环境、教师、课程与活动等。其中,学生状态从学习成绩、休息睡眠、运动、成功感、作业情况等方面阐述;环境主要包括生理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物理环境;教师主体主要包括教师的外表、教学能力、对学生态度、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EA3F2DA1-5C6F-41EA-8902-42C17D43B05C

为了让2012年质性分析的编码结构能够在以后年份的调研中得以运用,依据主流质性分析工具的基本思路,引入智能语义分析和近义词库相结合的分析技术,在原有的学情分析平台中开发了文本材料智能分析功能。据此,可以运用一套完整的学情调研编码库(具有可扩充性),对每年的学生主观题进行自动编码统计分析,得出学情调研中学生喜欢学校的10大关键词(见表3),并分析出不同学段学生、不同性别、不同户籍地,以及每所学校的学生对“喜欢学校”要素的理解和愿望。

三、注重数据应用,推进学情调研教育改进

学情分析是标,教育改进是本,只有真正用好这些调研数据,才能充分体现育人方式的变革。因此学情分析工作为教学改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黄浦区学情调研数据应用是立体式全方面的,区域、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共同关注和推进,保障了区域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区级层面建立学情调研推进机制

为了推进学情调研项目的进程,黄浦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区级层面的学情调研推进机制[4](见图1)。其中,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区域整体的学情现状调研和规划管理;区教育学院监测与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学情调研问卷的优化、实施与数据分析、指导等;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和科研室主要针对调研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原因归类分析,并落实开展教学行动改进计划;区教育信息中心联合相关专业公司主要负责软件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保障调研平台的优化和完善。学校根据学情调研结果,让教师能够科学分析诊断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模式。

近年来,黄浦区教育局在规划中进一步明确学情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与黄浦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相结合,做好学情调研与学业质量监测、体质健康测试的整合工作,从多个层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作出科学决策。区教育学院多次召开学情调研结果发布会,各部门协同合作,做好教育改进工作。根据调研结果,课程建设方面将创建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作为课程改革的落脚点。课堂教学层面,通过研究提炼出课堂教学公平的五个关键要素——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希望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能根据需要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能感受到教师的公平对待。围绕学生需求指数的调研结果,设置了院校合作项目,把教育改进作为一项研究,院校共同设计、互帮互助,探索学情调研数据背后的教育内涵,寻找改进问题的真正对策,让改进真正落到实处。

(二)学校层面形成教育改进机制

自学情调研开展以来,区域很多学校都积极参与调研工作,参与学校由33所增至43所,并积极鼓励各学校在校级层面形成教育改进机制。第一,建立学校常态化的学情调研机制,将以学生为中心贯穿于学校各项事务过程中,并且积极重视学校的学情调研工作,强调调研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具有指导性。第二,鼓励探索多样化的学情调研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调研方法,及时、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教师利用数据创新探索多样化的日常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第三,开发、挖掘典型的基于学情调研的教育改进案例[5]。通过优秀案例的典型指引作用,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分享、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自身学情调研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考与启发,不断促进学校学情调研制度和教育教学制度的改进与优化。

(三)教师在分析学生需求中落实改进

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但因为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和班级教育具有群体性特征等因素,教师往往不能够按照学生个人的实际需求开展教育教学。通过区域层面的学情调研结果发布、学校改进案例经验分享、研究团队走访学校进行课堂观察、学科教研根据调研结果改进、开展基于数据實施教育改进的专题培训等方式,能够让教师认同开展学情调研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基于学情调研结果进行教育改进的基本技术,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自觉地分析学生需求落实改进。除此之外,区域层面举办多次基于学情行动改进的案例征集活动。通过案例征集,激发学校和教师形成一种“问情于生”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中基于学情调研结果实施行动改进[6]。

四、遵循数据治理,促进区域学情调研取得实效

黄浦区学情调研工作遵循数据治理原则,注重数据采集、清洗和分析,并将数据治理的结果用于教育改进。在多年的持续坚持以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黄浦区教育在学校环境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学生需求满意度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学情调研中学校环境的现状分析,发现黄浦区在校园空间创意设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改变了过去单一校舍翻新和改造的现象,并且该项目还在持续推进过程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了学生创意空间方面的需求。

据调查,2012年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为69.1%,到2021年满意度已提升到87.9%。由此可见,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环境创设方面的满意度在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方面,2012年,有67.5%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是丰富的,51.9%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具有可选择性。而到2021年,这两项调研的比例分别为92.6%和83.8%。相关调研数据表明,学生对学校课程建设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这主要归功于近年来黄浦区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区域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在整体推进区域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以市区提升课程领导力为推动载体,不断创新区域特色课程的共建共享机制和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学校课程建设。从图2可以看出,虽然学生的需求满意度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但从整体上来看,学生需求的满意度总体上处于波动上升趋势,这也说明黄浦区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将学生为中心放在工作的首位,将关注学生的需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

“十四五”期间,黄浦区把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之一,加大力度进行有序推进,学生学情调研工作将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黄浦区在场景构建的同时,依据数据治理要求,遵循科学方法,创新应用方式,通过有效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快乐[6],了解他们的需求,使区域办学理念得到真正落实,从而营造一种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浓厚教育环境,推进区域育人方式的变革不断走向深入。EA3F2DA1-5C6F-41EA-8902-42C17D43B05C

参考文献:

[1]魏耀发.用数据解读“学生喜欢”[J].上海教育,2010(17):19-21.

[2]李金钊,唐军.中小学生需求满意度与学生是否喜欢学校的关系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9):55-60.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29.

[4]奚晓晶.倾听学生 教育改进——黄浦区学情调研和改进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0(Z1):13-16.

[5]唐军.基于学情调研审视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20(21):21-23.

[6]魏耀发,唐军.学情分析的概念、内容及其实施策略[J].现代教学,2020(Z1):10-12.

作者简介:

邢至晖,副院长,中学高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学习分析研究,邮箱:xing@hpe.cn;

唐军,中学高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可视化、学习技术等,邮箱:tangnzh@163.com。

Regional Data Governanc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Long-cycle Academic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Zhihui XING, Jun TANG

(Shanghai Huangpu Distric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hanghai 200023)

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Hua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actively uses data governance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akes it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innovatively, understands the long-term learning situation of learner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and analysis method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mainly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academic research. Second, strengthen data analysi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gional education improvement. Third, pay attention to data application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situation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 Based on these implementa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egional school environment has been continuously optimized,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needs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education mode can be realized in the future.

Keywords: Data; Learning status; Long-cycle social experiments; Learning situation research platform; Student satisfaction

編辑:李晓萍   校对:王天鹏EA3F2DA1-5C6F-41EA-8902-42C17D43B05C

猜你喜欢

学生满意度学习状态数据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一种借助数据处理构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统
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购电管理应用
不沉默才是金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提升阅读教学效益
大学生如何进行创新性学习和研究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