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乌冲突与战时宣传范式迭代

2022-06-30任孟山李呈野

对外传播 2022年6期

任孟山 李呈野

【内容提要】“掌心里的战争”已成为俄乌冲突的主要媒介呈现形态,其背后是战时宣传之战术设计、战略布局、组织架构、话语实践、观念建构等一整套流程脱胎换骨的范式迭代。自2014年俄乌交恶以来,俄羅斯直撄CNN、BBC之锋,向北约阵营发起“影像新闻”攻势,运用“去纳粹化”话语,多梯度建构起替代性叙事。北约阵营则发起“事实核查”舆论战,小众型事实核查与主流媒体多点协作,宣传话语与媒介规制双管齐下,试图在战时宣传中制服俄媒。然而,北约阵营也同样存在不尊重事实的散布假新闻的行为。实质上,北约阵营的所谓“事实核查”,只是舆论战中的一种实用主义策略。其中虽有求证真相的成分,但也常有超越就事论事的范畴。

【关键词】 俄乌冲突 战时宣传 事实核查 影像新闻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在如何单方面制裁俄罗斯、如何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等议题上,北约国家各怀己见,无法做到“同利相死”,但是在对俄舆论战中,它们却是步调一致,“同情相成”,对俄罗斯围追堵截、口诛笔伐,这难免让人想起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然而,这两次战时舆论战之间的差别显然不啻霄壤:尽管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全天候电视直播”为代表的“卧室里的战争”在今时今日仍有孑遗,但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主轴的“掌心里的战争”已经成为主要的战争呈现形态。①呈现形态变化的背后是战时宣传之战术设计、战略布局、组织架构、话语实践、观念建构等一整套流程脱胎换骨的范式迭代。而要准确理解这场战时宣传变革,仅仅将研究焦点局限于2022年2月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前后的政治博弈与战时宣传是不够的。正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至少要以肇始于2014年的俄乌交恶为起点,基于中长时段对俄罗斯与北约-乌克兰阵营之间的舆论战动态进行考察,才不致一叶障目。

一、2014年俄乌交恶以来俄罗斯的“影像新闻”攻势

自2013年乌克兰爆发亲西方“颜色革命”之后,俄罗斯在国际传播战线上开始逐步发力。总的来说,俄罗斯的战时宣传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与北约阵营的舆论战可说是互有往来,甚至让欧盟与美国不得不颁布政策,限制俄罗斯信息在美欧境内的传播。

(一)以影像新闻为主轴,多梯队建构替代性叙事

俄罗斯的战时国际传播颇具敢战之风。英国广播公司(BBC)、CNN等老牌新闻媒体以新闻片、纪录片冠绝全球,俄罗斯媒体则将影像新闻作为主轴,在对手擅长的领域直撄其锋。具体而言,俄罗斯的影像新闻生产可以分为三大梯队。

1.主流媒体定调关于俄乌冲突的俄罗斯官方叙事,为国际传播定调。例如,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俄罗斯一套”出品的新闻纪录片《克里米亚:回归之路》嵌入英文字幕在国外传播,“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以多个语种的摄制纪录片《顿巴斯:灰色地带》(Donbass: The Grey Zone),都是个中经典。

2.具有西方背景的记者“现身说法”,增强俄方叙事的中立性与客观性,引导外国受众卸下心防。俄方延揽法国记者安妮-洛尔·博内尔(Anne-Laure Bonnel)、意大利记者莎拉·芮吉妮娜(Sara Reginella)、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分别拍摄了纪录片《顿巴斯》(Donbass)、《顿巴斯的四季》(Donbass Seasons)、《烈火中的乌克兰》(Ukraine on Fire)。此外,美籍新闻人士帕特里克·兰卡斯特(Patrick Lancaster)受聘成为俄军随军记者,播发了很多基于俄方视角的新闻视频。

3.俄罗斯电影界负责调动情感,以娱乐化、戏剧化的话语表达方式配合本国的“影像新闻攻势”。例如,2014年年底,俄罗斯首映电影《战地记者》(Военный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歌颂本国记者的勇敢无畏、坚持真相,谴责乌克兰政府军的“恶行恶状”,讽刺西式“新闻自由”的虚伪。

(二)以“反纳粹”话语串联国际传播叙事,与乌克兰阵营的“反侵略”话语相争衡

在国际传播中,俄罗斯以“反纳粹”话语贯穿始终,与北约-乌克兰阵营的“反侵略”话语相争衡。俄方的“反纳粹”话语可以拆解为三个要点。

1.将俄乌战事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野下,从历史记忆中挖掘象征性资源,为己方增添话语权。在二战中,苏联以巨大代价击败纳粹德国,为人类反法西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俄罗斯作为在国际法意义上与前苏联具有直接国家继承关系的主权国家,同样也接过了“抗击法西斯”的道德光环,在国际传播中时常以“欧洲解放者”自居。而对于所谓“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今日俄罗斯”等媒体则援引历史材料,指出他们在二战中与德国法西斯合谋,其手段之残忍连纳粹党徒都要为之瞠目。②俄罗斯努力在俄乌军事冲突与“伟大卫国战争”之间构筑垂直互文性。俄罗斯媒体多以“刽子手”(палач)称呼顿巴斯地区的乌军,这一词汇恰是二战期间对纳粹士兵及其共犯的称呼。而在2022年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演讲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更是直截了当地将出兵乌克兰与苏德战争相提并论:“你们是为祖国和国家未来而战,所以就不会再有人忘记二战的教训。这个世界没有刽子手、行刑队和纳粹的容身之地。”③

2.强调乌克兰当代“新纳粹”势力的“穷凶极恶”,论证出兵乌克兰的势在必行。首先,俄罗斯媒体对2014年的基辅亲欧盟示威运动进行重新定性。西方媒体努力将这场示威建构为乌克兰民众反抗“暴政”的“人民革命”,而俄罗斯媒体则批评这场运动实为一场政变,导致了国家的战乱、贫穷,并助长了极右势力在乌克兰的崛起。④美国奈飞(Netflix)公司特地制作商业纪录片《凛冬烈火:乌克兰的自由斗争》(Winter on Fire: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正面”呈现这场运动。俄方则针尖对麦芒地推广奥利弗·斯通的纪录片《烈火中的乌克兰》,展现示威者与西方政客、极右翼势力千丝万缕的联系及其明目张胆的暴力行为。此外,俄媒还抓住“亚速营”“敖德萨亲俄人士死亡事件”“乌克兰军方对顿巴斯的无差别轰炸”等骇人听闻的议题与案例,展现“新纳粹”势力在乌克兰的猖獗。073338A2-ABD6-4819-8ACD-7AE2FED2902A

3.通过战地记者即时播送所谓“乌方民族主义士兵”在战场上的举动,进而进一步佐证俄方指控。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方随军记者搜罗了大量据称是“乌军暴行”的新闻,其中较为典型的新闻作品是美籍记者帕特里克·兰卡斯特公布的“乌克兰少女被亚速营士兵虐杀”相关报道。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媒体除了以时效性、现场感来保证新闻的新鲜度,更注重以黑白分明的善恶判断与血淋淋的视觉冲击力去调动受众的情绪。

二、北约-乌克兰阵营的“事实核查舆论战”

面对俄罗斯的“影像新闻”攻势,北约-乌克兰阵营纷纷采取“事实核查”(fact-check)行动,反驳俄罗斯媒体的各种说法。需要指出的是,俄方也将“事实核查”作为舆论战的一种手段,然而其运用多是临时性的,缺乏长远而系统的布局。例如,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后,专门用于驳斥涉俄不实消息的网站“向假新闻宣战”(WarOnFake)才上线;而在“布查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第一频道(ПервыйКанал)才推出一套名为“打假”(АнтиФейк)的节目。相比之下,北约-乌克兰阵营内的各舆论战主体在“事实核查”时呈现出多点配合、错落有致、多线条推进的特点,具备极强的战斗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借“事实核查”打舆论战,可以说是北约专属。

(一)“事实核查舆论战”的节奏控制: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

北约-乌克兰阵营的“事实核查舆论战”,可以分为环环相扣的两个阶段。

1.“去中心化”阶段,即:由专职事实核查的小众网站、社交媒体账号扮演主力军,对俄罗斯媒体的各种具体新闻报道或者说法进行“事实核查”。此类网站有乌克兰的“阻止假新闻”(StopFake)、“卡尔科夫人权保护组织”(Kharkiv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group)官方网站、荷兰的“Bellingcat”、欧盟的欧洲对外行动署(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下属网站“欧洲对战假信息”(euvsdisinfo.eu)、美国的“政治事实”(Politifact)与“网格新闻”(Grid News)等。这种“化整为零”的打法具备成本低、精确反击、灵活机动的优势,可以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媒体与传播学学者伊琳娜·卡尔达洛娃(Irina Khaldarova)等人发明的概念——“众包式信息战”(Crowdsourced Information Warfare)⑤概括之。以“阻止假新聞”为例,这个网站由具备新闻学与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十几名志愿者建立,动员普通网民共同监测并“揭穿”来自俄罗斯的“假新闻”,不断以英语、俄语、法语等13种语言发布“打假”文章。编辑、记者与技术人员甚至不需线下见面,只需通过邮件与社交媒体即可实现网站日常运转。⑥

2.“再中心化”阶段。所谓“去中心化”,是针对俄方“影像新闻攻势”的“去中心化”。在成功地将“假新闻”之恶名加诸俄媒之身后,西方世界的主流媒体鱼贯而入,迅速争取舆论主导权,“再中心化”阶段由此开始。在这一阶段,西方媒体或直接下场,“率先垂范”,如“美国之音”与“自由欧洲电台”合办“揭谎频道”(Polygraph)、“德国之声”开辟“DW事实核查”栏目;或以“事实核查”“谎言”(falsehood)“假新闻”(fake news)等关键词发布长文,对所谓“俄式宣传”鸣鼓而攻,如《纽约时报》记者斯图亚特·塔普森(Stuart Thompson)发布专栏文章《俄罗斯人被告知这四大谎言》。⑦西方媒体与上文所提到的小众化“事实核查”网站间的互动情况同样值得关注,它们不但在援引后者文章时以超链接的形式引导读者访问原网站,且经常主动撰写报道,以提高后者知名度。例如,专注于在涉俄话题上开展事实核查的网站“啤令猫”(Bellingcat)经常被西方主流媒体“奉为上宾”,路透社甚至赞誉其“颠覆了新闻业”。⑧

(二)“事实核查舆论战”的形态嬗变:从宣传话语到媒介规制政策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舆论战中的“事实核查”,其背后自有一套“前提假设”:俄罗斯是“谎话连篇”的,必须做些什么来应对俄方“认知战”。因此,作为一种宣传话语实践,北约阵营的“事实核查”必然与“希望做些什么”的北约各国权力部门形成“共振”,在新的对俄媒介规制政策中各取所需。

以智库报告为中介,或可对“事实核查舆论战”的参与者与北约权力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管中窥豹:在一份题为《俄罗斯的“谎言水管”宣传模式:为何奏效与应对之法》的报告中,美国兰德智库建议北约国家“给被‘谎言水管对准的人们披上雨衣”。报告指出,“仅仅驳斥或者删除俄罗斯的信息难以奏效”,而要提升对俄舆论战的有效性,则需要:“一是在受众最初接触虚假信息时予以示警;二是对信息进行撤回或反驳;三是当清除‘虚假事实后,提供替代性的叙事,以填补理解上的空白。”⑨

从后来北约国家对俄媒介规制政策的演变来看,这篇报告中大部分意见显然得到了采纳。2017年,美国政府要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按照《外国代理人登记法》(Foreign Agent Registration Act)登记为“外国代理人”,而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后,“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推特账号更是被用显著标记指明其与俄罗斯官方的联系。这些举措都达到了兰德智库所提议的示警受众效果。而对于“事实核查舆论战”的参与者来说,更大的利好消息显然是:许多原本孤军作战的“事实核查者”,都有机会被收编到“抗击俄式宣传”的准官方序列中。2016年,美国颁布《反外国宣传与虚假信息法》(Countering Foreign Propaganda and Disinformation Act),计划专门对俄罗斯的政治宣传和谣言进行反制和曝光,向非政府组织、民间社团、私营部门、媒体、智库和政府外专家提供资助并拨款800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提升这些机构识别和分析外国宣传与信息造假技术。有多少“事实核查者”受益于这条法案不得而知,但北约国家对它们的厚爱与日俱增确为无法否认的事实。例如,“阻止假新闻”网站就受到了美国文艺复兴基金会(Renaissance Foundation)、英国外交部、英国西格莉德·劳辛信托基金(Sigrid Rausing Trust)等机构资助。073338A2-ABD6-4819-8ACD-7AE2FED2902A

三、“事实核查”之本质剖析:舆论战中的实用主义话语策略

在战争状态下,一方面,信息流动不如和平时期通畅,因而涉及“人道主义灾难”的各色说法往往既难证实也难证伪;另一方面,参战各方之间的对抗性陡然上升,新闻传播活动以战胜对手为依归。因此,对于俄乌双方来说,纯粹中立地追求事件真相的“事实核查”在技术上与政治上皆不可行。于是,“事实核查”自然而然地就会蜕变为一种用来掩饰自身舆论战意图的实用主义话语策略——即打着“事实核查”的旗号,诱使受众放松警惕。换言之,“靖浮言”的真正目的是“正视听”,看似中立的“事实核查”背后,其实是各利益攸关方对冲突的叙事权与定义权的激烈争夺。

(一)以“事实核查”自我标榜的北约阵营在制造假新闻时并无道德负担

虽然北约阵营频频强调“事实核查”原则,指控俄方“制造假新闻”,但是在许多场合,前者亦难免“舍经从权”,根据己方需要散播虚假消息。尤其是在开战初期,北约阵营发布大量关于乌方“战斗英雄”的假新闻,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有:

1.“乌克兰父亲为抗击俄罗斯告别女儿”短视频。该视频最早由亲乌克兰博主发布于推特平台。视频一经发布,《纽约邮报》《每日邮报》《新闻周刊》等西方媒体不经核实,立马跟进报道,为视频的扩散推波助澜。对此,“今日俄罗斯”等俄媒及时辟谣,展示了视频中的主人公是顿涅兹克地区亲俄民兵武装士兵的事实。然而,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垄断全球舆论场,这些不一样的声音所能影响的受众依然有限。在炮制这一假新闻的过程中,西方媒体的策略是先大张旗鼓,即在全平台、多渠道、饱和式地将假新闻向尽可能多的受众推送,在短期内激发抗俄情绪;在假新闻被揭穿以后,马上偃旗息鼓,对其进行“冷藏”,避免再度提起此事而引发辟谣材料的传播,损害自身信誉。

2.“蛇岛13人”事迹。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官方称驻守蛇岛的13名边防士兵拒绝向俄军投降,壮烈殉国,这一消息立刻在全球社交媒体中成为热点新闻。两日后,“今日俄罗斯”等俄媒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辟谣称俄罗斯在蛇岛上俘虏82名乌克兰士兵,并公布一个采访视频,在视频中,一些据称是蛇岛投降的乌军士兵神情委顿,表示他们对乌克兰官方宣布他们全员阵亡感到震惊。俄方的这一波舆论战反制举措使乌克兰官方不得不在2月27日承认蛇岛士兵并未阵亡,而是被俘虏。其后,乌方发行了描绘蛇岛士兵直面俄罗斯军舰“莫斯科号”的邮票,并由总统泽连斯基亲自“带货”,防止“战斗英雄”形象的崩塌。而在“莫斯科号”沉没后,乌克兰邮政局宣布计划再推出名为“俄羅斯军舰……沉了”(Russian warship…DOWN)的新邮票,“蛇岛13人”假新闻给乌克兰带来的舆论战窘境这时才告解除。

总而言之,开战初期北约-乌克兰阵营的假新闻散布行为有极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在战争初期制造“战斗英雄”的假新闻旨在迅速提振士气。随着战局进入相持阶段,乌方塑造“战斗英雄”的强度大大减弱,甚至主动澄清之前流行于社交媒体的战斗英雄“基辅幽灵飞行员”是虚拟人物,转而展示己方的高精尖武器与现代化战术,同时真假参半地发布俄军高级将领伤亡的新闻,以图最大程度地瓦解俄军斗志。

(二)北约-乌克兰阵营主要“事实核查”方式辨析

具体而言,北约-乌克兰阵营的“事实核查”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直接证明对手的新闻报道存在造假行为。这一类别的“事实核查”虽然为数不多,但一旦成功发动,将对舆论战对手的信誉造成沉重打击。例如,2014年,“阻止假新闻”网站发表系列“事实核查”文章,反驳俄罗斯的社交媒体账号与电视台的一些不实新闻,如张冠李戴地将车臣战争死难者的照片说成是顿巴斯地区平民。

2.从对抽象概念的咬文嚼字入手,运用典型范例,进行反证式推导,从而阻断逻辑链条,归谬敌方陈述。例如,针对俄方的“乌克兰被新纳粹控制”的指控,北约阵营往往会引入历史语境,为“纳粹”的概念提炼出种族主义、反犹主义等标签,然后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犹太人且母语为俄语的案例,试图证明俄方说法是“自相矛盾”的。

3.从对手身上寻找符合对手指控的事实,从而指责对手奉行双重标准。例如,若俄罗斯指控乌克兰的《原住民权利法》等法案剥夺俄语使用者的权利,北约阵营则必以顿涅茨克和卢甘克斯两个“人民共和国”压制乌克兰语的一些举措加以“回敬”。

4.质疑俄方记者的新闻专业性与职业操守。例如,“阻止假新闻”网站法文版在对《顿巴斯》一片进行“事实核查”时,指责该片的开头部分对乌克兰前总统的言论断章取义,然后在片尾的鸣谢表上做文章,暗示导演与顿涅兹克民兵组织领导人过从甚密,进而质疑导演的客观性。而对于片中所呈现的事实,相关的“事实核查”则是潦草带过。

因此,“事实核查”虽有求证真相的成分,但很多“事实核查”手段都超越了就事论事的范畴,是借辟谣生成一套不同于俄方的新叙事。当然,在战争新闻传播中,“事实核查”虽有名无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胡编乱造。注重自身逻辑的严密性与连贯性,并及时捕捉对手的错谬与矛盾之处,才能在“事实核查”攻防战中出奇制胜。

四、结语:战时宣传范式迭代突显战略叙事重要性

复盘俄乌冲突中的舆论战不难发现,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所划定的战时宣传的四大目标,即“煽动对敌人的仇恨、保持与盟国的友好关系、保持与中立国的友谊,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他们的合作、瓦解敌人的斗志”⑩依然没有过时,涉足这场战事的各方都在按照上述目标行事。然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叙事已经由于时移世易要做出不小的调整。所谓战略叙事,即“政治行为体构建国际政治的共同意义,以塑造国内和国际行为者行为的一种手段”。11

强大的国家权力体系是俄罗斯复兴的首要资源,媒体的活动必须依托于此,12而俄罗斯媒体确实也不负所望。“今日俄罗斯”等媒体虽有师法CNN、BBC等老牌媒体的痕迹,但在影响力上确有其长,各类影像新闻片甚至让西方世界心生忌惮。然而,在俄乌冲突的国际传播中,俄罗斯对于战略叙事的把握尚欠火候。从整体全球舆论场上来看,俄罗斯媒体固然能赢得一些对后殖民主义切齿痛恨的媒体的叫好之声,如委内瑞拉与古巴等国合办的南方电视台(Telesur)、中东地区的泛阿拉伯主义媒体“广场”电视台(Al-Mayadeen),但面对其他更为中立国家,俄媒与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则始终有限。073338A2-ABD6-4819-8ACD-7AE2FED2902A

而针对俄方的影像新闻与宏大叙事,北约-乌克兰阵营并未调用整套叙事与其对抗(如在历次“颜色革命”中,北约国家热衷于使用所谓“民主自由”概念煽动情绪),而是诉诸“事实核查”。而在这场舆论战中的所谓“事实核查”,其实质上是发动个体,制造“大卫王战歌利亚”式的隐喻,不断用证伪、寻找逻辑漏洞等方式对宏大的“去纳粹化”叙事进行“找茬”,阻断其逻辑链条,使其不能自洽,迂回地解构其崇高性与道义感。

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西方国家主要政党涉华传播话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UC220A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任孟山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呈野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1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任孟山:《社交媒体时代的“战时整体舆论战”》,《青年记者》2022年第8期,第1页。

②Olga Sukharevskaya,“How a century of political violence in Ukraine is linked to the atrocities of today”,https://www.rt.com/russia/555285-national-torturetradition-military-crimes/, 2022-5-11.

③Mark Trevelyan“,Putin channels victory over Hitler to spur Russian army in Ukrain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putin-mark-soviet-unionsww2-victory-war-ukraine-grinds-2022-05-08/ ,2022-5-9.

④Olga Sukharevskaya“, How Ukraines ‘Revolution of Dignity led to war, poverty and the rise of the far right”, https://www.rt.com/russia/550266-euromaidan-ukraine-history-results/ , 2022-2-22.

⑤Irina Khaldarova & Mervi Pantti,“Fake News: The narrative battle over the Ukrainian conflict”,Journalism Practice,Vol.10, No.7, 2016, pp.891-901.

⑥Maria Haigh, Thomas Haigh & Nadine I,Kozak,“Stopping Fake News”,Journalism Studies,Vol.19, No.4, 2018, pp.2062-2087.

⑦Stuart A. Thompson, “4Falsehoods Russians Are Told About the War”, https:// www.nytimes.com/2022/03/10/technology/disinformation-russia-ukraine.html, 2022-3-10.

⑧Dasha Afanasieva.“,Breakingviews - Review: Bellingcats model upends journalism”,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global-journalism-bellingcatbreaking/breakingviews-review-bellingcats-model-upends-journalismidUSKBN2AC1FC , 2021-2-12.

⑨Christopher Paul& Miriam Matthews“,The Russian ‘Firehose of FalsehoodPropaganda Model: Why It Might Work and Options to Counter It”,https:// www.rand.org/pubs/perspectives/PE198.html,2016.

⑩【美】哈羅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张洁、田青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1页。

11Alister Miskimmon, Ben OLoughlin&Laura Roselle.,Forging the World: StrategicNarrativ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17,p.6.

12郭金峰:《从RT电视台看俄罗斯媒体国际传播战略》,《现代国际关系》2022年第3期,第52-60页。

责编:荆江073338A2-ABD6-4819-8ACD-7AE2FED290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