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览贵州屯堡群

2022-06-30阳正午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沈万三屯堡安顺

阳正午

在贵州安顺市平坝和西秀一带,喀斯特地貌的大山深处,有一些村寨。明朝时,从远方迁入的军民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后世人称之“屯堡文化”。

屯,指军屯,即士兵驻扎的具有防御性的村寨;堡,指普通移民居住的村寨,民居建筑同样具有防御功能。走过安顺的屯堡,满眼尽是石头——石头城、石头墙、石头街道……既有一种古朴萧瑟之感,又带有历史的厚重感。在石街上,也许能偶遇穿明代服饰的妇人,听她讲述屯军后裔的故事:600年以来,他们守着自然的慷慨赐予,繁衍生息,从亦兵亦农到亦农亦商,将民俗、民风传唱百年,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始于“调北填南”的明代屯堡九溪:“屯堡第一村”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为剿灭元朝盘踞云南的梁王势力,派30万大军进入云贵高原,战后沿着滇黔驿道设置卫所,修建城堡,部队就地驻扎戍边。

为了云贵高原长治久安,解决粮草转运的困难,让部队自给自足,稳定军心,朝廷颁布“移民就宽乡”政策,官兵家眷和大量平民、流民、役夫工匠、犯官等先后入黔定居,开始了亦兵亦农的屯堡戍边生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调北填南”事件。

安顺平坝和西秀区毗连一带,自古是黔中粮仓,耕地平缓,土质肥沃,享有“黔之腹,滇之喉”的美誉,这些分别来自江南和中原的汉族军民,多屯驻于此,渐渐地,这一片区域建起明朝军民的屯堡,大量士兵和移民扎下根来,繁衍生息,异乡也慢慢变成了后代子孙的家乡。

安顺的中心地带,有一处最大的屯堡村落“九溪”,因此处九条小溪汇流成河而得名, 有1000多户人家,近5000人,号称“屯堡第一村”。它远离公路干线,相对封闭,所以蕴藏的屯堡遗承文化更为纯粹。安顺一带的屯堡中普遍传唱着这样的顺口溜:“石头的路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九溪也不例外。他们的建筑多用石头建成,而非木材,并非由于当地木材短缺,而是在冷兵器时代,民居需以军事防御功能为先。为了防止发生战事时房屋被焚毁,屯堡人就地取材,开凿阻燃的坚固石头作为材料垒砌墙体,建成的寨门固若城门;用石板当瓦铺设……

曾经每户人家都设有隐蔽的瞭望孔、射击孔,随着和平年代的来临,这些孔洞再也没有发挥功能的余地,但九溪居民保留这种久远的建筑习惯,将它们重新镶嵌在石墙上,以作装饰。

九溪的巷道九曲十八弯,纵横交错,随处可见大小门洞和密密匝匝的石头房子,其中有一条长街横穿九溪,街上散布着制作银器、铁器的小作坊,有些作坊里还横亘着一条石头柜台……石头在屯堡人生命中如此重要,以致在街上偶尔看到几栋瓷砖房子时,会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九溪的石头屯堡相比安顺的其他屯堡,更具诗意,也许是因为它被农田耕地环绕,浓郁的生活气息、闲散的乡村氛围冲淡了石头营造的森严感。

如果倚在街头和九溪老人聊天,会听到很多关于屯堡人的传说,大多与战争有关,其中也夹杂民风民俗的趣事,比如长期以来,屯堡社区中形成的语音和当地方言有很大区别,仍保留着600年前的南京口音;比如在明代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汉族女人从小缠足,并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荣,但屯堡人在这一方面实现了男女“平等”,由于屯堡的女性需从事农耕,所以不缠足……

江南首富沈万三传奇天龙屯堡:石头建筑的绝唱

安顺屯堡是明代屯堡历史的缩影,许多传奇人物还与它有过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元末明初的江南首富沈万三。

明朝建立之初,因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朱元璋请富豪沈万三帮助修建南京城近三分之一的城墙。建好后朱元璋很高兴,封沈万三的两个儿子做官,沈万三一激动,竟口不择言说道“出资犒劳三军”,不幸触碰了穷苦出身的朱元璋的逆鳞,被流放云南。

彼时,从南京去云贵地区,需先从南京乘船沿长江而上,经武昌府入洞庭湖,然后由洞庭湖改行陆路,沿湘黔驿道进入云贵地区,但云贵地区还残余元朝梁王的势力,所以沈万三无法直接前往,而是辗转贵州安顺、黔西、乌蒙地域。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沈万三折返到安顺平坝天龙屯堡,次年在安顺府居住了三年。

早在元朝时,天龍屯堡古镇还是顺元驿道,即滇黔驿道上的一座驿站“饭笼驿”。由于明朝的屯兵屯民政策,才逐渐演变为屯堡民居。明朝灭亡后,屯堡人的军籍也随之丧失,转为普通百姓,但他们始终坚守着尚武习俗,并且固守着故乡江南的生活习惯。他们穿戴着旧时的服饰,以至于被清朝统治者误认为是苗族的一支。甚至有的屯堡人以屯堡身份为荣,强调自己来自朱元璋的故乡安徽,自称“南京族”。

除了獨特的服饰,屯堡的地戏也是一绝。看一场几分钟的地戏,更容易理解屯堡文化的精髓。地戏俗称“跳神”, 因演出不设舞台,在露天空坝子、田间地头演出而得名。

屯堡人开辟屯驻之初,占据肥沃的土地,有着良好的屯驻条件,有识之士担心军民习惯于安逸的生活,时间久了,荒废武事,不能保家卫国,于是便借助“跳神”戏形式演武操练,让屯堡人在农耕和农闲时都不会荒废军备,此举有着寓兵于农的深意。

平日里,人们会聚集在田间、村头、屋檐或树下一起说唱取乐,借以熟悉地戏说词,温故那些英雄精忠报国的故事和凛然气节,每逢新春佳节和稻谷扬花时节,便会聚众表演。一个村寨一堂戏,表演者有二、三十人,皆为男性,由“神头”,即地戏领头引领。屯堡人是尚武的族群,所以地戏是不折不扣的武戏,其剧目与屯堡人的军旅戍边生活紧密相关,其中30来部戏谱全都改编自古代战争题材,如《楚汉相争》《封神》《精忠传》《三国演义》《岳传》《征东》《征西》等等。戏中的内容多是汉文化中的英雄故事,比如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狄家将,三国英雄,封神将军等,以此赞美忠义,颂扬报国的忠臣良将。

据说明代的屯堡人“跳神”时,使的全是真刀真枪,清代废除屯军屯民制后,才逐渐换成木制的道具。除了手握“刀枪”,他们还需腰围彩裙,背插彩旗,额上戴脸谱。当一场地戏拉开帷幕,“战鼓擂响,大地訇然震荡,靠旗飒飒,刀枪横扫乌有之邦,硝烟瞬时弥漫昏暗的演武堂”,一位表演者迈着轻盈的步伐,唱起弋阳腔,如同一阙挽歌,满是苍凉和悲壮。表演者施展的舞蹈招式,都与兵器相关,操刀、挡刀、追刀、冲枪、花枪、借枪……短短五分钟,仿佛带领旁观者走过战火纷飞的600年。

(编辑 罗润垚)

151B5442-2AC8-4721-912D-874303908B38

猜你喜欢

沈万三屯堡安顺
安顺娘
黔中安顺屯堡民居装饰艺术内涵特征与创作手法
贵州屯堡古村落传承发展的价值
越不过的山丘
沈万三与北京城
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
沈万三为什么修城墙
“屯堡文化汇”引爆乡愁游
安顺的裤袋
安顺屯堡村寨石头交响的世界